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初秋,河阳县的科学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一个周五的下午,林枫正在审阅开发区产业升级的方案,周秘书敲门进来,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
林县长,省社科院的沈清云研究员来了,说是要做一个县域经济转型的课题调研。
林枫手中的笔微微一顿。这几年,他和沈清云一直保持着通信和偶尔的电话联系,但见面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因为工作,匆匆一见,又各自忙碌。
请她到会议室,我马上过去。林枫整理了一下衣着,平静地说道。
走进会议室,沈清云正站在窗前,望着开发区方向。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装,比几年前更加沉稳干练,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依然透着睿智的光芒。
清云,好久不见。林枫微笑着打招呼。
是啊,林县长。沈清云转过身,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你现在可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先锋了。
两人相视一笑,多年的默契尽在不言中。
沈清云这次来,确实带着重要的调研任务。省里正在总结第一批科学发展观试点县的经验,准备在全省推广。作为这项工作的专家组成员,她选择了河阳县作为重点调研对象。
不瞒你说,现在省里对河阳模式争议很大。在开发区考察时,沈清云坦诚相告,有人认为你们走得太快,有人觉得你们在作秀。我父亲...沈副省长也很关注。
林枫心中一动。沈清云的父亲沈建国现在是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在省里颇有影响力。但他从未借助过这层关系。
我们只是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林枫指着正在建设的生态园区说,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接下来的三天,沈清云深入调研了河阳县的产业转型、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工作。她不仅看亮点,更关注问题,提出了很多尖锐而专业的意见。
你们的绿色发展基金规模太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农村环境治理还要加强,不能只盯着开发区。
干部考核机制要跟上,否则难以持续。
这些建议都说到了点子上,让林枫受益匪浅。
调研结束那天晚上,林枫邀请沈清云在县委招待所吃饭。席间,沈清云突然说:我父亲下个月要来河阳考察农业产业化,你要做好准备。
林枫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这不仅是一次工作考察,更是一次。
谢谢提醒。林枫举杯,我会认真准备的。
沈清云轻轻碰杯,低声说:我父亲最讨厌弄虚作假,你只要把真实情况展示出来就好。
一个月后,副省长沈建国如期而至。与林枫想象中不同,这位副省长十分朴素,只带了必要的工作人员,要求一切从简。
小林同志,带我去看看你们治理的那条河。沈建国开门见山地说。
林枫心里暗暗佩服。这条河曾经是河阳县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经过两年治理才初见成效。沈建国不看他处,专看最难的地方,说明是真心来调研的。
在河边,沈建国仔细查看了水质,还随机走访了沿岸的村民。
老大爷,现在这河水能洗衣服了吗?
能了能了,比以前强多了。就是有时候下雨还会泛黄。
听到村民实在的回答,沈建国满意地点头。
下午的汇报会上,林枫没有准备华丽的ppt,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当谈到为了环保否决了十几个高污染项目时,沈建国突然打断:
这么做,县里的财政收入受影响了吧?
确实受影响。林枫如实回答,但我们通过扶持优质企业转型升级,税收反而增长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保住了绿水青山。
说得好!沈建国难得地露出笑容,现在很多地方还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你们能顶住压力探索新路,很不简单。
考察结束后,沈建国对陪同的市领导说:河阳县的实践,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你们要好好总结推广。
这句话,等于给河阳县的发展路线定了调。之前的所有争议,顿时烟消云散。
送走考察组后,林枫收到沈清云发来的短信:父亲对你印象很好,说你是难得的有远见、敢担当的年轻干部。
林枫回复:谢谢。也替我谢谢沈省长的肯定。
放下手机,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心情复杂。他感激沈清云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但也清楚,自己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几天后,一个更让林枫意外的消息传来:沈清云被任命为省发改委副主任,分管区域经济发展。这意味着,今后在工作上,他们会有更多交集。
这是组织安排,不是我个人的选择。沈清云在电话里解释说,希望我们能够继续配合,为全省的发展探索更多经验。
一定。林枫简短地回答。
挂掉电话,林枫陷入沉思。他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从青泉县初识,到现在的并肩作战。沈清云就像一缕清风,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他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
但他也清楚,在官场上,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加谨慎地把握。既要保持工作上的默契配合,又要避免不必要的议论。
就在这时,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出现。省委决定在全省选拔一批优秀县处级干部到中央党校培训,为下一步重用做准备。林枫和沈清云,都进入了推荐名单。
这一次,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广阔的舞台,也是更严峻的考验。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面临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