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带方关,眼前的景象逐渐陌生。山路越发崎岖,村落稀疏,语言也开始变得难以听懂。他们已进入辰韩地界。
辰韩位于半岛东南部,由十二个部落组成,以农耕为主,部落间时有冲突。这里的百姓见到这支全副武装的汉人队伍,无不惊慌躲避。
“二公子,我们需尽快与当地部落建立联系。”公孙昭道,“语言不通,地形不熟,长期在野外不是办法。”
公孙恭点头:“叔父可有良策?”
公孙昭指着远处山坳中的一处村落:“先找个小部落,展示武力但不施暴行,以财物换取落脚之地。”
他们选中的是辰韩的一个小部落——斯卢部。当百余人的骑兵队伍出现在村外时,整个部落一片恐慌,男人们拿起简陋的武器,妇女儿童躲入屋中。
公孙恭下令队伍停在百步之外,独自策马向前,取下武器放在地上,示意和平。他举起一串五铢钱和几匹丝绸,用简单的汉语喊道:“朋友!交易!”
部落中走出一位白发老者,似是酋长。他警惕地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当看到公孙恭手中的丝绸时,眼中闪过惊讶。三韩地区与汉地贸易有限,丝绸在这里是极为珍贵的物品。
经过一番艰难的手势交流,斯卢部最终同意让他们在村外扎营,并用粮食和牲畜交换丝绸和铜钱。
当夜,公孙昭带着通晓些许韩语的士兵,与部落长老进一步交流。
“这些汉人来此何为?”斯卢酋长问道。
公孙昭回答:“我们为避战乱而来,求一片安身之地。”
酋长沉吟:“斯卢部小力弱,难以长久庇护你们。”
“我们自有生存之道,只求暂时落脚。他日必当厚报。”
在斯卢部停留的几日里,公孙恭仔细观察着这个陌生的地方。三韩地区的文明程度远低于汉地,铁器稀少,农耕技术落后,部落间为争夺资源和领地时常发生冲突。
“叔父,这里虽是化外之地,但正因如此,才有我们发展的空间。”公孙恭目光炯炯。
公孙昭点头:“二公子说得是。不过当务之急,是学习他们的语言,了解各部落间的关系。”
就在他们准备继续南下时,斥候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张羽正在打听他们的下落。
“看来张羽是铁了心要斩草除根。”公孙恭面色阴沉。
公孙昭道:“张羽用兵神速,我们须立即进入马韩地界。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联盟,有五十四部落,地形复杂,易于藏身。”
一行人连夜启程,向西南方向的马韩地区进发。临行前,公孙恭将剩余的大部分丝绸都赠予斯卢部,赢得了部落的好感。
“汉人首领,”斯卢酋长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若在马韩遇险,可回斯卢。”
公孙恭深深一揖:“多谢酋长。”
马韩地区的景象与辰韩又有所不同。这里平原较多,部落规模更大,但彼此间的争斗也更加频繁。
他们抵达的第一个马韩部落是伯济部,这个部落正在与邻近的弥邹忽部交战。伯济酋长见到这支装备精良的汉人部队,立即产生了利用之心。
通过手势和简单的词汇交流,伯济酋长表示愿意提供落脚之地,但要求他们帮助作战。
“二公子,此事需谨慎。”公孙昭警告道,“我们人生地疏,卷入部落冲突恐难脱身。”
公孙恭却道:“这是我们立足的机会。展示武力,才能赢得尊重。”
次日,两军对阵。弥邹忽部出动约三百战士,多是手持木棒、石斧的步兵。伯济部兵力相当,但装备更差。
公孙恭亲率五十骑兵出战。这些辽东铁骑虽经长途跋涉,但面对装备原始的土着部队,依然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骑兵一个冲锋就击溃了弥邹忽军的阵型,公孙恭下令不准滥杀,只伤不死。
不到半个时辰,弥邹忽部溃败而逃。伯济部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大胜。
此战之后,公孙恭的威名迅速在马韩各部传开。伯济酋长对他们礼遇有加,不仅提供最好的住处,还派人教授韩语,介绍马韩各部落的情况。
“二公子,根据伯济酋长所说,马韩五十四部虽推举了‘辰王’作为共主,但实际各自为政。”公孙昭汇总着收集到的情报,“最大的三个部落是伯济、弥乌耶马、楚山涂。三者明争暗斗,都想成为马韩霸主。”
公孙恭眼中闪过锐光:“乱世出英雄。这里的情况,与战国诸侯争霸何异?”
在伯济部停留的一个月里,公孙恭不仅学会了基本的韩语,还开始了解三韩的政治格局。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分裂的地区正等待着一位强力的统治者。
然而,危险也在逼近。一日,斥候回报,有一支汉人斥候部队出现在辰韩,正在打听他们的下落。
“是张羽的斥候营。”公孙昭面色凝重,“他们竟然追到这里来了。”
公孙恭沉思片刻,道:“这里已不安全。我们继续南下,去弁韩。”
弁韩位于半岛最南端,临海而居,以渔猎为生,与辰韩、马韩都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那里远离汉地,追兵难以深入。
临行前,伯济酋长依依不舍:“公孙首领何不留下?我愿与你平分部落。”
公孙恭谢绝了他的好意:“他日若有机会,必当回报酋长相助之恩。”
弁韩地区与马韩、辰韩又有所不同。这里海岸线曲折,部落多依海而居,善航海捕鱼。公孙恭一行人抵达时,正值渔汛季节,各部落忙于捕捞,对他们的到来并未过多关注。
他们在弁韩的一个小海湾旁建立了营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有淡水水源,适合长期居住。
“二公子,我们带来的财物已用得差不多了。”公孙昭报告道,“长期坐吃山空不是办法。”
公孙恭望着碧蓝的海面,突然道:“叔父,你看这里的海湾,与辽东的旅顺口何其相似。若能在此建立港口,与汉地、倭国贸易,何愁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