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演员,请各就各位,准备开机!”
“第一卷,第一场,开始!”
“啪”
场记板清脆一响,《率性而活》剧组正式开拍。
剧组从筹备到开机仅用了一周,速度之快,让圈里人都感觉到瞠目结舌。
老妈吴秀洁这次没再兼任监制,而是帮着找了位业内小有名气的制片人。
用她的话来说:“再跟着你折腾,我这把老骨头得少活两年。”
这话倒也实在,自己掏钱拍东西,总免不了患得患失,处处束手束脚,反倒容易坏事,不管是拍电影、开店还是做投资,都一个道理。
至于新的制片人会不会抢走自己这个导演的权力。
陈家乐半点不担心。
他不仅是导演,更是电影的投资人,腰杆硬得很。
业内向来有“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两种模式。
制片人全权负责项目的整体运作与保障,包括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签订演职人员和器材合同)、摄制资金成本核算与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管理,并协助投资方进行国内外发行及申报参奖等工作。
核心是掌控全局、管理资源、控制预算并确保项目顺利完成与推向市场。
导演则专注于艺术创作,主要负责与主创研究分析剧本并确立其表达形式,制定整部作品的艺术准则。在拍摄现场,导演直接指导包括灯光、剧务、演员、摄像、录音、美术、化妆、服装等所有创作部门的工作,确保最终的艺术呈现符合其构想。
核心是统领创作、把控艺术质量与视听效果。
也就是制片组跟主创组。
说白了,就是制片组管“钱和事”,主创组管“人和戏”。
但这两种制度的不同点是,一个是以制片主任为中心,另一个是以导演为中心。
在欧美,大部分都是制片人中心制,而国内除了那些老前辈的导演在做所谓“导演中心制”,目前市场几乎是遵循“制片人中心制”。
毕竟制片人得盯着票房,会更倾向拍观众爱看的内容;
而导演则不是这样想,他会认为拍这些迎合观众的戏份会影响到电影节奏。
这本质上就是‘市场’与‘艺术’之争。
到底是是市场更重要,还是艺术更重要?
国内最出名的“制片人中心制”代表,大概要算陈思成。他既能抓创作,又懂市场,把这两种角色平衡得恰到好处。
而“导演中心制”做得比较好的,就数姜闻了,除了做导演的工作外,他还会承担一部分融资工作、一些发行的工作、市场的行为营销。
陈家乐的这一版的《率性而活》也不是完全照搬韩版,而是把中日韩三个版本的亮点揉成了一锅“大杂烩”。
单说主角身份,日版是巡警,韩版是交警,国内版则改成了银行职员。
日本和韩国都是警方的人,演起“劫匪”来自带身份反差,而国内版则是银行方面的人,在讽刺效果上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而且这次演习是内部演习,怎么可能找银行内的人去扮演劫匪呢?
这明显就不太合理。
所以陈家乐最后敲定用韩版的设定——交警。
但韩版的铺垫实在太长了,开场就铺垫了24分钟,还埋了一个主角被市长降级为交警的线索,故事情节实在是太拖拉了。
观众有这24分钟,孩子都能生出来了。
可能是导演想着电影讽刺一些东西,但不得不说这故事情节实在太过老套了。
陈家乐直接砍了这些弯弯绕,这一版的设定就简单多了,没有那么多老套的剧情,直接就警察厅要搞演习,需要抽签确定劫匪人选。
主角手气“爆棚”,一抽就中了“劫匪签”,省去一堆废话,直奔主题。
家庭线的处理也做了调整。
韩版里主角一家跟结了仇似的,个个耷拉着脸,看着就憋屈;
大鹏版倒是抓到了点意思,主角虽然性格木讷不讨喜,但在家却被家人护着。
陈家乐索性沿用这个思路,还亲自下场演主角的弟弟,按父母吩咐开着小电驴送“劫匪”哥哥去银行,顺便帮着“助纣为虐”。
就像今天这场戏,正是他载着陈家齐去“抢银行”。
“哥,放心!二十年老司机,车技稳得一批!”陈家乐拍着胸脯,骑着小电驴在片场溜了个圈,车把一拧,车身飘得跟耍杂技似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陈家齐坐在后座没吭声,心里却犯嘀咕:这家伙怕不是憋着坏,等会儿想把自己摔个屁股墩儿?
毕竟后面有场戏等着呢:
主角抢完银行冲出来,刚跳上小电驴,陈家乐就猛地轰油门,直接把他甩在地上。
然后他骑着车,以那套“飘逸”到没边的技术,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陈家齐在原地傻眼。
这里陈家乐也借鉴了《大赢家》的设定:主角扮演的是劫匪,抢了银行第一反应肯定是要跑的呀,只有在被警方围得插翅难飞时,才会退回银行负隅顽抗。
而不是韩版的劫匪抢了钱,却压根就没想着跑,直接在银行里跟警察对峙起来。
这也太不“劫匪”了!
陈家乐在电影里面的戏份不多,就三个关键镜头。
就是开着小驴载主角去抢银行,得手后再开着小电驴以飘逸的车技逃之夭夭,最后补个在警车上喝着雪王茶姬、吃着面包的镜头。
表示‘劫匪’的同伙已经落网了。
拍完这三段,他的戏份就算杀青,接下来就是主角在银行里的重头戏了。
“好,大伙休息十分钟!”
陈家乐举着对讲机喊了一嗓子,顺手拿起道具组递来的玩具枪,试了两下发现没反应,当即扬声喊:
“道具!道具呢?这枪怎么不亮?是不是电池没电了?”
道具组的学弟赶紧跑过来,拆开枪身换了节 7号电池。陈家乐再一扣扳机,枪口立刻亮起红光,还伴随着“哔哔哔”的电子音效,透着股廉价又可爱的喜感。
韩版里用的是真枪,后面还出现走火了的剧情。
这着实不符合喜剧的调性。
鹏版用玩具水枪,又稍显平淡。
陈家乐干脆升级了一下,加了灯光和音效,既保留了玩具的滑稽感,又多了点视觉冲击。
他还特意留了个小设计:主角紧张时忘了按开关,情急之下对着空气“砰砰”嘴动配音。
这种笨拙的认真,本身就是藏在细节里的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