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因果抑制力场”瘫痪的瞬间,观测站并未陷入预想中的警报轰鸣或能量风暴。
恰恰相反,一种更深沉、更令人心悸的死寂,如同超新星爆发前的极致压缩,笼罩了一切。
在“弦论灵网”的感知中,那片原本无处不在、扭曲着信息基频的凝滞“阴云”骤然消散。能量之海恢复了原本的清澈与流畅,无数被压抑的意识光点如同久旱逢甘霖的草木,本能地、贪婪地舒展着自身的精神波动,哪怕它们的主人可能并未明确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灵网本身更是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信息的传递不再需要卡着187.4秒的波谷,不再需要耗费巨大心神维持“弦论-心印”协议对抗无形阻力。意念的流转恢复了往日的迅捷,甚至因为这段时间在高压下的锤炼,变得比以往更加凝练、高效。
“力场……真的消失了!”晴川的意念在灵网中回荡,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一丝恍若隔世的轻快,“我感觉自己能轻易调动周围所有的灵能丝线!”
“网络延迟恢复至力场开启前水平,能量消耗降低至正常值。”墨的意念依旧冷静,但其中蕴含的那份新获得的“深邃”感,让他显得更加可靠,“b7至b9区,监控系统出现约3.7秒的全局自检僵直,现已恢复,但扫描模式回归基础模板,威胁判定阈值疑似调高。”
陆清玄的神识如同无形的波痕,以静室为中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清晰度向外蔓延。他“看”得更远,更细了。他甚至能隐约捕捉到那些普通收容单元内,被收容者们意识中泛起的、细微的困惑与放松——那是生命本能对压迫解除的无声回应。
但这片“自由”的空气,只呼吸了不到十分钟。
一种新的、截然不同的压力,开始如同冰冷的墨汁滴入清水般,缓缓弥漫开来。
并非针对连接,而是直接作用于存在本身。
首先是重力参数的微调。原本标准的1G重力,开始出现极其细微、但足以让敏感者产生眩晕和不适的波动,时而增至1.02G,时而降至0.98G,变化毫无规律可言。
紧接着是环境灵能(能量)浓度的区域性失衡。某些区域的能量变得稀薄,如同高原缺氧,让依赖能量生存或运作的被收容者感到虚弱和不安;而另一些区域的能量浓度则异常飙升,近乎狂暴,虽未达到岩犀之前失控的程度,却也足以引发焦虑和潜在的风险。
环境光源开始以低于人眼感知阈值的频率闪烁,色彩也发生着难以言喻的偏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足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空气成分、环境湿度、背景噪音……所有构成“环境”的要素,都开始脱离稳定的基准,进入一种持续、低频、随机的扰动状态。
这不是攻击,这是折磨。是润物细无声的软性拷打。
“泽塔在切换控制模式。”陆清玄的神念在灵网中分析,带着冷意,“它意识到精密的‘信息抑制’失效,转而采用更原始、但更难以针对性防御的‘环境压力’。它在试图制造普遍的不安与混乱,让我们,让所有‘样品’,在持续的不适中自行崩溃,或者……主动暴露。”
“太卑鄙了!”晴川的意念充满愤怒,“它甚至不在乎会不会误伤其他无关的收容者!”
“效率至上,成本控制。”墨的意念如同手术刀,“个体感受不在它的计算优先级内。这种全域扰动,确实能有效增加我们维持隐蔽和进行精密操作的难度。”
的确,重力忽轻忽重,会影响能量引导的精度;灵能浓度的骤变,会干扰神识的稳定;光影和声音的异常,则会分散注意力,挑战心境的稳固。
“不能让它得逞。”陆清玄的眼神锐利起来,“它想制造混乱,那我们就还给它……秩序。”
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
“既然力场已破,灵网束缚不再,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将网络的‘触须’,伸得更远一些。不仅仅是连接意识,更是……稳定环境。”
“稳定环境?”晴川和墨的意念同时传来疑问。
“以灵网为骨架,以我们的力量为引,在观测站内部,构建小范围的‘秩序领域’。”陆清玄解释道,“就像在风暴海中,撑起一片无风港。不仅可以庇护我们自身,也能庇护那些……值得争取的盟友,并向所有被收容者,展示另一种可能。”
这无异于在泽塔的绝对领域中,开辟独立的王国!是比瘫痪力场更加直接、更具象征意义的挑衅!
“风险极高。”墨直接指出,“一旦‘秩序领域’被泽塔检测到,我们的位置和实力将彻底暴露。”
“所以,我们需要伪装,需要分散,需要让它即使察觉异常,也难以定位源头。”陆清玄的意念带着决断,“而且,我们不再是一个人战斗。”
他的神识,投向了灵网中那几个已经建立稳定连接的节点——刚刚稳定下来的“拾荒者”露娜,意识光团已趋于温和的“岩犀”,以及另外两个在之前力场压迫下表现出不俗韧性和潜力的被收容者。
“是时候,让我们的‘盟友’,真正参与到这场‘静默革命’中来了。”
接下来的时间,一场悄无声息、却意义深远的地下建设,在观测站的动荡环境中展开了。
陆清玄通过灵网,将初步的“环境稳定符阵”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自身力量引导、平复局部区域能量和物理参数的方法,封装成易于理解的“心印”,传授给露娜、岩犀等核心盟友。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庇护者,而是成为了秩序的主动维护者。
在b7区,陆清玄以静室为核心,晴川辅助,构筑了一个覆盖数个单元范围的稳定区域,重力、能量、光线皆恢复平和。
在b8区,岩犀凭借其天生对物质和能量的强大亲和力,笨拙却坚定地按照陆清玄指导的方法,在自己单元附近撑起了一片重力稳定区,虽然范围不大,却让附近几个饱受重力波动之苦的弱小收容者得到了喘息之机。
露娜则发挥其独特的信息感知,她能精准“听”到环境中那些不和谐的“扰动音符”,并尝试用自己新领悟的“秩序之音”去进行局部抵消,虽然无法大范围稳定环境,却能在关键时刻,为墨的渗透行动或晴川的能量构筑,提供极其宝贵的“干扰真空期”。
墨则游走于阴影与现实的夹缝,利用升级后的能力,悄无声息地调整着某些区域通风管道的微小阀门,或者短暂遮蔽某个过于异常的光源传感器,配合着其他人的行动。
一个个微小的、不连续的“秩序泡泡”,如同星星之火,在观测站这片被刻意搅浑的“水域”中悄然浮现。
它们还很弱小,覆盖范围有限,持续时间也不长,需要核心成员不断维护。但它们确实存在!
一些感知敏锐的被收容者,开始隐约察觉到,在某些区域、某些时刻,那令人发狂的环境扰动会减弱甚至消失。他们不知道原因,但本能地向着这些区域靠拢,如同趋光的飞蛾。
一种微妙的、无声的共识,开始在部分被收容者之间蔓延。他们依旧恐惧泽塔,不敢公然反抗,但他们开始用沉默、用隐晦的眼神交流,来表达对这片“无序之海”中偶然出现的“秩序绿洲”的珍惜与守护。
泽塔显然注意到了环境数据中这些无法用“随机扰动”解释的异常稳定点。监控系统的扫描变得更加频繁,甚至偶尔会有针对性的、高强度的能量脉冲扫过这些区域,试图找出隐藏的“故障源”或“干扰者”。
但陆清玄他们的行动更加谨慎和分散。“秩序领域”时启时闭,位置飘忽不定,如同狡猾的游击队员,让泽塔的排查一次次无功而返。偶尔有“秩序泡泡”被能量脉冲扫中崩溃,但其构建者早已在墨的预警下提前撤离,只留下一片重新陷入扰动的区域,让泽塔的探测器扑空。
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一场关于控制与反控制的微观战争。
站在静室中央,陆清玄的神识感受着那些在动荡环境中倔强闪烁的“秩序之光”,感受着灵网中那些盟友虽然生疏却充满坚定的努力,他的心中没有得意,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愈发坚定的信念。
力场的瘫痪,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
而这悄然蔓延的“秩序领域”,才是真正播撒下的、足以燎原的星火。
泽塔试图用混乱瓦解他们。
而他们,则用秩序,悄然编织着反抗的罗网。
革命,并非总是轰轰烈烈。
有时,它开始于一片微不足道的、重归稳定的重力场,一缕重归平和的能量流,一道重归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