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纱,轻柔地笼罩着白家莲池。
陈洋和林晓雨站在那道爬满青藤的木栅门前,还未叩响门环,便已感受到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与镇子里被游客喧嚣和商业气息侵扰的氛围不同,这里安静得能听见荷叶摩擦的沙沙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宁静。
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妇人站在门后。她穿着朴素的棉布衣衫,袖口沾着些许泥点,手上还握着一把小锄头,像是刚从田里回来。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睛——不像寻常老人那般浑浊,反而清澈得如同莲叶上的露珠,透着洞悉世事的淡然。
“你们找谁?”老人的声音温和,带着江南特有的软糯口音,但语气里有着明显的疏离。
“白案仙外婆您好,”陈洋微微躬身,态度恭敬,“晚辈陈洋,这位是我的朋友林晓雨。我们从星城来,听闻外婆厨艺精湛,特来拜访请教。”
白案仙的目光在陈洋脸上停留片刻,又看了看林晓雨,淡淡道:“我一个乡下老太婆,哪有什么精湛厨艺。二位若是来旅游的,镇上有的是酒楼饭店,请回吧。”
说着就要关门。
“外婆,”陈洋伸手轻按住门扉,语气诚恳,“我们不是来尝名菜的,是想请教关于‘食材本味’的道理。”
白案仙关门的动作微微一顿,抬眼重新打量陈洋:“年轻人也懂这个?”
“略知皮毛。”陈洋不卑不亢,“在星城时,我经营一家小面馆,深知一碗好面的根本,不在调料多寡,而在面粉的本香、骨汤的醇厚。来栖水镇这一路,更觉此地食材清新鲜活,想必与水土息息相关。”
这番话让白案仙的神色缓和了些许。她放下锄头,让开半个身子:“进来坐吧。”
院落比从外面看起来要大得多,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蜿蜒通向深处的莲池。时近黄昏,满池荷花在暮色中静静绽放,粉白相间,亭亭玉立。池水清澈见底,可见游鱼嬉戏。最奇特的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清香,不是普通的花香,而是一种更纯粹、更接近本源的气息。
“这片莲池,是祖上传下来的。”白案仙领着他们在池边的石凳上坐下,“用的是活水,从不施化肥农药,全靠自然生长。”
林晓雨好奇地问道:“外婆,我听说镇上的‘清漪阁’想跟您合作,您为什么拒绝了呢?”
提到“清漪阁”,白案仙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们不是要合作,是要把我的莲池变成他们的实验田。说什么要提取最优基因,量化种植,还要用什么‘科学配方’来优化莲藕的口感。”她摇了摇头,“莲就是莲,该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何须优化?”
陈洋若有所思:“他们追求的是绝对可控的‘完美’,却忘了食材本就是天地的恩赐,带着自然的灵性。”
“哦?”白案仙看向他,“年轻人倒是看得明白。可惜现在很多人都被那些花哨的东西迷了眼,忘了吃东西最根本的快乐。”
“我在川省时,曾见过一味追求极致辣度而走火入厨的前辈。”陈洋缓缓道,“后来才明白,无论是川菜的‘沸与融’,还是江南菜的‘清与净’,本质上都是要与食材对话,顺应其性,而非强行改造。”
他这番话,隐约触及了【千沸鼎】与【净莲盏】相通的真意——无论是沸腾交融,还是清净本真,都是厨道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厨心所向。
白案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彩:“你倒是有些见地。现在像你这样懂得‘顺应’之理的年轻人不多了。”
她站起身,走到莲池边,俯身采下一段嫩白的莲藕,又舀起一瓢池水:“既然你们是为‘本味’而来,那就尝尝老太婆做的‘清水莲羹’吧。”
厨房很简陋,土灶、铁锅,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厨具。白案仙的动作不快,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她将莲藕切成薄如蝉翼的片,放入陶锅中,只加池水和少许盐,便生火慢炖。
没有复杂的工序,没有多余的调料,整个过程简单得近乎枯燥。但陈洋的【真相之舌】却能感知到,在那口朴素的陶锅里,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池水的清冽与莲藕的清甜在文火的催化下缓缓交融,彼此激发,形成一种更为纯粹和谐的韵味。
更让他惊讶的是,怀中的【百味勺】竟传来轻微的震动,那不是遇到强敌的警示,而是一种愉悦的共鸣,仿佛久别重逢的知己。
约莫一刻钟后,白案仙端来三个白瓷小碗,每个碗里盛着半透明的羹汤,几片洁白的藕片沉在碗底,宛如艺术品。
“请用。”她淡淡说道。
林晓雨小心地舀了一勺送入口中,随即睁大了眼睛:“这……好奇妙的味道!”
看似清淡的羹汤入口的瞬间,一股难以形容的清甜便在口中绽放。那不是糖的甜腻,而是莲藕本身蕴含的甘美在唇齿间流淌。更神奇的是,随着羹汤下咽,一股清凉之意从喉间直达四肢百骸,仿佛整个身心都被洗涤了一遍,连日奔波的疲惫一扫而空。
陈洋的感受更为深刻。在他的【真相之舌】感知下,这碗看似简单的“清水莲羹”,竟蕴含着极其精纯的生机之力。那是一种近乎本源的“清净”之意,不染尘埃,不沾俗味,如同初春融化的雪水,纯净得让人心生敬畏。
羹汤下肚,他感觉自己的美食之力都活跃了几分,连带着对“净”之一字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原来真正的“净”,不是排斥万物,而是让万物回归最本真的状态,如同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好一个‘清水莲羹’!”陈洋由衷赞叹,“外婆这道羹,已得‘清净’真味。池水清冽,莲藕清甜,火候清净,连做羹的人心都是清净的。四清合一,方成此至味。”
白案仙闻言,一直淡然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你能品出这些,证明老太婆没有看错人。”
她望着满池荷花,语气悠远:“这道羹的做法,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说起来,我们家祖上也曾出过御厨,据说还守护过一件与‘净莲’有关的宝物。只是年代久远,这些传说都成了故事罢了。”
陈洋心中一动,知道这必是与【净莲盏】有关的线索。但他没有急着追问,而是顺着话题道:“如此清净之味,正是对抗那些人工添加、刻意造作的绝佳利器。外婆,您可知道,现在镇上流行的那些所谓‘创新菜’,里面添加了各种味觉诱导剂,长期食用会让人渐渐丧失品尝本味的能力?”
白案仙的脸色凝重起来:“我也察觉到了。最近来镇上的游客,对我的点心评价都变了,不是说‘太淡’,就是说‘不够鲜’。原来是舌头被养坏了。”
她看向陈洋,目光锐利:“年轻人,你特意来找我,不只是为了品尝一道清水莲羹吧?”
陈洋坦然迎上她的目光:“实不相瞒,我们是为了即将举办的运河宴而来。‘清漪阁’意图主导宴会,用他们那套标准化、数据化的理念取代栖水镇的传统味道。晚辈不才,愿代表传统一派,在运河宴上与他们一较高下,守护这份‘清净本味’。”
白案仙沉默良久,缓缓道:“运河宴是栖水镇的根,不能毁在那些人手里。既然你有这个心,老太婆就助你一臂之力。”
她指着满池荷花:“宴会上需要什么食材,尽管来取。至于能不能悟透这‘清净’二字的真谛,就看你的造化了。”
“多谢外婆!”陈洋郑重行礼。
离开白家莲池时,夜幕已经降临。回头望去,那片莲池在月色下泛着朦胧的清辉,宛如遗世独立的净土。
林晓雨轻声道:“这位外婆,和她的莲池一样,都有种说不出的清净气质。”
陈洋点头:“她守护的不仅是莲池,更是一种即将失传的厨道精神。琉璃想要用数据和标准来‘净化’传统,却不知道,真正的‘净’,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他的目光望向镇子方向,那里灯火通明,“清漪阁”的霓虹招牌格外醒目。
“接下来,该让那些人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清净’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