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元旦晚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媛馨确实给自己放了一个短暂的“音乐假”。
在与陈朝歌那次意外的“亲密接触”后,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
陈朝歌并没有急切地展开追求,而是像一个发现同好的资深导聆,开始有条不紊地向李媛馨推荐各种音乐。
起初,李媛馨还有些戒备和不适。
她的音乐世界几乎被周杰伦一手承包,从《Jay》到《十一月的萧邦》,每一首歌都承载着特定的记忆和情感,尤其是与郁蓝峰相关的点点滴滴。
但陈朝歌推荐的音乐,像为她推开了一扇从未涉足的大门。
他分享的并非全是喧嚣的电子乐。
有北欧空灵的女声吟唱,仿佛来自冰原的风;有日本city pop的复古节奏,带着泡沫经济时代的慵懒与奢华;还有后摇滚宏大的叙事篇章,用乐器构建起悲壮或绚烂的声景。
他甚至能找到一些将中国元素与西方电子乐巧妙融合的独立音乐人的作品,那种新奇的处理方式让李媛馨感到惊讶。
他们通过qq聊天,话题几乎全是音乐。
陈朝歌:“今天这首如何?《Lemon》- 米津玄师。失恋神曲,但旋律和歌词的美超越了悲伤本身。”
李媛馨:“听了……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鼻子有点酸,但不是想哭的那种。”
陈朝歌:“那就对了。音乐的本质是共鸣,不是模仿。试试这个,《pLANEt》- ラムジ,简单,但有种宇宙级别的浪漫。”
他从不强迫她接受,只是分享,然后倾听她的感受。
他的音乐品味刁钻而广泛,解读角度也常常出人意料,让李媛馨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
她发现自己过去对“好音乐”的理解似乎有些狭隘了。
一次周末,陈朝歌约她去一家藏在老街深处的、以播放独立音乐和小众唱片闻名的咖啡馆。
咖啡馆装修得很有格调,墙上贴满了复古海报和黑胶唱片封面,空气中飘浮着咖啡豆的醇香和低沉慵懒的爵士乐。
陈朝歌已经在了,坐在靠窗的位置,依旧戴着那副标志性的森海塞尔耳机,只不过这次是挂在脖子上。
他面前摆着一台专业的音乐播放器和几本音乐杂志。
看到李媛馨,他抬手打了个招呼,笑容清爽。
“给你点了他们特色的海盐芝士拿铁,尝尝看。”他很自然地招呼她坐下。
那天下午,他们聊了很多。
不再局限于音乐分享,也开始聊起各自的生活碎片。
李媛馨知道了陈朝歌是隔壁重点中学的学生,父母都是搞艺术的,他从小就在各种乐器和新潮音乐里泡大,梦想是以后能做自己的音乐厂牌。
他说话时眼神里有光,那种对热爱之事毫无保留的投入和自信,是李媛馨在郁蓝峰身上很少看到的。
“你呢?除了周杰伦,还有什么梦想?”陈朝歌搅动着咖啡,随口问道。
李媛馨愣了一下。
梦想?
她的生活似乎一直被学业、暗恋、以及现在这段磕磕绊绊的恋情填满,很少去思考那么遥远的事情。
“我……还没太想好。”她老实回答,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陈朝歌看着她,眼神很真诚。
“慢慢找。人生又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有时候,梦想就藏在你不经意喜欢的东西里。”
他的话像一阵温柔的风,轻轻拂过她有些迷茫的心湖。
和他在一起,她感觉不到压力,不需要小心翼翼,可以很放松地做自己,甚至坦诚自己的无知和困惑。
一种不知从何处涌来的、淡淡的悸动,开始在她心底滋生。
那不是对周杰伦信仰的背叛,也不是对郁蓝峰情感的转移,更像是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好奇与欣喜,一种被理解、被引导的温暖。
这种感觉很纯粹,不掺杂现实的沉重和比较,带着一种“纯爱”般的透明质感。
傍晚分别时,陈朝歌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精心包装的cd盒递给李媛馨。
“喏,给你刻录的合集,里面有几首我觉得你会喜欢的歌,还有一些我觉得编曲很厉害的纯音乐。有空听听看。”
李媛馨接过还带着他掌心温度的cd,心里微微一动。“谢谢。”
“不客气。”陈朝歌笑了笑,朝她挥挥手,转身汇入了人流,背影洒脱。
李媛馨握着那张cd,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耳机里,周杰伦还在唱着《七里香》,熟悉的旋律依旧能让她心安。
但她的心里,似乎也悄悄为那个“七里香”之外更广阔、更多元的音乐世界,留出了一小块位置。
她知道,郁蓝峰依旧在她心里,占据着很重要、很复杂的一部分。
那份感情掺杂了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习惯和心疼,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放下的。
但和陈朝歌的相识,像在她沉闷压抑的生活里,打开了一扇透气的窗,让她看到,世界原来还可以有另一种活法,另一种节奏。
这种认知本身,就带着一种悄然滋生的力量。
她不会坐以待毙,无论是对于感情,还是对于她自己。
元旦晚会要唱什么,她似乎有了一些模糊的新想法。
而接下来与郁蓝峰的相处,似乎也因这心态的微妙变化,而注定不会一成不变。
青春的乐章,从来不是单一的旋律。
当主旋律陷入低回,或许,一段意想不到的间奏,正在悄然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