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传朕的旨意,将皇家庄子安置罪属的实情、地契副本张贴于京城及各州府,澄清流言;农庄周边土地,即刻登记造册,租给农户,减免三年租税!”
“遵旨!”张大人躬身领命。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
百姓们看到告示和地契副本,才知是一场误会,纷纷称赞陛下英明,对减免租税的旨意更是感恩戴德,街头巷尾的怨言尽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欢呼。
官员们也暗自松了口气,庆幸风波平息,可谁也没想到,一场针对都察院的雷霆追责,正在悄然酝酿。
三日后,早朝之上,贾政端坐龙椅,脸色阴沉如水。
“张大人处置流言之事,众卿都已知晓吧?”贾政的声音冰冷,回荡在大殿之中。
百官躬身应道:“臣等已知晓。”
“知晓就好!”贾政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可朕想问一句,流言在京城沸沸扬扬半个月,从市井传到乡野,为何都察院没有一份奏折提及?”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大人心中一慌,急忙出列躬身:“陛下息怒,流言之事,臣等确有耳闻,只是起初以为是无稽之谈,待想核实之时,张大人已处置妥当,故而未曾上奏。”
“无稽之谈?”贾政冷笑一声,声音陡然拔高,“流言关乎民心稳定,关乎新朝根基,在你们眼里竟是无稽之谈?”
一名年轻御史仗着胆子补充:“陛下,都察院职责是弹劾百官、督查吏治,流言蜚语本就不在督查范围之内啊!”
“不在范围?”站在一旁的张大人忍不住出列反驳,“御史台素有‘风闻奏事’之权,就是为了及时察觉朝野异动!如今流言汹涌,险些引发民乱,你们却视而不见,这也叫尽忠职守?”
王大人脸色涨红:“张大人此言差矣!我等并非视而不见,只是不想因流言惊扰圣驾!”
“惊扰圣驾?”贾政怒极反笑,“等流言酿成民乱,再来惊扰朕,是不是就晚了?你们这是失职!是渎职!”
大殿内鸦雀无声,百官都低着头,不敢吭声,谁都能感受到陛下此刻的怒火。
就在此时,都察院副都御史李大人突然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王大人脸色一变,厉声呵斥:“李大人,休得胡言!”
“陛下在此,岂容你放肆!”李大人转头瞪了王大人一眼,随即对贾政道,“陛下,流言初起之时,臣便曾提议上奏,并派人核查,可王大人却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说‘新朝初立,不宜小题大做’,硬生生压了下来!”
“你胡说!”王大人气得浑身发抖,“明明是你怕担责,不愿牵头核查,反来诬陷我!”
“谁诬陷你?”李大人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当时的议事记录,上面有诸位御史的签名,陛下可查验!”
内侍将文书呈给贾政,贾政翻看过后,脸色愈发阴沉。
原来都察院并非无人察觉问题,而是内部相互推诿,王大人怕惹麻烦,李大人不愿出头,其他御史更是随波逐流,硬生生把一件本该早处置的小事,拖到险些失控。
“好!好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贾政将文书狠狠扔在地上,“都察院是朕的耳目,是肃清朝纲的利器,如今却成了互相推诿的泥沼!你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尸位素餐,对得起朕,对得起天下百姓吗?”
王大人瘫软在地,嘴里不停念叨:“陛下饶命,臣知错了,臣知错了!”
贾政看着瘫倒的王大人,眼神没有一丝怜悯:“知错?晚了!”
他抬头扫视百官,语气凌厉:“传朕的旨意!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大人,玩忽职守、推诿塞责,革职查办,押入天牢!”
“副都御史李大人,虽有察觉却未能坚持己见,罚俸一年,降职二级,仍留都察院效力,戴罪立功!”
“参与议事的御史,各罚俸三月,记大过一次!”
旨意一下,大殿内一片哗然,都察院的官员们更是吓得面无人色。
王大人被侍卫拖拽而出,嘴里还在哭喊:“陛下,臣是从龙之臣啊!求陛下开恩!”
贾政冷哼一声:“从龙之臣?若都是你这样的从龙之臣,宸朝迟早要毁在你们手里!”
他转头看向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大人,语气沉重:“陈大人,从今日起,都察院由你主持!朕要你重整都察院规矩,不管是朝堂吏治,还是市井流言,只要关乎朝局稳定、民心向背,都要及时奏报,严查到底!”
陈大人躬身领命,额头冷汗直流:“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整顿纲纪,不敢有丝毫懈怠!”
贾政又道:“朕再给你一个权力,凡都察院官员,若再有推诿塞责、玩忽职守者,你可先斩后奏!”
“臣遵旨!”陈大人心中一凛,知道陛下这次是动了真格。
早朝散去,贾政整顿都察院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城。
都察院上下人心惶惶,官员们再也不敢敷衍了事,纷纷主动出击,核查吏治、收集民情,往日里死气沉沉的都察院,瞬间变得忙碌起来。
其他各部官员也受到极大震动,谁都没想到,一场流言风波,竟让陛下动了如此雷霆手段,纷纷收敛了私心,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
张大人回到户部,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早有防备,否则今日被追责的,恐怕也有自己一份。
林如海则忧心忡忡,都察院的弊端暴露,说明新朝吏治还有诸多问题,想要彻底整顿,绝非一日之功。
贾政坐在养心殿内,看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清楚,整顿都察院只是第一步。
官员们的推诿、懈怠,根源在于思想松懈,觉得新朝初立,陛下不会严惩。
他必须用雷霆手段,打破这种侥幸心理,让所有官员都明白,在宸朝,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绝无例外。
可他也知道,想要彻底肃清朝纲,光靠惩罚远远不够,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让官员们不敢懒、不能懒、不想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