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才赚四千万就沾沾自喜,我可是有系统全额票房返现的,我可能要赚两个亿!
你看我有飘了吗?
陈家乐躺在沙发上,对二老的反应不屑一顾。
不过还是没忍住打趣了句:
“妈,你们挣钱了也得讲讲道理吧?我跟哥可是友情出演,一分片酬没拿,这分红……是不是得意思意思?”
吴秀洁“啪”地合上电脑,转头就给了他个白眼:“分分分,就知道分!这钱是留着给你俩兄弟娶媳妇的!”
她往茶几上一拍计算器,“京城房价什么样你不知道?一年一个样。这点钱,撑死了在三环买两套三室一厅,还想揣兜里乱花?”
她越说越起劲,手指头点着沙发扶手:“两个赔钱货,没一个让人省心的!早知道当初就该生个女儿,贴心小棉袄多好,哪像你们俩,整天就知道惹事、要钱……”
老妈一直碎碎念着,陈家乐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真是嘴欠。
......
“影片整体观感流畅自然,让人倍感舒适。回家途中的一连串意外虽多,却都在情理之中,没有生硬堆砌的笑点,却总能让人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饰演“牛耿”的演员,很难想象他既是新人演员又是导演,表现实在太出彩了。喜剧的内核从来不只是搞笑,更蕴含着温情——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欢笑,更有对人性本质的展现,以及那份朴实的厚道。”
“《人在囧途》是一部观感畅快的喜剧佳作。故事虽不算跌宕起伏,却以扎实的叙事展现出独特魅力,笑料设计出色且贴近生活,同时还巧妙融入了对社会阴暗面的隐晦讽刺,堪称近期国产小成本喜剧片中的惊喜之作。
相较于那些充斥市场的国产大制作,这部作品的质量要高出数倍。这种饱含诚意的国产佳作,不仅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更给那些盲目追求大制作的国产电影敲响了一记警钟。”
“有人在路上喊:“嘿,老板!~~”千万不要理睬”
“导演用一种非常搞笑幽默的方式来表现了很多沉重的社会问题,春运难,可怜孤儿,人情味淡薄等等,很讽刺,也很心酸。”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的。
网上对《人在囧途》好评如潮的同时,另外两部春节档大片正被网友口诛笔伐,尤其是那位京圈大导的《无极一生》,评论区简直成了大型吐槽现场。
“什么玩意儿?看得我眼皮打架,后半段直接睡过去了。”
“全程云里雾里,导演到底想表达啥?我智商不够用了?”
“烂得明明白白,从片头烂到片尾,建议改名叫《无极烂片》。”
“退钱!这钱花得比吃苍蝇还恶心!”
......
网友的情绪太过激动了,毕竟你在两小时内被人按着头喂了一坨,你也会情绪激动。
《无极一生》豪华的阵容没给电影加分,反而是又证实了圈里的定律,越是豪华阵容的电影,越容易出烂片。
就跟《酱园》一样,豪华的阵容没能给电影增色,结果为了平衡每个人的戏份,剧情被剪得七零八落,好好的故事成了流水账。
那位京圈大导大概是急了,深夜发博客辩解:
“十年内,没人能看懂我的电影。”
这话一出,网友更炸了,议论纷纷,网友们就更不买帐了。
合着我们花钱找罪受,还是我们的错?嘲讽像潮水般涌来。
《无极一生》的院线排片从34%直接降到12%,剩下的场次,倒像是留给看热闹的人。
“走,看看这十年内看不懂的神片到底有多烂。”
《1940》的排片也因为上座率的原因,排片直接下降到18%。
《1940》排片下降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是部烂片,相反,电影的质量还可以,口碑还不错。
但坏就坏在,他是部灾难片,在春节档这个档期里并不受欢迎。
谁大过年的想进影院看灾难片添堵?
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像《我们一起遥太阳》那样,果断撤档换个档期,换个好一些的档期重新上映,说不定能够起死回生。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下定这样的决心。
秦人娱乐并没有撤档的想法,还在跟市场死磕。
这么一衬托,《人在囧途》反倒成了春节档的独苗苗,排片率一路飙到 30%。
首周票房一出来,整个行业都惊掉了下巴:
第一名:《人在囧途》2.8亿;
第二名:《1940》1.6亿;
第三名:《无极一生》1.2亿。
......
《人在囧途》成为春节档首周票房冠军。
这事儿说出去谁信?
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竟然拍出了能把大导演、大制作按在地上摩擦的作品?
陈家乐这下彻底火了。
第一部电影就一头扎进亿元俱乐部,成了圈子里最扎眼的新星导演,采访邀约像雪片似的飞来。
连带着陈家齐也翻红了,他在片里那个接地气的“李成功”,跟以前的形象判若两人,让观众惊掉了眼镜:“原来他不光能演帅哥,演起这种烟火气的小市民角色来,居然这么带劲!”
这波转型算是彻底立住了,路人缘噌噌往上涨。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还好,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陈家乐确实是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了。
能在娱乐圈混出头的可不是每个人都是信男状善女,他们狠着呢!
就像之前封杀陈家齐那样,他们把目光阴恻恻地盯上了陈家乐。
一夜之间,风向突变。
各路媒体像是接到了统一指令,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在给《人在囧途》泼脏水,标题一个比一个刺耳:
“大学生导演的闹剧,毫无艺术价值。”
“低俗笑料堆砌,春节档的悲哀。”
更狠的是秦人娱乐那边,《1940》的导演马大炮在一档访谈节目里,当着镜头就火力全开。炮轰陈家乐是垃圾导演,他的电影是垃圾电影。
末了,他还把矛头对准观众,甩出那句惊世骇俗的话:
“我知道这话可能冒犯各位,但我就是想问,是不是因为有太多垃圾观众,才养出了这么多垃圾电影?”
这话像颗炸雷,在网络上炸得沸沸扬扬。
一时间,响应者众。
毕竟每个人的审美跟品味都不一样,有喜欢的,自然有讨厌的,有人爱得要命,就有人恨得牙痒。
有人批评电影俗、有的人批评电影没有价值,更有人上纲上线,把观影选择和“爱国”绑在一起,直接批评那些去看《人在囧途》,却不去看《1940》的人不爱国的。
“放着《1940》这种严肃题材不看,跑去看闹剧,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风波越闹越大,最后竟演变成了人身攻击,仿佛不看《1940》就是“垃圾观众”,就得受到批判。
搞得陈家乐烦不胜烦,本想着好好在家躺着当条盐鱼的,却出了这一档子事。
手机快被打爆了,各路朋友、媒体、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都来问他“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
我躺着看呗。
至于你说我是垃圾导演,垃圾观众。
啊,对对对!
你说的都对!
不过这事情已经严重影响到陈家乐正常的躺平生活了,自己得回应一下了。
行啊,你马大炮能上访谈放狠话,我陈家乐就不能来说道说道?
他从抽屉里翻出之前婉拒的采访提纲,指尖在屏幕上敲下回复:
“之前说的采访安排在什么时候,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