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王府门前的石狮子上不知被谁系上了红绸,在秋风中轻轻飘动。沈清辞抱着夜璇站在窗前,望着院中忙碌的侍女们悬挂彩灯,唇角不自觉地扬起温柔的弧度。
娘娘,您看这彩灯挂在这里可好?秋纹指挥着两个小丫鬟,回头请示。
再往左些。沈清辞轻声指点,让彩灯与廊下的海棠相映成趣。
小夜璇在她怀里咿呀作声,小手朝着窗外挥舞,仿佛也对这喜庆的布置感到欢喜。
妹妹这是知道要过节了?夜君离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抱着夜宸走近,小家伙安静地靠在父亲肩头,一双明亮的眼睛却同样好奇地打量着窗外。
沈清辞转身,将夜璇往他面前送了送:王爷今日怎么得空这么早回来?
城中的盛况,想必你们还未听说。夜君离眼中带着难得的光彩,将夜宸轻轻交到她另一只手臂中,今日早朝,皇上特意提及,要为宸儿和璇儿举行满月庆典。
沈清辞微微一怔:这未免太过隆重...
这是民心所向。夜君离伸手逗弄着女儿的小手,从昨日起,京城百姓就在自发庆贺。今日更是有人在家中设了香案,为两个孩子祈福。
正说着,老管家匆匆走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王爷,娘娘,门外来了几个老农,说是从京郊连夜赶来的,非要给世子郡主送些新鲜的瓜果。
沈清辞与夜君离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讶异。
王府门前,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者局促地站在石阶下,脚边放着几个竹篮,里面装满了还带着露水的瓜果。见夜君离出来,他们慌忙跪下行礼。
草民拜见王爷!
夜君离快步上前:老人家请起。
为首的老者却执意跪着:王爷,草民们听说王府添了龙凤胎,这是天大的祥瑞啊!咱们几个老家伙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想着把地里最新鲜的瓜果送来,给世子郡主尝个鲜。
另一个老者补充道:去岁多亏王爷减免赋税,咱们才能有余粮度过寒冬。这点心意,还请王爷务必收下。
夜君离沉吟片刻,亲自扶起几位老者:既然如此,本王就代孩子们谢过各位的心意。
沈清辞站在门内,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前世她从未想过,那个在朝堂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摄政王,在百姓心中竟是这般模样。
午后,她执意要出门看看。夜君离拗不过她,只得安排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亲自陪着她缓缓行驶在京城街道上。
马车驶过朱雀大街,沈清辞轻轻掀开车帘一角,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着红色的灯笼,不少店铺前还摆着供桌,上面供奉着瓜果点心。更让她惊讶的是,许多百姓手中都拿着小巧的平安符,见到王府的马车经过,纷纷躬身行礼。
这是...她转头看向夜君离。
昨日开始,京城各大寺庙都在为孩子们祈福。夜君离握住她的手,这些平安符,是百姓们特意去求来的。
马车行至一处茶楼前,说书人响亮的声音传了出来:
...要说这摄政王府的龙凤胎,那可是天降祥瑞!世子出生时,宫中太史令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格外明亮;郡主降世那夜,御花园的昙花竟在深秋绽放!这可是百年不遇的吉兆啊!
茶客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沈清辞不禁失笑:这些传言,未免太过离奇。
夜君离却神色淡然:百姓需要祥瑞,朝廷需要吉兆,各取所需罢了。
正说着,马车忽然停下。侍卫在外禀报:王爷,前面是太学的学子们,正在发放祈福的米粮。
沈清辞循声望去,只见一群身着青衫的学子正在街口设摊,向过往的贫苦百姓分发米粮。摊位上悬挂的横幅上写着:庆贺王室添丁,祈愿国泰民安。
这是太学祭酒的主意。夜君离解释道,说是要以孩子们的名义行善积德。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沈清辞眼帘——靖王萧煜竟也混在学子之中,正亲手将米袋递给一个老妇人。
沈清辞眸光一冷:他倒是会做戏。
夜君离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唇角泛起一丝冷笑:跳梁小丑,不必理会。
回府的路上,沈清辞一直沉默着。直到马车驶入王府,她才轻声开口:王爷可曾想过,为何百姓会对王府子嗣的诞生如此欢欣?
夜君离扶她下车,目光深远:因为他们需要希望。连年征战,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如今龙凤胎降世,在他们看来是天降祥瑞,预示着太平盛世将至。
那王爷可愿实现他们的期望?
夜君低头看着她,目光温柔:我会尽力。
七日后,满月宴如期举行。不仅文武百官齐聚王府,更有许多百姓自发聚集在王府外的街道上,翘首期盼能一睹世子郡主的风采。
宴席设在王府最大的花园中,秋日的菊花竞相绽放,与满园的彩灯相映成辉。沈清辞身着正红色宫装,抱着夜璇坐在主位,夜君离则抱着夜宸坐在她身旁。
两个孩子今日格外精神,夜宸安静地打量着来往的宾客,夜璇则咿呀作声,小手不停地抓向父亲衣襟上的玉扣。
皇上驾到——
随着内侍的通报,整个花园顿时安静下来。只见皇上身着常服,在宫人的簇拥下含笑走来。
今日是家宴,诸位爱卿不必多礼。皇上径直走到主位前,目光慈爱地看向两个孩子,让朕看看这对祥瑞。
沈清辞和夜君离起身行礼,皇上却摆摆手,亲自从夜君离怀中接过夜宸。令人惊讶的是,一向不爱亲近生人的夜宸,在皇上怀中竟也不哭不闹,反而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与皇上对视。
好!好!皇上龙颜大悦,此子气度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他又看向沈清辞怀中的夜璇,小丫头竟对着皇上咧开没牙的小嘴笑了。
哈哈哈!皇上开怀大笑,朕今日特别高兴!传旨,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三年!
园中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沈清辞注意到,不少官员眼中都闪着激动的泪光。
宴席进行到一半时,管家匆匆走来,在夜君离耳边低语几句。夜君离微微颔首,转向沈清辞:百姓们在府外设了香案,想为孩子们祈福。
皇上闻言,也来了兴致:既然如此,何不让孩子接受万民祝福?
于是,在众人的簇拥下,夜君离和沈清辞抱着孩子登上了王府最高的观景楼。从楼上望去,王府外的街道上人山人海,百姓们手持香烛,虔诚地跪拜祈福。
当两个孩子出现在观景台上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祥瑞降世,国泰民安!
王爷千岁!世子郡主长命百岁!
呼声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夜璇被这阵势惊到,小嘴一扁就要哭出来。夜君离轻轻摇晃着她,在她耳边低语几句,小丫头竟真的止住了哭声,好奇地望向下方的人群。
而夜宸始终安静地看着这一切,那双过于早熟的眼睛里,仿佛已经懂得了身为王室子弟的责任。
回到寝殿时,已是月上中天。两个孩子经过这一日的热闹,早已在乳娘怀中沉沉睡去。
沈清辞站在窗前,望着远处依然亮着的万家灯火,心中感慨万千。
累了?夜君离从身后环住她。
只是觉得...这一切美好得不像真的。沈清辞靠在他怀中,前世,我从未想过会有今日。
夜君离轻轻转过她的身子,凝视着她的眼睛: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就在这时,秋纹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娘娘,城南别院传来消息,北狄公主明日抵达。
沈清辞神色不变:知道了。
待秋纹退下,夜君离才开口:若你不想见,我可以...
沈清辞打断他,目光坚定,该来的总会来。既然百姓将宸儿和璇儿视为祥瑞,我这个做母亲的,更不能退缩。
夜君离注视她片刻,终是点头:好,依你。
夜深了,沈清辞却毫无睡意。她轻轻走到摇篮边,看着熟睡中的儿女。月光透过窗棂,为两个小家伙的睡颜镀上一层银辉。
娘亲会保护好你们的。她轻声许诺,指尖轻轻拂过孩子们细嫩的脸颊。
窗外,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唯有天边的明月依旧皎洁。在这片宁静中,沈清辞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是来自万民祝福的力量,更是来自为人母的责任与决心。
她知道,明日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但这一次,她不再是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