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愿这次来到了一个科技与前世相似的世界,而游戏方面也十分的发达,但很可惜,这个世界的人太过依赖人工智能,导致游戏的配音大多都是极为机械化,毫无感情的。
因此,宿愿来到这里后,开始着手准备配音工作室,为那些游戏进行人工配音,很显然,效果拔群。工作室业绩稳定上升,对于这种有感情,有温度的配音在这个世界少之又少。
后来,引起了一波抄袭热潮,那几年被人们称为配音界的黄金时期,但很可惜坐上头等交椅的仍是宿愿所开的配音工作室。
而我们的故事是宿愿穿越到这个世界,而且因为防止无聊封印了自己的力量和记忆,来到这个世界开创工作室,第一次接到配音任务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故事。
宿愿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天花板上的LEd灯散发着冷白色的光,墙壁上贴着他从未见过的游戏海报。他猛地坐起身,一阵眩晕袭来。
这是哪里?他喃喃自语,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宿愿环顾四周,房间布置简单,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堆满杂物的书桌。书桌上放着一台造型前卫的电脑,旁边散落着几个游戏手柄。他伸手拿起最近的一个,发现上面印着星辰科技的logo——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公司。
系统激活完成。一个机械女声突然在房间内响起,吓得宿愿差点从床上跳起来。墙壁上的一块面板亮了起来,显示出一个女性虚拟形象。早上好,宿愿先生。现在是公历2045年7月15日,上午8点23分。今日室外温度28摄氏度,空气质量良好。您有三条未读消息,是否需要为您播报?
宿愿张大了嘴,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他最后的记忆是在自己的录音棚里为一部大型游戏配音,当时他正在录制主角牺牲时的呐喊...然后就是一阵刺眼的白光,接着就到了这里。
宿愿先生,您的心率异常升高,是否需要呼叫医疗协助?AI继续用那种完美却毫无起伏的声音问道。
不...不用。宿愿勉强回答,声音干涩。他站起身,走向房间里的穿衣镜。镜中的自己看起来和记忆中没什么不同——中等身材,黑色短发,略显疲惫的眼睛下方有淡淡的黑眼圈。唯一不同的是,他脖子上挂着一个陌生的金属吊坠,上面刻着奇怪的符号。
宿愿小心翼翼地触碰吊坠,突然一阵电流般的感觉从指尖传来,一系列陌生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平行世界,游戏产业是支柱性娱乐产业,市场规模是他原来世界的十倍不止。但奇怪的是,这里的游戏配音几乎完全由AI完成,真人配音已经成为一门濒临灭绝的艺术。
这太荒谬了...宿愿喃喃道。作为一名职业配音演员,他无法想象游戏世界没有真实情感的注入会是什么样子。那些由代码生成的声线或许完美无瑕,但永远无法传递灵魂的震颤。
接下来的几天,宿愿逐渐适应了这个陌生的世界。他发现自己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同样叫宿愿,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主要接一些AI配音无法覆盖的小众工作。通过浏览网络和试玩几款热门游戏,他确认了自己的发现——这个世界的游戏画面精美到令人窒息,剧情设计也堪称一流,但所有角色的对话都像是由同一个冰冷机器发出的,缺乏最基本的情绪变化和个性特征。
《星际远征》是当下最火的太空题材mmoRpG,宿愿戴上全息头盔体验了一把。游戏中的角色建模细腻到能看清每一根睫毛的颤动,但当主角说出我最好的朋友刚刚牺牲了这样的台词时,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
这简直是对游戏的亵渎!宿愿摘下头盔,忍不住大声抱怨。周围几个玩家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又迅速沉浸回自己的游戏世界。
那天晚上,宿愿辗转难眠。他想起自己原来的世界里,有多少玩家因为游戏角色的一句台词而热泪盈眶,有多少经典场景因为配音演员的精彩演绎而被永远铭记。声音是灵魂的桥梁,而现在这个世界正在失去这种连接。
第二天一早,宿愿做出了决定。他要在这个世界重操旧业,开设一家真正的配音工作室。
声之形工作室在一个月后正式开业。宿愿用原主账户里不多的积蓄租下了城市边缘的一间小仓库,简单改造后成了录音棚。他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寻找愿意用真实情感为游戏角色注入灵魂的配音演员。
响应者寥寥无几。
你疯了吗?第一个来面试的年轻人听完宿愿的理念后直言不讳,AI配音又快又便宜,谁会花钱请真人?除非你能证明真人配音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宿愿没有气馁。他利用自己的设备录制了几段对比demo——同样的台词,一段由当前最先进的游戏配音AI完成,一段由他自己演绎。他将这些demo发布在游戏论坛上,标题是《你从未听过的游戏声音》。
起初,帖子石沉大海。三天后,一条评论出现了:第二段demo里那个反派的笑声...让我起鸡皮疙瘩了。这是真人配的?
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一周后,帖子被顶上了热门。宿愿的工作室邮箱开始收到询问,有小型独立游戏团队表示愿意尝试。
第一个正式客户是《暗夜之森》的开发团队,一款恐怖解谜游戏。他们的AI配音在测试中被玩家批评完全破坏了恐怖氛围。
我们需要那种能让玩家后背发凉的声音,游戏制作人在视频会议中说,特别是女鬼的哭声和低语,AI生成的要么太假,要么太过头。
宿愿接下了这个案子。他花了三天时间研究角色背景,设计声音特质。录制当天,他让唯一的女配音演员林小满反复尝试不同的发声方式。
想象你被困在墙壁里一百年,宿愿指导道,你的声音应该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但又近在耳边。不是尖叫,而是那种...绝望的呜咽。
林小满第三次尝试时,录音棚外的制作人猛地坐直了身体。当那句你能...看见我吗?从监听音箱中传出时,制作人的手臂上明显起了鸡皮疙瘩。
就是这种感觉!他激动地说,AI永远做不到这个!
《暗夜之森》发售后,游戏评测中多次提到配音的出色表现,称其为近年来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游戏声音设计。宿愿的工作室开始有了些名气,陆续接到更多工作。但他知道,要改变整个行业的现状,还需要一个更大的机会。
这个机会在三个月后降临。
那天下午,宿愿正在调试新购入的录音设备,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他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外,身后停着一辆豪华悬浮车。
宿愿先生?我是俞明,《星辰之怒》的制作人。男子递上一张全息名片,上面跳动着星辰科技的logo。
宿愿瞪大了眼睛。《星辰之怒》是星辰科技即将推出的旗舰级太空歌剧游戏,开发预算据说超过了十亿信用点,是今年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
请...请进。宿愿侧身让路,心跳加速。
俞明环顾简陋的工作室,目光最终落在墙上贴着的几张配音作品海报上。我听了你为《暗夜之森》做的配音工作,非常...有人情味。
宿愿倒了杯茶递给对方,谢谢。不过我不明白,像《星辰之怒》这样的项目应该有自己的配音团队...或者说,最先进的AI配音系统?
俞明的表情变得复杂。他放下茶杯,打开随身携带的全息投影器。一段游戏画面展开在空中——壮丽的星际舰队在浩瀚宇宙中航行,镜头拉近到一艘战舰的舰桥,角色们开始对话。
听听这个。俞明说。
画面中,舰长角色用完美无瑕的声线说道:全体注意,我们即将进入敌方领空。根据计算,生存概率不足30%。声音平静得像在宣读天气预报。
这是最新版AI配音,俞明关闭投影,技术上无可挑剔,但测试玩家的反馈...他调出一份数据报告,78%的玩家表示无法与角色产生情感连接,46%的玩家甚至关闭了对话声音。
宿愿点点头,因为声音里没有恐惧,没有决心,没有...人性。
正是如此。俞明深吸一口气,董事会坚持使用AI配音,认为这是行业标准。但我作为创意总监,无法接受自己精心打造的故事被这样...阉割。他直视宿愿的眼睛,我需要你帮我拯救这款游戏。
宿愿感到一阵电流从脊椎窜上后脑。这正是他等待的机会,一个能够证明真人配音价值的舞台。
我需要完整的剧本、角色设计和开发背景,宿愿说,还有...足够的时间。
俞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你会得到一切需要的资源。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我们必须在六周内完成全部配音工作,否则赶不上发行窗口。而且...这必须保密进行,至少在初期阶段。
宿愿明白其中的风险。如果消息泄露,星辰科技的股东们很可能会叫停这个的尝试。他伸出手,成交。
接下来的两周,宿愿几乎住在了工作室。他仔细研读《星辰之怒》的庞大剧本,分析每个主要角色的背景、性格和成长弧线。游戏主角凯尔·雷恩斯是一名从矿工成长为舰队指挥官的传奇人物,宿愿决定亲自为这个角色配音。
为了组建完整的配音阵容,宿愿面试了数十名演员。大多数专业配音演员早已转行,因为他们无法与免费且高效的AI竞争。最终,宿愿找到了六名有潜力的表演者,包括:
张德海,六十多岁的老配音演员,曾为二十年前的经典游戏配音,后来被AI取代,现在靠做声乐老师维生;
林小满,二十五岁,音乐学院毕业生,因为坚持过度情感表达被多家AI配音公司拒绝;
马克·陈,三十岁出头的话剧演员,声音条件极佳但缺乏游戏配音经验;
以及其他三名各有特色的声音表演爱好者。
第一天的集体排练堪称灾难。习惯了AI配音的演员们要么过度表演,要么放不开手脚。张德海为反派角色配音时,宿愿不得不叫停。
张老师,莫里斯上将是个复杂的角色,他不是单纯的恶棍,宿愿耐心解释,他相信自己的做法是在拯救人类文明,只是手段极端。试着在声音中加入一些...悲悯。
张德海皱起眉头,我配了四十年音,从没人要求反派有悲悯。
这正是AI做不到的地方,宿愿说,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
经过反复调整,张德海终于找到了感觉。当他用沙哑而疲惫的声音说出你以为我想这样做吗?每一条牺牲的生命都在我梦中尖叫时,整个录音棚安静了下来。
林小满为女主角——科学家艾琳·吴配音时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她过于注重技术完美,每个音节都发得无比清晰,却失去了真实对话的流动感。
想象你在向深爱的人解释一件复杂的事,宿愿引导她,你希望他理解,但不是通过教科书式的讲解,而是通过...分享你的热情。
林小满闭上眼睛,深呼吸,再次尝试。这次,她的声音变得温暖而富有感染力,仿佛真的在向某个特定的人倾诉。
随着排练的深入,团队逐渐找到了状态。宿愿为每个场景设计了详细的情感图谱,帮助演员理解台词背后的潜台词和心理活动。他坚持让演员们在录音前进行肢体表演,认为只有全身心投入,声音才会真正生动。
第三周,他们开始正式录制。宿愿采用了与传统游戏配音不同的方法——让多名演员同时录音,像话剧排练一样互动,而不是隔离在各自的录音间里。这样产生的化学反应让对话更加自然流畅。
录制主角凯尔与艾琳的争执场景时,宿愿和林小满完全进入了角色。当凯尔怒吼你宁愿相信冰冷的数字也不愿相信活生生的人吗?时,宿愿感到一阵真实的愤怒涌上心头——这与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后的感受何其相似。
林小满的回应同样充满力量:数字不会因为恐惧而犯错!看看你的决定导致了什么,凯尔!整个殖民地的生命!她的声音颤抖着,不是表演技巧,而是真实的情感波动。
录音结束后,所有人都沉默了片刻。俞明不知何时来到了工作室,站在控制室玻璃后,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这...这就是我想要的,他轻声说,这就是《星辰之怒》应有的灵魂。
然而,最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游戏的关键场景——凯尔在失去整个舰队和大多数战友后的独白,宿愿一直留着最后录制。他需要找到那种失去一切后的空洞与重生前的微弱希望之间的精确平衡。
录制当天,宿愿状态不佳。前夜的噩梦让他梦回穿越前的最后一刻,那种被撕裂般的感觉挥之不去。他站在麦克风前,却找不到应有的情绪。
要不要改天再录?林小满关切地问。
宿愿摇摇头。他闭上眼睛,回想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迷茫与孤独,那种与一切熟悉事物永别的痛苦。然后他睁开眼睛,点了点头。
录音灯亮起。
我是凯尔·雷恩斯,星际舰队第七分遣队唯一幸存者...宿愿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我看着黎明号在离子风暴中解体,听着通讯频道里一个个消失的声音...卡尔森、梅、老杰克...他们最后时刻还在执行我的命令。
宿愿的声音逐渐变得坚实,我们本可以撤退。我本可以...保全他们。但撤退意味着放弃殖民地五百万平民。数字上说...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他苦笑一声,声音再次破碎,但数字不会告诉你卡尔森刚当了父亲,梅答应妹妹回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老杰克...他本可以在三个月后退休。
录音棚里落针可闻。宿愿感到脸颊湿润,但他没有停下。
所以现在,只剩下我和这艘伤痕累累的船。而前方...是敌人的母星。他的声音从破碎逐渐凝聚成钢铁,我不知道这是否又是一个的决定。但我知道,这一次...我只听从这里的声音。他轻捶胸膛的声音也被麦克风捕捉。
录音结束,宿愿睁开眼,发现所有人都站着看他。林小满在无声地流泪,张德海摘下眼镜擦拭,而控制室里的俞明...在鼓掌。
完美,俞明通过通话器说,声音有些哽咽,这就是...人类的声音。
六周后,《星辰之怒》如期发售。游戏包装和下载页面上没有任何关于配音的特别说明。第一天,玩家们注意到了一些不同,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评论:
凯尔最后那段独白...我居然哭了?对着一个游戏角色?
艾琳和凯尔的对话太真实了,就像两个真正的人在交流。
莫里斯上将让我恨不起来,这太奇怪了!
第二周,星辰科技发布公告,确认《星辰之怒》使用了真人配音团队。同一天,游戏销量暴涨300%。第三周,主流游戏媒体开始报道声之形工作室和其创始人宿愿。
一个月后,宿愿站在扩大了三倍的工作室门前,迎接新一批配音演员的面试。他的脖子上依然挂着那个神秘吊坠,但现在,他不再去想穿越的原因或回去的方法。
因为在这个世界,他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以及让更多人重新发现人类声音价值的意义。
当天的最后一位面试者是个年轻女孩,紧张地绞着手指。我...我一直想当配音演员,她结结巴巴地说,但所有人都说AI更好...直到我玩了《星辰之怒》。
宿愿微笑着递给她一份台词稿,让我们听听你的声音吧。记住,不是完美很重要,而是...真实。
女孩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她的声音起初颤抖,但逐渐变得坚定。宿愿闭上眼睛,又一次听到了那种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的魔法——灵魂通过声音的震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