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种子”的播撒,是一项需要极致耐心与隐秘的浩大工程。万识殿如同一个幽灵,在广袤而荒凉的宇宙边缘地带穿梭,避开那些规则稳固、已被“收割者”纳入“秩序”框架的成熟星系,专注于寻找那些蛮荒、原始,或是刚刚诞生微弱文明火花的角落。
他们驶过弥漫着原始星云的孕育之地,将种子撒入那混沌未开的气体尘埃中,期待在亿万年后,当恒星点燃、行星成型时,这些种子能成为生命演化道路上的一点微妙的“催化剂”。
他们潜入规则相对薄弱、时空结构略显“柔软”的奇异星域,将种子嵌入那些不稳定的物理常数间隙,让“可能性”的变量在这些区域更容易生根发芽。
他们甚至冒险接近一些曾被“收割者”光顾过的死寂星系。在这些地方,露娜的“星语”能捕捉到文明彻底消亡前留下的、几乎无法感知的“信息哀嚎”。陆清玄会以道种之力,尝试与这些残响共鸣,将“星火种子”如同祭奠的花瓣,撒向那些破碎的规则废墟,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希望能在死亡的土壤中,奇迹般地催生出新的、不同的东西。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他们会遭遇极端的天体现象,如突如其来的伽马射线暴、规则混乱的引力漩涡,这些自然之威迫使万识殿不得不改变航向,甚至付出一些损伤的代价。
有时,露娜会捕捉到“收割者”那独特的、冰冷的扫描波动在遥远星域掠过。每当此时,万识殿必须立刻进入最深层次的“静默”状态,所有能量输出降至最低,如同宇宙中的一块顽石,直到那令人心悸的波动彻底远去。
还有一次,他们试图在一个刚刚步入铁器时代的原始文明星球播撒种子时,墨敏锐地感知到,那个文明原始的集体潜意识中,竟然已经存在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对“绝对秩序”的扭曲崇拜——仿佛“收割者”的阴影,早已通过某种未知的方式,在蒙昧的心灵中投下了烙印。他们最终放弃了这次播种,以免打草惊蛇,或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这些经历让众人更加谨慎,也让他们对“收割者”的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并非仅仅在物理层面进行清理,其代表的“绝对秩序”理念,似乎也在通过某种信息层面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宇宙中的意识。
然而,希望的火花也偶尔闪烁。
在播撒种子数十年后(以万识殿内部时间计算),一次例行的远程监测中,露娜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咦。
“有反应了……在‘晨曦-IV’星系!一颗海洋星球!”
众人立刻聚集到星图前。那是他们早期播种的一个目标星系,一颗被蔚蓝海洋覆盖的年轻行星,当时只探测到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迹象。
此刻,通过“星语”与“星火种子”之间那微妙的、超越时空的链接,露娜模糊地感知到,在那颗星球的深海热液喷口附近,某种集群性的、拥有初步社会协作能力的多细胞生物群落正在加速演化!它们的基因突变率似乎略高于正常模型,并且表现出一种对环境变化超乎寻常的适应性与探索欲。
更重要的是,在它们那简单的神经节网络中,隐隐传递出一种对“模式”的质疑,对“未知”的好奇——这正是“可能性”变量被激活的微弱征兆!
“种子……发芽了。”晴川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虽然那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生物群落,距离真正的文明还有无法计量的遥远路程,但这证明了他们的道路是可行的!“星火种子”确实能够在合适的土壤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生命的“可能性”权重,埋下反抗“绝对秩序”的潜意识根基。
陆清玄凝视着星图上那颗遥远的蓝色光点,感受着那通过露娜传递而来的、微弱却坚韧的生机共鸣,新生的道种也随之轻轻跃动。他左眼之中,冰冷的秩序星河倒映着宇宙的宏大与残酷;右眼之中,沸腾的生命之海则倒映着这渺小却珍贵的希望。
“记录坐标,‘晨曦-IV’列为长期观察点。”他平静地吩咐,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继续播种。让这样的星光,再多一些。”
万识殿再次悄然启程,驶向下一片荒芜的星域。
他们如同沉默的园丁,在宇宙这个冰冷而庞大的花园中,小心翼翼地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他们不知道这些种子有多少能真正长成参天大树,甚至可能大部分都会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
但他们坚信,只要有一粒种子能够幸存,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收割者”的阴影再次降临时,爆发出哪怕一丝不屈的光芒,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的。
这是一场以世纪、乃至千年万年为单位的漫长博弈。他们不再追求一时的胜负,而是在编织一张遍布宇宙的、沉默的共鸣之网。
而在这无声的播种与等待中,陆清玄的道种也在不断成长、完善。他对秩序与混沌、对存在与虚无的理解愈发深邃。他开始尝试推演,能否利用“星火种子”构成的网络,在未来某个时刻,形成一个覆盖更大范围的“可能性场域”,甚至……反向影响乃至重构局部宇宙的底层规则。
这条路漫长而艰难,但方向已然明确。
万识殿穿梭于星光与黑暗之间,身后,是悄然改变的星域与萌发的希望;前方,是依旧浩瀚未知的宇宙,以及潜藏在深处的、更大的谜团与挑战。
星火宣言,无声,却已在这片冰冷的宇宙中,激荡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