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最后一周,空气中弥漫着暑热与焦灼。
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学子们而言,这是等待命运宣判前的最后宁静。
而对于各大高校,尤其是那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院校,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招生大战的开启。
金陵工商管理学院的小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如同窗外闷热的阴天。
校长周成璟,一位年约五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不苟言笑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椭圆形会议桌的首位,面色铁青。
面前摊开的一份份文件,清晰地显示着今年学校面临的严峻招生形势。
“部里和省里给的招生指标,比去年又压缩了5%!少的可怜!”
周成璟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
“更严重的是,相对的教学拨款,第二学期只拨付了年初承诺的70%!理由是‘根据实际招生规模和办学效益动态调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我们完不成高质量的招生任务,明年我们的日子会更难过!学校急了!在座的各位,能不急吗?”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围坐在会议桌旁的一众校领导和几位重点学科的带头人。与会者们或低头沉思,或面露难色,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吊扇徒劳地搅动着沉闷的空气。
这是一场校招动员会,但更像是一场应对生存危机的战前部署。
大家绞尽脑汁,出谋划策,但提出的无非是加大宣传力度、深入中学走访、承诺专业调剂等常规手段,听起来苍白无力。
周成璟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当他目光扫过工商管理系的位置时,发现本该在场的宋之舟教授的座位竟然空空如也!
“宋教授呢?”
周成璟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明显的不悦,看向负责会议组织的招生办主任。
招生办主任额头见汗,连忙起身,紧张地回答:“校长,我……我打了好几次电话给宋教授,但……但电话一直占线,打不通……”
“胡闹!”
周成璟当即劈头盖脸地训斥下来。
“这么重要的会议,人联系不上就算了?为什么不派人直接去他办公室或者家里请?!一点主动性都没有!”
就在会议室气氛降至冰点时,周成璟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他皱着眉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正是宋之舟!
周成璟强压火气,拿起手机按下了接听键,语气带着压抑的怒气。
“老宋!你现在在哪?全校的招生动员会你都不参加,像什么话!”
电话那头,传来宋之舟带着急切和兴奋的声音,背景音还有些嘈杂。
“校长,对不起对不起!事出紧急,我反复核对了我们之前重点关注的一名马陵县尖子生张骑鹤的估分情况,结合他几次模拟考的超常发挥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判断其高考成绩极有可能非常出色,甚至有很大希望冲击县理科状元!”
“现在金大、东大这些名校的招生组肯定也在行动,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前面!我已经直接赶到马陵县来了!我必须亲自出面,把这名学生纳入我们学院的麾下!这是个难得的好苗子,错过了会是我们巨大的损失!”
周成璟听着宋之舟连珠炮似的解释,脸上的怒气渐渐被一脸茫然所取代。
究竟是什么学生,能让一向沉稳的宋教授如此失态,连学校的重要会议都顾不上,要亲自火急火燎地跨市去“抢人”?还仅仅是基于“估分”和“判断”?
“马陵县?张骑鹤?你判断他能成状元?有多大把握?”
周成璟下意识地追问,心里升起一丝好奇和疑虑……
时间倒回至当天清晨。
事实上,在高考成绩尚未正式公布的窗口期,像宋之舟这样经验丰富的教授,已经开始根据重点生源的估分情况、历年分数线以及各校招生动态进行预判和布局。
他反复研究了张骑鹤的资料,越发断定此子绝非池中之物,高考成绩很可能一飞冲天!
“必须马上找到他!这种综合素质极强的学生,绝对是顶尖名校争抢的目标!等成绩正式公布就晚了!”
宋之舟瞬间做出决断,立刻叫上自己的研究生杨林,一个从大城市考来、带着几分书生气的年轻人,吩咐他驱车,带自己前往马陵县。
路上,宋之舟不停地打电话,终于问清楚了张骑鹤现在的所在地点。
不在学校,也不在出租屋,而是在城郊结合部一个临时的“金丝紫玉板栗加工中心”。
车子一路疾驰,直接杀到了那个由旧仓库改造的加工点。
此时已近中午,六月末的天气高温难耐,烈日炙烤着水泥地面,泛起滚滚热浪。
加工点院子里,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箱箱包装好的“金丝紫玉”板栗礼盒搬上一辆大型厢式货车。
而就在这群忙碌的工人中,宋之舟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张骑鹤正和工人们一起,亲自将沉重的纸箱扛上货车。
汗水浸透了他的旧t恤,紧紧贴在身上,脸上、胳膊上全是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挥汗如雨,浑身湿透,但动作麻利,指挥若定,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抱怨和疲惫,只有全神贯注的投入。
宋之舟示意杨林把车停在远处,没有立刻上前打扰。
默默地看着张骑鹤和工人们一起,将满满当当的一车板栗装完。
此情此景,让他这个习惯了书斋生活的学者,内心受到了不小的触动。
他忍不住对学生感叹道:“杨林啊,你看。这才是做实事的样子。不娇气,不浮躁,能上得了厅堂,也能下得了工地。这种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韧性和担当,比只会死读书可贵多了。”
此情此景,让宋之舟心生感慨,下意识地对杨林说:“杨林啊,拍几张照片记录一下。这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样子,能文能武,不拘一格。难得,真是难得。”
他觉得这样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待张骑鹤指挥工人封好车厢,终于能喘口气时,宋之舟这才整理了一下衣着,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快步走了上去:“小张同学!辛苦了辛苦了!”
张骑鹤看到宋之舟,有些意外,很快平静下来,用毛巾擦着汗,客气地回应:“宋教授,您怎么来了?”
两人正寒暄时,得到消息的盛波也开着他的桑塔纳赶了过来。
盛波看到宋之舟,连忙打声招呼:“宋教授!什么风把您吹到这工地来了?”
随后他转向张骑鹤,语气带着关切和些许不解:“小张啊!你怎么又亲自上手装车了?这些粗活让工人们干就行了!你统筹全局就好!”
张骑鹤笑了笑,解释道:“盛总,这是第一次发往杭城,而且是杭城首屈一指的大型商场,订单要求高。装车环节务必谨慎,箱体摆放、防压措施一点不能马虎。我不亲自盯着,总是有些不放心。”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个现实的理由:“上次发到皖省的那批货,就有客户投诉外包装箱有变形现象,影响了品牌形象。不能再出这种问题了。”
这番解释,让一旁的宋之舟听得有些茫然,但更多的是惊讶。
他没想到张骑鹤不仅在学习上出色,在具体的商业项目运营中也如此细致和负责。
张骑鹤向宋之舟抱个歉:“宋教授,不好意思,一身汗。我先去冲个凉,换身衣服,很快。”
趁张骑鹤去冲凉的功夫,宋之舟询问盛波,这才知道“金丝紫玉”这个近期声名鹊起的项目,竟然是张骑鹤和盛波合作搞出来的!
而且看样子,张骑鹤还是核心策划和执行者!
这消息如同一颗手雷,在宋之舟心里炸开,让他对张骑鹤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等张骑鹤清爽地回来,宋之舟立刻开始了他的“推销”。
他不停地吹嘘自己学院的优势:部委重点的背景、特色学科的潜力、优秀的师资力量、美好的发展前景……
甚至暗示只要张骑鹤过来,未来保研、留校都有机会。
他吹得天花乱坠,连旁边的研究生杨林都听得直咧嘴,觉得老师吹得有点太过了,脸上有点发烧。
张骑鹤安静地听着,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不置可否,悄悄给旁边的盛波使了个眼色。
盛波心神领会,立刻站出来,扮演起“家长”或“经纪人”的角色,开始向宋之舟开条件,语气带着商人的精明。
“宋教授,贵校确实不错。不过,小张这孩子家里条件比较困难,你看……学费能给免了吗?”
“还有,有没有高额的奖学金?能覆盖生活费的这种?”
“最重要的一点,可以承诺本硕连读吗?或者有什么特殊的培养计划?”
这一连串的问题,把宋之舟问住了。
除了奖学金这一项他作为系主任还有点权限可以争取一下外,学费全免和本硕连读这种重大优惠,他必须请示校领导才能决定。
宋之舟不敢怠慢,立刻走到一旁,再次拨通了校长周成璟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周成璟,在听宋之舟详细汇报了情况,尤其是得知张骑鹤不仅是他预判中极有可能的县理科状元,还独立主导运作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商业头脑和执行能力后,当即激动地拍板!
“老宋!你做得对!这种综合素质极其突出的学生,正是我们学校急需突破的‘奇兵’!只要他愿意来,什么条件都能谈!学费、奖学金、培养方案,都可以特事特办!你务必把他给我拿下!”
得到校长的尚方宝剑,宋之舟心中大定,腰杆也挺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