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府里的准备。”秦可卿补充道,“若婚期定在明年上半年,眼下就得开始备嫁妆——绸缎、首饰、字画这些,得挑最好的;陪嫁的田庄、铺子,也得提前清点过户,免得届时手忙脚乱。”
“另外,元春出嫁前,您也该多见见她几次,问问她的心思,毕竟是她自己的终身大事。”
贾政深以为然:“你考虑得周全。明日我便让人去内务府递信,同时安排人进宫给贵人们送些年礼,顺带探探宫里的口风。”
“年关期间,百官都在京中,若能借着拜年的机会,与对方家族的长辈见一面,把婚事的大致框架定下来,等年后再细谈细节,便稳妥多了。”
秦可卿听贾政说完,当即颔首应下:
“老爷放心,元春婚事的筹备,我都记着。”
“除了荣国府旧日的勋贵老亲要登门走访、递上年礼与婚事意向,如今秦家与李家那边,也得走动,卫家专程派人来了一次——毕竟是元春的姻亲关联,礼数上半点不能差。”
话锋一转,她轻轻抚了抚隆起的小腹,语气带着几分歉意:
“只是我如今怀了身孕,行动多有不便,久坐、远途奔波都受不住。”
“好在李纨细心妥帖,府里这些日子的走访、送礼、对接内务府的琐事,我都托付给她了。”
贾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关切,伸手扶着她在软榻上坐下:“本该让你少操心,倒是累着你了。李纨稳重,让她接手这些事,我也放心。只是也别让她太劳累,该添人手便添人手。”
“我晓得的。”秦可卿笑道,“已让宝珠帮着她分理——李纨主要对接勋贵老亲与李家,宝珠跟着跑内务府和秦家,两人搭伙,倒也利落。”
“前日李纨还来跟我说,史家、王家那边已递了话,探听了看看宫里的口风;李家那边也松了口,说等年后便与咱们详谈纳征的规制。”
贾政心中一松,点头道:“有她们帮衬,事半功倍。你只需在家中坐镇,把嫁妆清单、婚事流程的大方向定好,其余琐事交给她们便好。”
秦可卿颔首:“可不是嘛。元春盼着婚事定下来,咱们把这些事办得稳妥,她心里也能踏实些。”
“再说,借着这次走访,也能让勋贵们看看咱们贾家如今的势头——元春婚事顺遂,往后府里在京中行事,也更有底气。”
除夕夜的荣国府,庭院里搭着戏台,红灯笼挂满廊下,暖炉里的炭火燃得正旺。
贾政携着秦可卿,身后跟着芸娘、柳氏、梅香等妾室,陪贾母坐在主位上听戏——台上正演着《龙凤呈祥》,锣鼓声、唱腔声混着院内的笑语,满是年节的热闹。
贾母眯着眼跟着曲调轻晃,时不时对秦可卿赞两句戏词,秦可卿扶着孕肚,柔声应和,偶尔给贾母递上暖茶,一派和睦。
只是席面上缺了几分热闹:贾赦一早就借口“访友”离了府,贾珍更是带着贾蓉去了宁国府的宴席,至今未归,只剩邢夫人与尤夫人坐在末位,端着茶盏,略显局促地陪着。
“这出《甘露寺》唱得好,板眼稳,嗓子也亮。”
贾母笑着拍手,刚要再说些什么,院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管家周瑞家的神色慌张地跑进来,在贾政面前躬身道:
“老爷!宫里来人了,传旨让贾家即刻进宫,说是陛下有要事召见!”
这话一出,院里的戏声戛然而止,热闹瞬间凝固。
贾政心中一凛——除夕夜皇帝突然传召,绝非寻常小事,难道是北方战事有了新动向,或是户部核查盐务出了变故?
他压下心头疑虑,起身对贾母道:“母亲莫慌,想来是陛下有政务商议,儿子即刻进宫,去去就回。”
贾母也收敛了笑意,点头道:“你快去,路上当心,见了陛下仔细回话。”
秦可卿扶着丫鬟起身,替贾政理了理朝服衣襟,轻声叮嘱:
“老爷放心,府里有我照看,你只管安心去。若有消息,我让人在宫门外候着。”
贾政颔首,又对邢夫人与尤夫人道:“嫂子、珍哥媳妇,派人通知大哥和珍哥,你们在此陪着母亲,看好府里,我去去就回。”
说罢,便快步跟着传旨的太监往外走,连朝服都来不及更换——身上的常服虽体面,却不及朝服正式,可皇帝急召,也顾不得这些细节。
庭院里的暖炉依旧燃着,戏台却已冷清下来。
贾母望着贾政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这除夕夜的,怎会突然传召……”
秦可卿握着贾母的手,温声安慰:
“母亲放宽心,老爷如今在朝中得陛下信任,定是有要紧政务托付,不会有事的。咱们先回屋等着,让厨房把菜温着,等老爷回来一起吃年夜饭。”
邢夫人与尤夫人也连忙附和,扶着贾母往内屋走。
原本热闹的除夕夜宴,因这突如其来的宫讯,添了几分凝重——所有人都在暗自揣测,这深夜传召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旨意,又会给贾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贾政刚迈出两步,便被传旨的太监笑着拦下:
“贾大人留步,陛下有话——今日是除夕,召贾家众人进宫,不为政务,只为凑个热闹,与陛下一同守岁呢!”
这话一出,满院人都愣住了。
贾母先是一怔,随即脸上绽开笑意,拉着秦可卿的手道:“哎哟,陛下竟有这份心意!这可是天大的恩典!”
秦可卿也松了口气,眼中闪过惊喜——原以为是急事,没成想是皇帝邀家眷入宫守岁,这份殊荣,足见对贾家的看重。
贾政悬着的心彻底放下,连忙躬身对太监道:“有劳公公传话,臣与家眷这就随您入宫。”
院内瞬间恢复了热闹,丫鬟们忙着给贾母、秦可卿添衣,邢夫人与尤夫人也起身整理仪容——入宫见驾,半点礼数都不能差。
秦可卿扶着孕肚,特意换了件绣着缠枝莲纹的厚缎袄裙,既显端庄,又能护住腹中胎儿;贾母则披了件紫貂斗篷,被丫鬟小心翼翼地扶着。
不多时,贾家众人便收拾妥当,跟着传旨太监往皇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