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屿方程式
第二卷:雾屿交错
part 188 变向点
“给七班江屿的医嘱,我待会写病历单上,吴雾同学对着看。”
杨晓畅走到洗手池边,拧开水龙头,仔细清洁双手,“如果你真能监督——这位医嘱依从性历史记录严重不良的一中篮球队队长停训四周,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温馨提示——从我23年1月到静波一中任职校医开始,七班江屿就从没严格遵循过:任何停止三天以上篮球训练的医嘱。”
杨晓畅的声音在哗哗的水流声中略显模糊,但字字都像剪刀扎过吴雾柔软的心脏,泛起苦涩的疼。
少女曾经以为江屿是‘讨厌的天才’,直到真正靠近他,才明白他在天赋之余,又有多么努力。
“杨学长放心,我会做到的。”吴雾挺直脊背站在消毒水清冽的余味里,纤白的手指攥紧了水笔笔杆。
‘医嘱依从性历史记录严重不良’——少女甚至将校医的这句评判也重重地刻进了自己的蓝色便携笔记本。
“具体日常活动限制标准在这里。”杨晓畅擦干手,打开台式机桌面的电子病历本,“坐姿角度超过60度维持超过10分钟,会增加腰部代偿性发力风险,属于高风险区。正常走路步频维持在每分钟100到120步左右,是安全区间……”
“校医废话真多。”江屿不耐烦地伸手去捞搭在诊疗床边的青色t恤,低沉慵懒的嗓音里是对自身强悍恢复力的绝对自信:“老子只是缝个三针,又不是截肢。别吓唬我的瓷娃娃。”
“是肋骨位置的三针,江同学。”吴雾迅速拧开笔帽,娟秀的字迹一行行铺开,将杨晓畅的每一条医嘱都转化为清晰的文字记录。
“摩擦会增加感染风险。江同学先等十分钟,让胶带粘牢一点再穿衣服,好不好?”少女的睫毛依旧垂着,在瓷白的脸颊落下颤动的扇形暗影,认真记录的专注鹿眼彷佛在破解cmo竞赛压轴题。
江屿嗤地笑了声,居然真的放下了去拿t恤的结实手臂。
杨晓畅打字的动作突然停顿,他的视线在少年少女之间扫了个来回,左脸的疤痕抽搐了一下:“伤口需要静养,情绪也需要平稳。打架,跑跳,对抗训练绝无可能。”
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江屿精悍的腹肌线条,话是对吴雾说的,眼神却带着冷锐的警告瞟向桀骜不驯的当事人,“包括剧烈亲吻——过度亢奋的状态容易导致伤口再次裂开,或引发过度换气综合症。”
正俯身在蓝色笔记本上记录的吴雾蓦地停住纤细的手腕,笔记本纸页被笔尖压出墨点,晕开得像一颗惊慌失措的心。
诊疗床上的少年却嗤笑出声:“我倒是想。可惜——”
江屿慵懒地后仰,他赤裸着精悍的上身,肩胛骨抵着冰凉的金属床沿,棒球帽檐压低的阴影遮住了大半眉眼,薄唇勾起戏谑的弧度:“某个乖乖女胆子太小。”
“杨学长......”吴雾终于忍无可忍,少女蓦然抬起头,脸颊像熟透的樱桃:“医嘱……医嘱我记好了......请、请您继续说......”
“该说的都说了。”杨晓畅面无表情地点击保存,电子病历的光映亮他左脸蜈蚣状疤痕,仿佛刚才那句石破天惊的警告只是提醒病人‘保持充足睡眠’。
“七班江屿,医嘱单和病历我现在打印出来。你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恢复力的确优于常人,但也别把自己当超人。”
“行,明早见啊,校医。”江屿漫不经心地勾起薄唇,慢条斯理地套上青色t恤。
“准时。别死撑。”杨晓畅把打印出来的材料和装入透明药袋的今日份口服药一起递给吴雾,站起身开始整理医疗推车上的器械:“你这次的伤,属于旧伤位置再次受创,如果不注意修养,粘连概率很高,可能影响你以后核心的爆发力上限。”
这句话如冰锥般刺穿了江屿满不在乎的表象,他冷峻的眉峰猛然蹙起——影响爆发力上限......
少女敏锐地捕捉到江屿眼底骤然涌起的寒意,她的心也随之一揪:“会影响江同学的......变向突破吗?”
吴雾对篮球的一切认知仅限于在校园论坛上浏览过的江屿球赛分析帖,但是侯超和王教练今天都有提到他的‘变向突破’,想必这应该是很让少年骄傲的篮球技巧。
“可以啊,年段第一连变向突破都懂?”江屿挑眉的弧度带着野性的戏谑,棒球帽檐下的黑瞳勾着惊奇又玩味的亮色。
“我不懂篮球......”少女连顶扣扣紧的校服领口里的锁骨樱花,都偷偷地爬上晚霞般浓郁的瑰粉,“只是……校园论坛上有篮球校队的比赛技术分析贴,‘变向突破’这个词,评论区里总共出现了……八十二次,都是描述江同学的球路,频率很高。还有......今天侯超同学和王教练也有提到......”
“八十二次?”江屿索性彻底直起身,一只结实的手臂随意地支在诊疗床冰凉的金属边框上,薄唇掀起的笑意浸满了烈火般的快意:“乖乖女到底研究了我多少场比赛?”
“我......”吴雾努力维持着镇定,少女选择把求知的目光转向正在消毒器械的杨校医:“杨学长,请问具体什么叫可能会影响江同学‘核心的爆发力上限’?以及想向您请教,会对他的篮球‘变向突破’技巧有影响吗?”
“吴雾同学,我只是校医,不是篮球队教练。”杨晓畅声音平直如在实验室用手术刀解剖青蛙的器官组织:“你不懂篮球,我也不懂。如果从医学的角度分析,核心爆发力依赖腹部深层肌群与肋间肌的协同收缩。”
“七班江屿撕裂伤的位置在第十一肋间隙,正好是髂腰肌和腹横肌的应力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