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涛办公室的灯亮至深夜。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椅里,面前摊着几份材料,眉头紧锁。一份是北阳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简报表,重点标注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民间资本活跃度的显着提升;另一份是内部简报,详细分析了“民声呼应”平台在提升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具体案例和民众反馈。还有一份,则是来自某些渠道的、对林枫工作方式“不够稳妥”、“过于标新立异”的“反映”。
秘书悄声走进,递上一杯新沏的茶:“老板,时候不早了。”
赵伯涛揉了揉眉心,没有碰那杯茶,反而指了指桌上的材料:“你怎么看北阳这一套?”
秘书斟酌着用词:“林书记……魄力很大,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不过,‘民声呼应’牵涉太广,动静太大,下面有些老同志,确实有些……不太适应。”
“不是不适应,是动了根本!”赵伯涛冷哼一声,声音带着压抑的不满,“什么都拿到平台上去晒,还要限时办结,公开评议!这把我们各级组织的权威放在哪里?把多年形成的工作惯例置于何地?他林枫是想用一套程序、一个平台,来取代党的领导吗?”
他拿起那份“反映”材料,指尖在上面点了点:“还有开发区整合,他搞那个分类指导,美其名曰特色发展,实际上就是保护落后!那些半死不活的小园区,早就该果断撤并,把土地、指标集中到几个重点园区来!他这样搞,看起来是稳了,实际上是拖慢了全省转型升级的步伐!这是缺乏大局观的表现!”
秘书垂手而立,不敢接话。他知道,赵伯涛对林枫的不满,已非一日之寒。这位本土派的领袖,对于林枫这个带着中央视野、行事风格迥异的“外来者”,始终心存芥蒂,尤其无法容忍其风头盖过自己,以及其推行的改革对固有权力运行模式的冲击。
“是时候让大家更全面地看待北阳的‘成绩’了。”赵伯涛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成绩要讲,问题也不能回避。要让大家看到,高歌猛进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风险和隐患。”
几天后,一场由赵伯涛暗中推动的风波,骤然掀起。
首先发难的是一家与赵系关系密切的省内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万能”平台与政府边界之思》的评论员文章。文章不点名地批评某些地方热衷于打造“万能政府”,通过技术手段过度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和基层社会运行,可能扼杀市场活力和社会自治能力,甚至存在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文章旁征博引,言辞犀利,直指“民声呼应”模式的理论软肋。
紧接着,关于北阳市在开发区整合中“保护落后产能”、“拖延产业升级”的议论开始在体制内某些圈子流传,并附上了一些被北阳列为“特色培育类”园区内效益不佳企业的名单,暗示林枫为了所谓的“稳定”和“民意”,牺牲了发展效率。
更阴险的一招来自匿名举报。省纪委陆续收到多封反映北阳市在“民声呼应”平台建设、智慧城市项目中存在“利益输送”、“指定承包商”问题的信件。虽然内容模糊,缺乏实据,但其 timing 和针对性,不言而喻。
这些动静,迅速在北阳市乃至全省官场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一些原本支持或观望改革的人开始动摇,一些原本就对林枫不满的人则趁机发声质疑。
林枫第一时间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阻力。市委常委、秘书长拿着收集到的文章和小道消息,忧心忡忡地向他汇报:“林书记,来者不善啊。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反扑!”
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车流,脸色平静,但紧抿的嘴角透露着他内心的波澜。他预料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对方出手如此迅速、狠辣,而且选择了从理论质疑、舆论抹黑到纪律骚扰的组合拳。
“慌什么?”林枫转过身,语气沉稳,“文章说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政府边界问题,数据安全问题,本来就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规范的。人家提出来,我们就认真研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至于开发区的争论,让事实和数据说话。那些匿名信,更是不值一驳,相信组织会查明真相。”
他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不公开争论,不点名反驳。要求北阳宣传部门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宣传平台解决具体问题、服务人民群众的实效。
第二,立即组织力量,针对平台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制定和完善《“民声呼应”平台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和《政企互动边界指引》,用更完善的制度来回应质疑。
第三,责成市发改委、工信局,整理北阳开发区优化整合后,整体效能提升、特色产业茁壮成长的数据和案例,形成详实的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
第四,对于匿名举报,积极配合省纪委调查,坦荡提供所有资料。
同时,林枫主动出击。他利用一次向省委书记汇报工作的机会,坦诚地谈到了近期围绕北阳改革出现的不同声音和自己的思考。
“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边界问题,我们确实在探索中。‘民声呼应’平台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正在制定相关规范,力求精准定位,既有效响应民意,又不越位干预。”林枫态度诚恳,“关于开发区整合,我们坚持分类指导,是基于对北阳产业生态和就业民生的全面评估,目的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相关数据和案例我们已经整理上报。”
省委书记静静地听着,末了,缓缓说道:“改革嘛,有不同声音很正常,甚至是一件好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更周全。只要你们出于公心,脚踏实地,真正推动了发展,惠及了百姓,就要坚持下去。省委对勇于改革的干部,是支持的。至于那些不负责任的议论和举报,组织上自有公断。”
省委书记的表态,如同一颗定心丸,但也仅止于“支持改革”的原则层面,并未直接对赵伯涛等人的行为进行批评。这意味着,斗争还将继续,林枫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这场风雨中稳住北阳的航向。
风波并未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赵伯涛方面见初步攻击未能迫使林枫退缩,开始在具体的政策落实和项目审批上设置更多障碍。北阳的改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林枫回到办公室,秘书告知,之前洽谈的一个大型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因省里某环节的“审慎研究”而暂时搁置。这显然是对方施加影响的又一明证。
压力如山,暗流汹涌。林枫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已不仅仅是一场工作理念之争,更是一场关乎北阳未来命运、也关乎他个人政治前途的严峻斗争。他不能退,也退不得。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又需果敢决断。真正的较量,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