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节点内部的探索和初步建设工作,在一种高效而专注的节奏下展开。这个被临时命名为“节点一号”的前哨,其战略价值毋庸置疑。
天然洞穴提供了绝佳的物理隐蔽,而中央那团缓缓旋转的地脉能量光晕,则是无价的天然屏障。杰克带领的技术小组第一时间开始布设基础能源线路和环境控制系统。他们并未直接汲取地脉能量——那太过冒险且技术不成熟——而是利用其稳定的能量场作为背景,巧妙地掩盖了前哨自身运行产生的微弱能耗信号。
青木长老则对岩壁上那些发光的苔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发现这些苔藓并非单纯依靠光照生存,而是与地脉能量存在着某种微弱的共生关系,吸收逸散的能量转化为生物光。
“不可思议……天然的共生体,完美融入了能量循环。”青木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样本,眼中闪烁着研究者的光芒,“如果能理解其机理,或许能培育出更适合在低光照或能量充裕环境下生长的作物,甚至……开发出新型的生物照明和能量感应技术。”
林默的核心任务,则是尝试将“节点一号”与主基地建立更紧密、更隐蔽的联系。依靠传统的无线电或尚在研发中的新型通讯协议,仍然存在被截获或干扰的风险。他想到了“遗产”中提及的,基于生命能量网络共鸣的深层联络方式。
他独自盘坐在中央石台附近,距离那团地脉能量光晕数米之遥。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借助节点的能量场放大和伪装信号,又不会过度扰动这古老而精密的自然系统。
意识再次沉入深处,这一次,他并非向外感知,而是向内构筑。他以自身为模板,参照“秩序网络”的某些基础构型,在意识中勾勒出一个极其精简、稳定的能量印记。这个印记不包含具体信息,更像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坐标”或“身份标识”。
构筑过程需要极高的精神集中力和能量控制精度。他指尖的七彩流光不再外放,而是如同最精细的刻刀,在意识层面缓缓雕琢。他能感觉到意识边缘那层“镀层”传来的冰冷压力,仿佛在考验他是否会被这创造性的力量所诱惑而失控。他稳守心神,如同在悬崖边行走,精准而克制。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微小的、结构繁复而稳定的能量印记终于在他意识核心成型。它缓缓旋转,散发着与林默自身生命波动完全同步,却又带着一丝“秩序”特有稳定频率的韵律。
接下来是关键一步——共鸣。
林默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个微小的印记,将其“频率”与中央的地脉能量光晕进行极其轻微的耦合。他不敢强行连接,而是像调音师一样,细微地调整着印记的振动,寻求与地脉能量场那宏大背景音中的一个和谐“音符”。
渐渐地,一种奇妙的共鸣产生了。他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仿佛融入了这片山体,融入了脚下大地的脉动。而那枚能量印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其独特的“波纹”开始沿着地脉能量的网络,以某种超越物理距离的方式,极其微弱地向远方扩散开去。
同一时间,磐石基地主指挥中心内。
正在处理物资清单的苏婉,以及陪在她身边的小七,几乎同时感到心头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而熟悉的“存在感”如同微风般拂过她们的意识,虽然微弱,却清晰可辨。那感觉,与林默的生命气息同源,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他成功了……”苏婉放下手中的电子板,望向西北方向,眼中流露出欣慰与自豪。
小七更是闭上了眼睛,仔细感受着那丝若有若无的联系,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对她而言,这种直接的心灵层面的连接,比任何通讯都更让她感到踏实。
林默缓缓睁开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额头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精神上的消耗巨大,但成果显着。
“共鸣连接……建立成功了。”他对守在旁边的杰克和青木说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充满成就感,“虽然无法传递复杂信息,但足以作为最高级别的身份认证和危机示警。只要印记不灭,就意味着‘节点一号’安全,或者我本人安全。”
这是一种基于存在本身的联络,几乎无法被伪造或拦截。
杰克兴奋地记录着相关数据:“太棒了!这为我们建立分布式安全网络提供了原型!如果未来能找到更多的地脉节点,建立起一个‘共鸣网络’……”
青木长老也抚须点头:“以天地为基,以心念为桥。此乃古之先贤亦未曾设想之妙法。”
“节点一号”的存在,从此不再孤立。它通过这条无形的纽带,与主基地的心脏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备份据点,更成为了新理念、新技术的一块试验田,一个扎根于星球本身脉络的、悄然生长的希望支点。
然而,林默在成功的喜悦之余,内心依旧保持着警惕。他知道,这种利用地脉能量的行为本身,就如同在寂静的深林中敲响了一记独特的音叉。共鸣能够被自己人感知,是否也可能……被其他同样能感知能量网络的存在所捕捉?
基石正在延伸,网络开始编织。但每一次与更深层力量的接触,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建设与探索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