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的青山寺藏在竹林深处,晨钟敲响时,一道素色身影正握着扫帚,缓缓清扫庭院里的落叶。
扫帚划过青石板,发出“沙沙”的轻响,动作缓慢却带着独特的韵律——这人正是剃度出家的老八周大郎,如今法号“云手”。
自废武功后,老八便找到了这座破败的小庙。方丈见他眉宇间藏着过往的沉重,却有一颗向善之心,便收留了他。
初来乍到的日子,他总在夜里被噩梦惊醒,梦里是老七倒在血泊中的模样,是十三个人失散时的慌乱,是自己为执念疯魔的样子。
直到有天清晨,他握着扫帚扫地时,无意间跟着扫帚挥动的轨迹,划出了“云手”的卸劲弧线,心里的躁动才渐渐平息。
从此,扫地成了他的修行。每天天不亮,他就拿着扫帚走进庭院,起势时扫帚轻贴地面,转劲时顺着落叶堆积的方向划弧,卸力时轻轻将落叶归拢,收势时刚好将落叶扫进竹筐——这套简化版的“云手”,没有了往日的凌厉,却多了几分平和。
竹影斑驳落在他身上,扫帚挥动的轨迹与晨光交织,仿佛将过往的恩怨都扫进了落叶里。
寺里的小和尚总爱蹲在一旁看他扫地,偶尔会问:“云手师父,您这扫地的姿势,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呀?”
老八总会停下动作,笑着摸摸小和尚的头:“这是一种守护的功夫,能扫去心里的尘埃。”他从不说过往的故事,却把十三个人的情谊,都融进了每一次扫帚的挥动里——老七教他的转劲技巧,石头哥提醒他的沉腰要领,王兰亭强调的“护人初心”,都成了他扫地时的默念。
有香客来庙里祈福,看到他扫地的模样,总会忍不住感叹:“师父这动作,看着真让人安心。”老八从不回应,只是对着香客微微颔首,继续扫地。
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日子,却能用这样的方式,守住与十三个人有关的太极记忆——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执念仇恨,只有一份平和的守护。
黄昏时分,他会坐在庙前的老槐树下,看着远处的炊烟。
手里摩挲着一块从旧琴上拆下的木片——那是老十吴倩倩曾经最珍视的琴,如今只剩下这一小块。他偶尔会对着木片轻声哼唱几句《云手歌》,调子不再悲怆,反而带着几分释然。
风穿过竹林,带着竹叶的清香,仿佛是十三人的回应,告诉他:放下过往,好好守护这份平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八的眉宇间渐渐没了往日的沉重,多了几分禅意的平和。
他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对错,不再执着于未完成的使命,只是每天扫地、修行、默念“云手”心法。这座小庙,这支扫帚,这套简化的“云手”,成了他与过往和解的方式,也成了他守护太极记忆的归宿。
夕阳落下时,他将最后一片落叶扫进竹筐,握着扫帚站在庭院中央,轻轻摆出“云手”的收势。暮色中,他的身影与庙、与竹林、与远山融为一体,平静得像一幅画——
曾经的老八已随过往远去,如今的“云手”师父,正以自己的方式,在红尘之外,守护着十三个人用热血和欢笑筑起的太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