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计划办两场,五一当天在毛竹大队办一场,三朝回门后孟锦两人就赶去京城。
京城那边还要再办一场,不大办,可毕竟是陆家娶媳妇,总不能悄无声息的。
毛竹大队的婚礼办得很热闹。
席面没开多少,因为怕被人扣上一些不好的帽子,但大队里关系好的人家都来凑了个人气。
当然,席面归席面,喜糖归喜糖。
席面不够喜糖来凑。
陆建兵大手笔的买了二十斤糖,见人就发,还不是一颗两颗的发,而是一把一把的发,可给一些老人心疼坏了,同时也替孟锦高兴。
要不是看重孟锦,那陆家小子能这么舍得?
说到底还是老孟家的幺妹儿出息!
孟家族人大多都为孟锦开心,毕竟这是他们老孟家的姑娘,老孟家的儿孙出息了族人脸上也有光不是?
就算有一些说小话的那也只敢小声嘀咕嘀咕,不管是孟锦也好还是陆建兵也好,都不是现在的他们能惹得起的。
是啊,惹不起。
大家这才恍然察觉心里那一丝丝别扭来自哪里。
人群中,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正用着一种嫉妒、不甘、愤恨的目光看着前面只着一身军装就足够光彩照人的孟锦。
凭什么她就那么好命?
都是姓孟的,她到底比孟锦差在哪了?
眼神不由自主的看向孟锦身边那个高大威武的男人,孟金梅眼里的嫉妒几乎化为了实质。
这么好的男人凭什么是孟锦的?
心中有一个念头正在疯狂升起,她想......
敏锐的陆建兵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眼神快速锁定了孟金梅。
只一眼他就看出来这人对孟锦带着浓浓的敌意,眉头一皱、眼神一凝,目光如刀般扎向孟金梅。
窒息感扑面而来,孟金梅有种下一秒就会被那个男人拧断脖子的错觉。
僵硬的对着那个盯着她的男人扯了抹笑,迅速低下头,脚步慌乱的转身跑走了。
“怎么了?”
孟锦的五识比陆建兵更敏锐,陆建兵都发现了孟金梅的敌意,她又怎会发现不了?
说起来这还是原主的仇人之一呢。
孟金梅扣下原主的录取通知书、害得原主没能及时赶去集合点,因此错过了报名时间、错失了上学机会,说到底全都源自嫉妒。
要收拾这种人再简单不过,都不用孟锦亲自动手,只要你比她过得好,永远都比她好,她自个就能把自个儿呕死。
不过孟锦哪会就这么轻易的放过?自然也还是动了点手脚的。
在她第一次带陆建兵回来的时候,她就故意带着陆建兵满大队溜达了几圈,尤其是族中长辈家里,她还特意带着陆建兵去拜访过。
孟家族里还有好几位杀过鬼子的长辈呢,他们看到陆建兵的时候那叫一个喜欢,孟锦都得靠边站。
他们孟家如今最大、年纪最长的长辈就是孟锦的爷爷孟老爷子,队里一半以上的孟家人都是孟老爷子的子孙后辈,要知道他可是娶了两个妻子,生了十几个孩子。
孟老爹是老爷子大老婆的儿子,排行老六。
孟老爷子是孟家的长房一脉,而孟金梅的爷爷是孟老爷子的异母弟弟,比孟老爷子小了近三十岁。
当初孟家村跟另外两个村子一起合并成毛竹大队的时候,大队书记本该在三个村长之间选一个上任。
结果孟金梅的爷爷不知道干了什么,走通了上面的关系,直接越过三个村长成为了大队书记。
这事被人诟病了好久。
要知道三个村长代表了三个村子的利益,本就在竞争,结果来了个黄雀。
不仅另外两个村的村长不服气,孟家村的老村长也非常不高兴。
三个村长都不高兴了,他这个大队书记的工作就很难开展,处处给他使绊子。
大队长管生产,大队书记管行政内务,对一个生产队来说,书记手里的权力还是不小的。
可他干不过三个村的人呐~!
即便他自己手底下也收拢了一些村民,跟整个大队的人数比起来,也没啥可比性,关键连孟家族里也不支持他,他还能怎么办?
除了老实苟着,他什么也干不了,可他还不服气,硬是熬到年纪才把位置给腾出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孟金梅虽然是老书记家的大孙女却不怎么招人待见的原因之一。
孟家族里为什么不支持他?
原因很简单,孟家族长一直都是长房一脉继承。
百姓疼幺儿,孟金梅的爷爷就是那个幺儿。
当初孟老爷子的爹在世的时候就特别疼爱那个老来子,临到去世居然把半数家产都给了小儿子。
孟家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能繁衍百余年,且子孙众多,可见也不是什么贫苦人家。
按规矩,家产半数由长子继承,长子负责养老送终,长子负责接管族中事务,长子得有足够的地位和实力才能庇护族人。
另外的半数家产再由其他兄弟平分。
可孟老爷子的爹做了什么?他是长子给养的老,族里的事都是长子打理的,结果他却把本该属于长子的家产给了老幺!
孟老爷子能不气?
他没主动对这个幺弟动手就不错了,还指望他带着族人支持?
怎么可能!
说起来,孟老爷子其实是个非常拎得清的人,他虽然也娶了两个妻子,但他却把孩子们管教的很好,两个母亲生的孩子感情却不差,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而且,孟老娘当初是以童养媳的身份托孤在孟家的,可孟老娘的父母留下的东西老爷子半点都没贪墨,全数给了孟老娘当嫁妆,他的人品可见一斑。
扯远了。
孟锦带着陆建兵满大队认亲戚,就是没去孟金梅家,结婚也没请她这位幺爷爷,针对的非常明显。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现在的利在孟锦这边,大家自然而然会向她看齐。
这几个月,孟金梅家的日子不好过,不需要族里做什么,光是大家有意无意的排挤,就够他们家喝一壶的。
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孟金梅这个本就不怎么受重视的女儿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她迫切的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却又不服气自己比孟锦差。
思来想去她觉得两人现在最大的差距就是孟锦去了文工团成了城里人,这才找了个当兵的男人。
那她只要嫁给城里人不就算扯平了?
于是,她火速勾搭上了一个今年刚来的男知青。
为什么不找老知青?
因为老知青不上当。
孟锦知道那个新来的知青,怎么说呢,总之不是什么靠谱的人,不然也不会一来就跟孟金梅勾搭在了一起。
摆明了,他就是不想干活,有人自动送上门为他排忧解难,他何乐而不为?
这样的人是不会跟孟金梅扯结婚证的,而且等年底就要高考,明年年底开始知青大返城,孟金梅绝对会被抛下。
就这样吧。
她的结局已经可以预料。
还有一家仇人,那就是原主后来嫁的那个鳏夫家。
孟锦打听过了,那人娶了第一任妻子不到两年,那个妻子在婆家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第一个孩子怀上不久就被折腾没了,第二个孩子前些日子刚怀上。
原主曾经经历过的就是她经历过的,她的经历甚至更惨,因为她的娘家人不给她撑腰。
原主那一世,她就是在生这个孩子的时候难产没的,婆家人死活不肯送她去医院,眼睁睁看着她熬了三天咽了气,孩子也没生出来。
这样的人家配有老婆?
孟锦也没干什么别的,就是给高书记提了提那家人虐待欺辱妇女,传播封建糟粕。
高书记闻弦音知雅意,派了公社妇女主任三天两头的去他们家走访一下子。
不去别人家,就专门去他们家。
那家人的名声就这么传开了,他们家还未嫁娶的也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状态。
疼女儿的人家谁乐意把好好的姑娘嫁去他们家受折磨?
就算不疼女儿的人家也不乐意。
因为他们家也给不起高价彩礼。
他们家的姑娘也没人敢娶,听说那位妻子的第一个孩子就是被婆婆联合小姑子一起给折腾没的,这样的搅家精谁敢要?
祸害子孙呐~!
有了公社妇女主任的关注,希望那个妻子能躲过一劫吧。
孟锦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