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元正的猜测果然没错。
没过两日,四皇子便主动找他,将安排人选去海镜县任职的事当面说了出来。
“珠海确实是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只要管理得当,定能成为朝廷的重要财源。
回京后,我一定会好好劝说父皇,将珠海的监管权交由你负责。”
应元正心里感动不已,但面上并未显露过多情绪。
“四哥不必急于一时,此事牵扯甚广,还是一步一步稳妥推进为好。”
四皇子闻言笑了笑,“你说得在理,是我太心急了。
不过,我既然安排了自己人去海镜县,也是为了方便你我行事。
往后珠海那边有什么需要打点或是探查的事,你尽可以让他去办,也省得你再费心找人。”
应元正瞬间明白他的意思。
表面上是让那官员听自己调遣,可实际上,自己也成了四皇子与珠海之间的中间人,往后珠海的动向,四皇子也能通过这层关系及时知晓。
但好处依旧是他占了。
“四哥放心,若有需要我做的,我定不推辞。”
应元正许诺完,两人相视一笑。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
皇帝期待已久的军机处整改终于尘埃落定。
新的军机处选址比原来的书房更靠近养心殿,仅需穿过一条回廊便能抵达,方便皇帝随时传召议事。
这军机处并非单一房间,而是一片规整的院落。
正中最宽敞的屋子名为“军机堂”,是皇帝与军机大臣们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
东侧几间厢房是大臣们处理文书、拟定章程的办事之处,名为“章奏房”。
西侧则设有值宿房,供轮值大臣夜间歇息,确保任何紧急事务都能第一时间响应。
整个院落守卫森严,往来人员皆需持特制令牌,连空气中都透着肃穆。
此刻,皇帝正坐在军机堂的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密信。
这是后金送来的议和密函,几日前便已送到,可他始终拿不定主意。
殿内的几位大臣垂手站立,神色凝重,该讨论的都讨论了,现在也没什么话说了。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燕柳手持一份文书匆匆赶来。
他是一个月前皇帝亲自提拔的军机处新臣,专司打探边疆消息。
“陛下,您要的消息来了!”
燕柳快步上前,将文书双手奉上。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连忙接过,粗略翻看几页后,递给身旁的太监李环,“念!”
李环躬身应下,展开文书,用清晰却愈发凝重的语调念了起来。
“……据蒙古密探回报:自去年秋起,后金大汗屡遣心腹暗访蒙古诸部,以牛羊、布帛、草场为饵,许以重利,图谋结盟。
后金承诺助蒙古部落打压周边敌对势力,蒙古则需出兵助后金牵制大顺北方防线。
此次后金主动遣使议和,实为缓兵之计。
一来麻痹我朝,松懈防备;二来争取时间稳固与蒙古的盟约,待扫除后方隐患,便可调集全部兵力,专心对付我朝……”
李环念完,殿中一片死寂。
赵世贤与陈远脸色骤变,他们此前虽警惕后金议和的意图,却从未想过对方图谋如此之大。
若真让后金与蒙古结盟,北方防线将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赵世贤定了定神,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后金此举虽阴险,却也暴露了他们的软肋。
眼下他们尚未与蒙古彻底结盟,仍需时间筹备。我朝若能及时应对,未必不能破此局。”
陈远也连忙附和,“赵大人所言极是。依老臣之见,议和绝不可应允,但若直接拒绝,恐逼得后金与蒙古加速结盟。
不如表面虚与委蛇,派使者与后金周旋,拖延时间。
暗地里则派人联络蒙古其他未与后金勾结的部落,许以厚利,瓦解他们的盟约。
同时加急整顿北方兵力,加固防线,以防不测。”
皇帝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
“你二人所言有理。只是北方防线的粮草与兵力,还需仔细筹谋。”
说来说去,还是缺钱,缺粮。
今年受灾的地方不少,虽然没有之前岭南严重,但涉及到三省,各地和国库都不容易。
应元正和赵明又联名上奏,恳请再免岭南一年赋税。
皇帝眼底闪过一丝复杂。
岭南百姓已连遭三灾,按常理本就该减免三年赋税,去年只免了一年,已是对不住当地百姓。
如今再驳回请求,怕是会寒了岭南官员与百姓的心,万一激起民怨,南方局势便会再生变数。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等老四回来后,再商议。
殿中诸臣低头不语,无人敢接话。
片刻后,皇帝缓缓开口,“依眼下局势推断,到今年冬季,后金应该不会主动开战。
他们要忙着稳固与蒙古的盟约,我们也得抓紧这个间隙,与那些未结盟的部落谈拢。”
他顿了顿,语气低沉:“大顺与蒙古虽有旧怨,更有北固城血债未偿……然如今强敌压境,两线受敌,不得不暂时……忍一时之辱。”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
接下来,众人便商议派何人出使蒙古,主持谈判。
应元正这边,许久未见的燕蒲终于再次出现在巡抚衙门。
要不是他拿出信物佐证,并明确表示要见应元正,连小东儿也认不出来。
应元正上下打量着他:衣衫粗陋,面庞清瘦,双颊深陷,风尘仆仆,活似哪个乡野农夫。
“燕大人,您……这些日子去哪了?”他关切的问道。
燕蒲一笑,眼角皱纹深如沟壑,“学世子殿下,深入乡野,走村串户,亲眼看看新政落地如何。”
应元正点头,“确实应该这样。那在燕大人看来,岭南各处怎么样?”
“新政已在各地生根发芽。虽说受了灾,但民心渐稳,田亩复耕,市集重兴。前路尚远,但已有气象。”
应元正欣慰地点头,“那就好。”
燕蒲起身拱手:“听闻四皇子已至,我当去拜见。”
应元正望着他,语气温和,“殿下此刻应与傅大人同在,你去便是。”
燕蒲笑着,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