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8月中旬,炎热的潼关顿时喧闹起来
8月16日,申时
潼关知县钮格、山陕总督汪葬海、陕西巡抚刘麟长、山西巡抚张煌言、陕西提督王祥等一众军政大员早已在潼关大门前等候
山西巡抚张煌言顶着黑眼皮,强打着精神,来日的八百里快马奔波早已令他疲惫不堪
而他身旁的山陕总督汪葬海倒是显得几分精神矍铄,一缕白须的他倒想有几分江湖先生的模样。
而总督大人身材高大,倒是显得身后的陕西巡抚刘麟长倒是几分矮小精干,这几日为后勤不断奔波,倒也劳累
当朱亨嘉的旗帜在远方逐渐清晰之际,领头的山陕总督汪葬海率领文武众臣缓缓上前迎接
"臣,山陕总督汪葬海率领山陕文武,拜见监国,监国千岁千岁千千岁!!!"
策马而行的朱亨嘉望着远处似乎才擦干血迹不久的潼关城墙,高雄伟岸
虽然即将入秋,却依旧酷日炎炎,望着眼前乌红红一片,不禁内心一热,扭头示意随行的副都御史裴廷谟
"知会山陕众官,天气酷热,便不用跪在地上,去议厅侯着,路上想想怎么打满清,去吧"
裴廷谟会意,便策马上前知会众人,乌红红的一片旋即散去
进入潼关城后,朱亨嘉便率领随行大员,走入了议厅
"起来吧,都免了!"
朱亨嘉挥了挥手,众人顿时起身,而早已有枢密院的主事纳兰明珠先行前来布置会场,在他父亲,第三军提督尼雅哈打点下,随军出征。
会场的沙盘、地图等倒是齐全
"诸位,据前日斥侯、伏龙卫军报,如今清军二十万大军将至真定府,如何布防,愿先生们建言献策,以定国邦"
话音刚落,一旁身着青袍,头戴乌纱的枢密院图画司主事纳兰明珠便撩起袍服,在地图上画了个重重的圈。
朱亨嘉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圈,试图让脑中闪出一言半策
"启禀监国!臣有话说"
众人循声望去,乃是一名身着大红袍,头戴鹖尾的官员,左都御史邓居诏,他本是军队文官出身,身因治军正直严格,青云直上,年纪轻轻便官居二品,执掌宪台。
只见这位年轻的文官缓缓走出队列,抱拳道
臣以为,此次满清入侵,自然以山西为首攻,而山西之险要,自是太原"
而古往今来,由真定通往太原,无外乎四条路"
其一,由大同入忻州、后入阳曲,至太原北部"
其二,由井陉道入阳泉,后入盂县,至太原东部"
其三,南下由大名进潞安府,而后北上,抵太原东南部"
其四,南下,沿黄河河道至垣曲,而后北上,抵太原南部"
“然臣以为,清军寇太原,自真定出发,其最近便是入寇阳曲,阳泉之地,故而阳泉,当设重兵防范之,其次便是潞安、阳曲之地,潞安亦是山西重镇,当重兵守之。"
说完,便退了下去,又见闪出一人,乃是笫一军都督,殷南昭
这位同邓居诏一般,年纪轻轻便跻身大佬,而长年当兵,原来的小白脸也被晒的乌黑,倒是显得几分沉稳干练,脾气了爆了不少
“邓宪台此言差矣!如此分兵,若是清军以重兵分攻阳曲,阳泉,又一二精骑突袭陕北,或阴攻绛州,绛州、陕北有失,则粮道、后方有失!届时山西,陕西,不知宪台要保谁?或是截断粮道,太原必陷孤立之地尔!"
一席掷地有声的话倒是引得文官们几分不满
看到好友被羞辱,右副都御史裴廷谟愤而斥道
“宪台一片公心,怎可如此辱之!?"
“那不知裴副宪有何良策?"
“你!!!"
看着裴廷谟顿时咬牙切齿,殷南昭正欲乘胜追击,忽感上边一阵冷光,顿时萎了下去
朱亨嘉微微抬头,不怒自威,底下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诸位,畅所欲言,不是让尔等相互攻讦!"
说完,又见闪出一人,乃是随行的督师,傅弘烈,常年的军旅生涯外加数年宰辅,更加散发着几丝沉稳与安全感
“启禀监国,臣以为,二十万大军,无论日防夜防,二十万大军啊,无出意外,必定兵临太原城下!"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只听传来一句嘲讽
“哈哈哈哈!督师此言不妥吧!只怕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只见一员精干的武将踩着皂靴嘲笑看,此人看似四十左右,头戴网巾,乃是第六军提督沈苑
沈苑,临桂人。初为王府侍卫,后在西郊参与陪训,担任小旗,追随起义,参加两广之战、瀛山之战、潼关之战,性格火爆
历任第一军四团副团长,骑兵营副营长、火铳精英团副团长、第六军团长、提督。
沈苑冷笑道
“呵呵,殷督师!我军与清军对战,瀛山、潼关,咱们不都赢了嘛,我军器械精良,远胜清军!何况此地多山,不利于清骑出击!"
待不及傅弘烈反驳,只见站出一人,却也是一年轻小辈,却头戴乌纱,身着绯袍
乃是第一军录事参军,游北辰
“哼!太尉此言差矣,太原虽多山,然数百年之间,树木砍伐,千里黄沙,对骑兵几无限制!"
“何况瀛山、潼关之战,乃是我军以多伏少、因地制宜、以少守城、前后夹击之战!若是短兵相接,胜算不过三成!"
“哼!危言耸听!"
陕西巡抚刘麟长斥责道
“此乃资敌之言!"
陕西提督王祥愤懑道
朱亨嘉不禁一笑,扫了一眼在场众人,只见这场会战的第三号人物,川陕总督汪葬海,正闭目养神
“汪先生,可有良策?"
众人当即静声,皆向汪葬海望去,见江湖地位也是到了,汪葬海轻咳一声,撩起袖子,挼着胡须笑道
“方才,游参军提了个词儿,臣觉得别有趣味"
旋即看向傅弘烈,后者顿时恍然大悟
“因地制宜!"
“正是!"
只见汪葬海缓缓上前,在征得主角同意后,拿起长棍,在整个大山西划了个大圈
“山西,背靠黄河,群山纵横″
“井陉、阳泉,群山环绕,清军由此进入,只需万兵死守阳泉,便可迟滞清军"
“井陉处之清军迟滞,然山西却有一道重镇,在建虏手中"
“便是大同,大同于清军之手,致使太原北部,无险可守!故而,太原以北,可直接放空!然我朝可置一军,安予榆林,一可防备建虏突袭,二则若建虏顷巢南下,此军可直接东渡黄河,前后夹击,或兵攻大同!!!"
“其次,太原西靠山林,以太行山为倚仗,臣主政太原时,曾扩建太原城,而山路崎岖,然欲防备清军,物资后勤唯有由石楼县东入大山,方可通畅,然当务之急,便是往太原储备大批物资,以应久战!!!"
“接下来,便是潞安府,然我军兵力不足,难以接手潞安城防,然所辖之岳阳县,却是两山之交,乃潞、汾二府之要冲"
“故而"
汪葬海顿了顿
“将潞安府治迁往岳阳,而其他亦可仿照此例!平阳府治迁往解州,泽州治所迁往垣曲、沁州治所迁往沁县"
还有便是河南方向,亦是要警惕,若是洛阳告破,潼关将直面清军!!!
最后,臣以为,因地制宜,然高山环绕,古往今来,却有一种战术可依此而强
游击战!!!
众人当即恍然大悟,山西提督皮熊更是拍案而起,哈哈大笑
汪督说的不错!因地制宜嘛!何况打游击!俺可是大有经验!!!
说着说着,环视周围,见无人搭理,于是视线穿过数十名绯袍大员,指着其中一个躲起来的大员,哈哈大笑道
诶诶!刘天官!俺说的对不对吧?!
众人顿时循声望向刘玄初,万千焦点于一身,刘玄初内心大骂皮熊的祖宗十八代,连忙拱手示意
启禀监国,此前臣确实于贵州实施游击战术,颇有成效,打败永明伪军!!!
朱亨嘉顿时眼前一亮,一脸惊喜地看向眼前的刘玄初
那不知刘天官可有经验
刘玄初淡然一笑
贼袭我躲、贼退我进、贼疲我扰、贼粮我抢
朱亨嘉瞬间一愣
这理论这么早就被研究出来了,不过转念一想,反正古人也不傻,正好也是件好事
朱亨嘉点了点头
刘侍郎言之有理,便依于此,开展游击战,关于这游击战,人从哪来?诸位有何建议呀?
督师傅弘烈赶忙说道
臣有一议!臣以为,游击队之组件,可专设一军,名曰救国军现在便招募山西、陕西勇武之士,或招安愿意一同抗清之士,授予团、营,这些人潜入山村,负责骚扰沿途清军!打击清军后勤!
然这些军队多在深山,联络多有不便,何如?
兵部侍郎邓士廉问道
朱亨嘉微微一笑
这点诸位爱卿便不用担心
旋即拍了拍手
只见门缓缓推开,一员身着伏龙服的男子走了进来,乃是当朝指挥使,孙金鼎
而后抱拳单膝跪地,自信道
启禀监国!联络特种兵1200人!现已经训练完毕!随驾出征!
朱亨嘉长袖一挥,放声大笑
哈哈哈!甚好!这些联络兵便由救国军组织,下方到各个游击队!
旋即缓缓看向刘玄初,微笑道
如今国难当头,孤以为,这救国军都督,爱卿当仁不让!可愿转任武职?为华夏、为汉家挑起大梁?!
刘玄初从容跪地,拱手一礼
臣!万死不辞!!!
好!!!
来人!改刘玄初为救国军都督,隶属元首府!兼任元首府书记、兵部右侍郎!
朱亨嘉旋即走向案桌,拍案道
众位文武听令!
臣在!!!
众人下跪拜大吼回应
第六军都督季斯言听令!
率领全军6.4万人全军入驻太原!总督汪葬海!随大军入驻太原!死守太原!!!
第一军都督殷南昭听令!,调出二、三团火铳辅营、步兵四、五团共计3万人,由提督焦琏随大军入驻太原!其余3.6万人,驻守榆林,以做奇兵!!!
第二军都督杨展听令!提督林初霖率领火铳一、二团,炮兵防守一、二、三营预计2.6万人,带30架蓝山跑驻守垣曲县,余者4万人,随孤驻守潼关!
陕西提督王祥听令!抽调陕西除榆林外驻军2万人,随孤入驻潼关!!!
元首府右司马、兵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傅弘烈!督师一切山、陕军政要务!一切,由先生指挥!!!
朱亨嘉缓缓走下来,扶起跪地的傅弘烈,眼神里充斥着坚定与从容
旋即朱亨嘉大手一挥
包括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