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三年,春。
京师,早已不是三年前那座暮气沉沉的帝都。
法兰西王国特使,路易·德·罗什福尔,站在新落成的六国饭店的顶楼阳台上,手中的鹅毛笔悬在半空,迟迟无法落下。
他原本准备了许多华丽的辞藻,准备向他的国王,路易十三,描绘这个东方古国的落后与神秘。
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准备好的所有文字,都变成了一堆苍白的废纸。
脚下,是宽度超过凡尔赛宫前广场的长安街。
平坦的圣灰路面,干净得可以映出人影。
街道两侧,一排排造型典雅的煤气灯柱,即使在白日也如同列队的士兵,整齐划一。
入夜之后,它们会点亮整座城市,将黑暗彻底驱逐,那是连罗马和巴黎都不曾拥有的奇迹。
没有粪便和垃圾堆积的臭气,空气中只有淡淡的煤炭燃烧和远处飘来的饭食香气。
看不到衣衫褴褛的乞丐和游手好闲的流氓,街道上的行人步履匆匆,脸上没有麻木,而是一种忙碌且充满希望的神采。
远方,南郊工业区的烟囱喷吐着白色的蒸汽,如同这座城市的心脏,为它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更远处,西山的轮廓清晰可见,往日里笼罩京城的尘霾,早已消失不见。
“我的国王,”罗什福尔的笔尖终于落下,在昂贵的羊皮纸上划出颤抖的字迹。
“我必须收回我之前的所有判断。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衰老的帝国,而是一个刚刚从烈火中重生的巨人。”
“它的血管里,流淌的是钢铁与蒸汽。它的夜晚,比白昼更加辉煌。他们称此地为神都,我认为,这个词毫不夸张。与它相比,巴黎只是一个混乱、肮脏且被黑暗笼罩的大村庄。”
他停下笔,看着一列由小型蒸汽机车牵引的城市列车,在专用的轨道上平稳地驶过,车厢里,坐满了去往城东商业区购物的市民。
“上帝啊,”罗什福尔在胸口画了个十字,“这究竟是人间,还是天堂在东方的投影?”
紫禁城,御书房。
朱由检的系统界面上,数据正在以一种平稳的节奏刷新。
【城市综合指数:92.7(稳定)。】
【基础设施完备度:95%。】
【环境清洁指数:88%。】
【公共安全指数:99.1%。】
【民众幸福感指数:85.3(持续微幅增长)。】
【社会活力指数:89.6。】
【系统评估:京师改造项目,达成全部核心指标。城市已升级为1.0版本工业化都市模板,具备向全国推广的范本价值。】
“陛下。”
卫生总局局长张济苍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喜悦。
“陛下,最新的统计数据出来了!”他呈上一份报告,上面的图表比文字更醒目.
“自城市功能分区,特别是地下排污系统和清洁水源管网全面覆盖后,京师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根据对全城户籍的抽样统计和模型分析,京师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三年内,从四十五岁,提升到了五十岁!这还不包括新医疗体系带来的改变!”
“更关键的是,新生儿的存活率,提升了超过四成!过去,生十个孩子,能活下来五个就是祖宗保佑。”
“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提高到了七个!陛下,这……这是看不见的,却实实在在的人口增长啊!”
张济苍的声音有些哽咽,作为一名医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冰冷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悲欢。
朱由检的系统界面,同步刷新了数据。
【人口自然增长率模型修正:年增长率由0.4%上调至0.9%。】
【评估:基础设施投入,正在转化为最核心的帝国资源,高质量人口。】
他没有对此发表任何评论,只是将目光投向了沙盘上,那些代表着学府的微缩模型。
如今的京师,最时髦的学问,不再是皓首穷经地研究八股文章,而是一门被学子们称为“城市营造学”的新兴学科。
国子监和格物院联合开设了这个专业,无数对算学和几何学着迷的年轻人,废寝忘食地研究着京师的规划图纸。
他们争论着下水道的最优坡度,计算着道路交叉口的最佳通行效率,试图从这座奇迹之城中,解读出皇帝陛下的营造逻辑。
他们将皇帝的每一次城市改造指令,都奉为圭臬,整理成册,反复研读。
“师兄,你看,陛下当初坚持将工业区整体南迁,看似劳民伤财,实则一举三得。不仅根治了城区污染,更通过铁路专线,将生产成本压到了极致。此乃集约之利!”
“何止!你看这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的划分,看似简单,却让城市的人流、物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叫秩序之美!我等所学,不过是陛下宏图之九牛一毛啊!”
这样的讨论,在京城的茶馆、酒楼,随处可闻。
朱由检的指令,适时下达。
“吏部、工部,联合成立国家建设标准司。”
“一个月内,将京师改造经验,编纂成册,形成《大明城市建设标准规范》第一版。内容涵盖道路、供水、排污、照明、功能分区等所有模块。”
“通告全国各省布政使。自明年起,所有府城级别城市的年度考评,增设城市现代化指数一项。凡指数不达标者,主官一律就地免职。”
命令一出,朝野震动。
这意味着,京师的奇迹,将被强制性地,在整个大明帝国复制。
一场自上而下的,规模空前绝后的全国性城市升级运动,即将拉开序幕。
将领们摩拳擦掌,他们看到了无数个如同京师一般的坚固后勤基地,正在地平线上崛起。
文官们则看到了自己青史留名的机会,谁能率先在自己治下,建成一座小神都,谁就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官员。
整个帝国,沉浸在一种基建狂热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中。
然而,在御书房内,朱由检的系统界面,却跳出了一行刺眼的红色警告。
【警告:帝国陆权指数已达91.4,趋近当前技术瓶颈。】
【警告:海洋防御体系指数:18.7(低效)。】
【警告:海外影响力指数:5.3(极低)。】
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在虚拟界面上展开。
大明漫长的海岸线,如同一条毫无防备的柔软腹部。
从东洋到南洋,再到遥远的西洋,无数条贸易航线上,闪烁着代表着海盗、走私集团、以及潜在敌对国家舰队的红色风险光点。
【分析:物理隔绝状态,导致无法获取海外战略资源(橡胶、石油、高品质矿产),技术后续升级将被锁死。】
【结论:启动海洋战略。建立能够碾压的绝对武力。】
朱由检的目光,从繁华的京师沙盘上,移开。
他的处理器中,下一道指令,已经生成。
帝国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