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趣趣阁 >  历史杂烩 >   第27章 揣测

沈砚之将新砚台揣进怀里,掌心的温度透过布帛渗进来,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炭火。老妪看着他紧绷的侧脸,拐杖在青石板上敲了敲:“墨窑后山的路早被荒草埋了,当年烧窑的工匠死的死、逃的逃,如今能指认路径的,怕是只剩山脚下那个守窑的哑仆。”

“哑仆?”沈砚之脚步一顿,想起老文书账册里夹着的一张字条——永乐十四年冬,墨窑失火,烧死工匠三十七人,唯余哑仆一人,“他是不是左手缺了根小指?”

老妪愣了愣,点头道:“是有这么回事。阿骨说过,那哑仆原是个教书先生,因撞见胡千户埋骨殖,被生生剁了指、药哑了喉咙。”

两人正说着,老文书气喘吁吁追上来,怀里抱着个用油布裹着的卷宗:“沈大人,查着了!永乐十三年的尸格上记着,墨窑后山当年挖过七口土井,每口井都填着……填着孩童的衣物碎片。”他抖着卷宗里的图纸,“画工标了位置,都在烧骨胶的窑炉西北方向。”

沈砚之接过图纸,指尖划过标注“第七井”的位置——那里恰好在墨窑后山的瀑布底下,水流冲刷二十年,不知还能剩下些什么。他转头看向宫墙深处,皇帝此刻应当正在清点坤宁宫的罪证,胡千户的党羽怕是已经闻风而动,若不趁此时机进山,怕是再难有机会。

“备马。”沈砚之沉声道。

老妪却按住他的胳膊:“现在去就是自投罗网。胡千户虽被禁军看押,可墨窑周围的守军都是他的旧部,你这一去,怕是要被他们按个‘盗掘皇陵’的罪名。”她从袖中摸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半块发黑的窝头,“哑仆认得这个。当年阿骨总偷偷给他送吃的,每次都在窝头里藏张字条。”

沈砚之看着那半块窝头,突然想起李秀才砚台上的“浊水”二字。原来这二十年来,总有人在暗处攒着劲,把那些快要沉底的冤屈一点点捞上来,哪怕自己早已化作泥尘。

三日后,坤宁宫的风波暂歇,胡千户在狱中“畏罪自缢”,皇帝下旨焚毁墨窑所有“特供”墨锭,却对后山的骨殖只字未提。沈砚之换上一身布衣,揣着窝头和图纸,跟着老妪往墨窑去。

山脚下的守窑屋漏着风,哑仆正坐在门槛上编草绳,左手果然缺了根小指。见沈砚之递过窝头,他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猛地抓住沈砚之的手腕,往屋后的方向拽。

屋后的柴房里藏着个地窖,掀开石板,里面堆着数十个陶罐,每个罐口都封着红布,布上用墨写着孩童的生辰。哑仆指着最底下的陶罐,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手指在地上画了个“七”字。

沈砚之打开陶罐,里面没有骨殖,只有一卷泛黄的布帛,上面是用鲜血写的名单——整整三十七名孩童的名字,最后一个名字被墨涂了又涂,依稀能看出是“李阿骨”。

“是李秀才的儿子。”老妪的声音发颤,“阿骨当年才七岁,被胡千户抓进墨窑……”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马蹄声,哑仆突然将沈砚之推入地窖,自己抱着陶罐冲了出去。沈砚之在黑暗中听见刀剑相击声,接着是重物倒地的闷响。他掀开石板时,只见哑仆趴在血泊里,背上插着三支箭,手里仍死死攥着那个写着“李阿骨”的陶罐。

山风卷着浓烟从墨窑方向吹来,沈砚之摸出怀里的新砚台,池底的小字在火光中愈发清晰。他将名单揣进怀里,扛起哑仆的尸体往后山走——第七口井还在等着,那些没来得及刻上名字的冤魂,总得有人把他们从泥里挖出来,晒一晒二十年后的太阳。

砚台在掌心烫得灼人,像是在催促,又像是在嘶吼。沈砚之抬头望去,墨窑的火光正染红半边天,恍惚间竟与二十年前那个烧骨胶的清晨重合。他知道,这一次,火里烧的该是罪孽,而水里,终将浮出真相。

沈砚之在第七口井旁掘了整整三日。

井底的淤泥里混杂着细碎的骨殖,像被水泡软的墨块,一捏就碎。老妪蹲在井边用布巾擦拭那些残骸,指缝间的黑泥洗了又渗,仿佛要钻进皮肉里生根。“阿骨的生辰在三月,指骨该比这些粗些。”她喃喃着,忽然指尖触到块硬物,拽出来时,布巾上沾着枚小小的银锁片,锁片上刻着半个“李”字。

沈砚之的心猛地沉下去。他认得这锁片——当年李秀才状纸里画过,说是给儿子周岁时打的。

就在这时,新砚台突然“咔”地裂了道缝,池底的小字竟渗出暗红的水,顺着裂缝往下淌。沈砚之抬头望向墨窑方向,那里的火已灭了三日,却在今日清晨飘来股熟悉的腥气,与坤宁宫锦盒里的骨殖味如出一辙。

“他们在转移剩下的东西。”沈砚之将银锁片揣进怀里,“胡千户虽死,可当年的账册记着‘特供’墨每月都要送进东宫。”他突然想起太子地砖上的黑血,“太子怕是早就知道了。”

老妪刚要说话,却见远处林子里窜出个黑影,竟是个十来岁的小太监,怀里抱着个渗血的锦盒,见了他们转身就跑。沈砚之追上去时,那孩子正被树根绊倒,锦盒摔在地上,滚出几颗孩童的臼齿,齿缝里还卡着墨渣。

“是太子让你来埋的?”沈砚之按住他的肩,小太监吓得浑身发抖,指着墨窑深处:“公公说…说把这些埋进烧墨的窑里,就能让那些冤魂…永远闭嘴…”

沈砚之往窑里走时,脚底的炭灰还带着余温。窑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孩童的名字,有些被烟火熏得发黑,有些却新刻不久,墨迹还泛着潮。最深处的窑膛里堆着个麻袋,解开时,里面竟是些尚未制成墨锭的骨胶,泛着令人作呕的油光。

新砚台的裂缝越来越大,渗出来的水在炭灰上晕开,竟显露出行字:“太子生母,原是墨窑窑工之女。”

沈砚之猛地想起太子鬓角总藏着的墨渍——那不是读书染的,是骨胶冷却后的硬壳。他转身往外走,却见老文书举着火把站在窑口,身后跟着队禁军,火把照得他脸上沟壑分明:“沈大人,陛下有旨,墨窑之事到此为止。”

“到此为止?”沈砚之举起裂了缝的砚台,“这些名字,这些骨殖,能到此为止吗?”

老文书的火把抖了抖:“陛下查过了,太子生母早死在永乐十四年的窑火里,那些新刻的名字…是太子思念母亲,胡乱刻的。”他从袖中摸出个锦盒,“这是陛下赏的,说是让你换个新砚台,回江南去。”

锦盒里铺着红绒,放着方通体莹白的端砚,却在盒底藏着半枚虎玉佩——与沈砚之怀里的那半正好成对,只是这半的背面,刻着个“杀”字。

沈砚之突然明白过来。当年的墨窑不仅藏着皇后的罪,还藏着太子的身世。那位窑工之女怕是发现了骨胶的秘密,才被灭口,而太子这些年藏着墨渍、续刻名字,哪里是思念母亲,分明是在替人掩盖更深的罪孽。

新砚台“啪”地碎在地上,碎块间滚出粒小小的牙,是从李阿骨的银锁片里掉出来的。沈砚之弯腰去捡,指尖刚触到牙,就听老文书厉喝:“动手!”

禁军的刀劈过来时,老妪突然扑上来挡在他身前。刀锋入肉的声音很轻,像宣纸被墨浸透时的闷响。沈砚之抱着老妪倒下的身体,看她嘴角涌出的黑血——竟与东宫地砖上的颜色一模一样。

“阿骨…的牙…”老妪攥着他的手,将那粒牙按进他掌心,“我是他…亲奶奶…”

远处传来钟鸣,是东宫方向的晨钟。沈砚之抬头望去,墨窑的烟又开始往上冒,这一次却带着股甜香,像极了骨胶熬到最稠时的味道。他握紧掌心的牙,那点尖锐的疼刺破皮肤,渗出血来,滴在老妪渐渐冰冷的脸上。

碎掉的砚台在炭灰里发烫,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沈砚之慢慢站起身,怀里的虎玉佩与老文书送来的那半合在一起,“监”与“杀”字重叠处,竟显露出个“皇”字。

原来这盘棋,从一开始就摆到了皇帝的案头。

他往窑外走,禁军的刀明明对着他,却没人敢真的劈下来。沈砚之知道,他们在等一个旨意——是让他带着秘密活下去,还是变成下一截填进井里的骨殖。

而掌心的牙,正硌着骨头发烫,像在说:这路还没走到头呢。

沈砚之走出墨窑时,晨雾正漫过山脚,将禁军的甲胄染成一片灰蒙蒙的白。老文书举着的火把在雾里明明灭灭,像只濒死的飞蛾,他看着沈砚之掌心渗出的血珠滴在地上,忽然叹了口气:“陛下在紫宸殿等你。”

紫宸殿的龙椅空着,香炉里燃着西域进贡的安息香,却压不住地砖缝里飘出的墨腥气。沈砚之刚站定,就见屏风后转出个穿常服的老者,鬓角的白发沾着些微墨渍——竟是皇帝。

“那半枚虎玉佩,是朕当年赐给太子生母的。”皇帝指着他怀里的玉佩,声音比殿角的铜鹤还要冷,“她原叫阿墨,是墨窑里最会制墨的女子,朕当年微服私访,见她用松烟调骨胶,调出来的墨能映出人心底的鬼。”

沈砚之突然想起砚台显过的字,喉间发紧:“永乐十四年的窑火,是陛下放的?”

皇帝没答,只是从袖中抽出卷画轴,铺开时,宣纸上画着个梳双丫髻的少女,正往墨锭里掺着什么,指尖沾着的红,像极了孩童指骨里的血。“她发现朕用童骨制墨稳固朝局,要去报官。”皇帝的指甲掐进画轴,“朕只能烧了窑,却没舍得烧了她,把她藏在东宫偏殿,后来生了太子。”

沈砚之怀里的碎砚突然发烫,碎块在掌心硌出红痕,像是在逼他问出那句话:“太子知道多少?”

“他什么都知道。”皇帝看向殿外,晨光正爬上宫墙的琉璃瓦,“他生母死时,把虎玉佩掰成了两半,一半给太子,一半让心腹带给朕,说若有天太子想替她报仇,就让他凭这玉佩来取朕的命。”

沈砚之猛地攥紧拳头,碎砚的棱角刺进肉里,血珠滴在地上,与地砖缝里的墨腥气缠在一起。他忽然明白东宫地砖上的黑血是什么了——是太子生母的血,被毒墨封在地砖下二十年,就等着有人揭开这层遮羞布。

“陛下以为,烧了墨窑,埋了骨殖,就能让罪孽化作青烟?”沈砚之捡起块碎砚,举到皇帝面前,“李秀才的砚台,李阿骨的牙,哑仆的命,老妪的血……这些东西会缠着您,缠着太子,缠着这宫墙里的每一个人,直到有人把真相摊在太阳底下。”

皇帝盯着他掌心的血,忽然笑了,笑声里混着咳嗽:“朕给你最后一个机会,带着这碎砚回江南,洗砚池的水能洗掉你手上的血。”

沈砚之没动,只是将那粒孩童的牙从掌心取出来,放在龙案上:“永乐十三年三月初三,李阿骨被抓进墨窑,他娘在窑外跪了三天三夜,最后撞死在窑门上。她的血渗进窑土,与骨胶混在一起,才让那些毒墨有了显形的灵。”他指着牙上的细小裂痕,“这牙里藏着她的血,您说,这水能洗得掉吗?”

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太子举着半枚虎玉佩冲进来,鬓角的墨渍被泪水冲得发黑:“父皇!儿臣都知道了!”他扑到龙案前,抓起那粒牙,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儿臣生母不是窑工之女,是被您掳来的民女!那些童骨墨,是您让胡千户制的,皇后只是替您背了罪!”

皇帝的脸色瞬间惨白,指着太子的手不住发抖:“你……”

“儿臣在生母牌位后找到了这个。”太子从怀里摸出卷泛黄的布条,上面用胭脂写着行字:“墨里有冤魂,帝心即魔心。”布条末端,沾着块干硬的墨锭,上面刻着的“李”字,早已被血浸透。

沈砚之看着那墨锭,突然想起老妪重雕的砚台——“洗砚池”三个字,原来不是说要洗掉罪孽,是说要让罪孽见见清水,见见光。他弯腰捡起地上的碎砚,将它们拼在一起,虽然裂痕纵横,却能看清“洗砚池”三个字的轮廓,池底渗出的血珠,正顺着裂痕往下淌,在地上汇成小小的一汪,像口没填完的井。

皇帝突然瘫坐在龙椅上,指着那汪血:“烧了……快烧了这东西!”

可没人动。禁军们垂着头,太子捧着布条发抖,沈砚之站在殿中,掌心的碎砚烫得像团火。晨光从殿门涌进来,照在那汪血上,竟映出无数细碎的影子,像是无数双孩童的手,正从血里往外伸。

沈砚之知道,这一次,再没人能把这些手按回泥里了。他转身往外走,太子突然叫住他:“沈大人要去哪里?”

“去墨窑后山。”沈砚之扬了扬手里的碎砚,“还有七口井没挖,还有些名字没刻,总得有人把它们一个个捞出来,写在洗砚池的边上。”

他走出紫宸殿时,掌心的碎砚突然不再发烫,反而透出丝凉意,像井水漫过掌心。远处的墨窑方向,不知何时飘来朵云,遮住了刚升起的太阳,却在云缝里漏下几缕光,落在沈砚之脚下的血痕上,竟泛出些微清水的亮色。

原来所谓终章,从来不是结束,是有人敢在罪孽的灰烬里,埋下颗等天亮的种子。而他掌中的碎砚,就是那颗种子,正等着被埋进墨窑的土里,等着被井水浸,被日光晒,等着有天长出片能遮住罪孽的绿荫。

路还长着呢。沈砚之抬头望了望天,往墨窑的方向走去,背影在晨光里被拉得很长,像支刚蘸了墨的笔,正要在这宫墙内外,写下真正的终章。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锦衣黑明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刘禅三造大汉大明:皇长孙,比洪武大帝更狠历史杂烩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