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县长对申报省重点开发区一事极为重视,县委常委会顺利通过后,他亲自带着报告和林枫,开始了市里、省里的奔波。
第一站是市计委。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姓刘的副主任,他翻看着报告,眉头微蹙:“青泉县的积极性是好的,不过嘛,全市有七八个县区都在申报,竞争很激烈啊。你们开发区刚起步,规模还小,恐怕优势不明显。”
王县长连忙说:“刘主任,我们虽然起步晚,但规划起点高,特色鲜明,主打农机配件产业链……”
林枫适时地补充道:“刘主任,这是我们近期刚刚引进的浙省吴氏阀门项目的相关资料,投资额在三百万以上,技术含量也比较高。这证明我们开发区已经具备了吸引优质外部投资的能力。”
刘副主任看了看吴氏阀门的材料,脸色稍霁:“哦?这么快就有实质性项目落地了?这倒是个亮点。不过,最终推荐哪个,市里还要统筹考虑。”
接下来的几天,王县长和林枫又拜访了市经委、市农委等相关部门,情况大同小异。大家都肯定青泉开发区的思路和干劲,但提到推荐名额,都语焉不详,态度谨慎。
从市里回来,王县长眉头不展:“看来市里这一关就不太好过。各个县都盯着这块肥肉,关系盘根错节。”
林枫却并未气馁:“县长,我们不能只盯着市里这一条路。我建议,我们可以想办法直接把材料递到省计委,同时想办法让省领导对我们开发区有个直观印象。”
“直接递省里?这……”王县长有些犹豫,这不符合常规程序。
“县长,机会难得。我听说沈宏主任,就是之前市安委会的沈主任,现在调任省计委副主任了,分管的方向正好包括开发区建设。他对我们开发区是有些印象的,或许是个突破口。”林枫提醒道。这是他综合前世记忆和近期从沈清云信中得到的零碎信息推断出的。
王县长眼睛一亮:“对啊!怎么把沈主任忘了!他在我们市里工作时,就对你有印象。这是个路子!”
事不宜迟,王县长动用了一些私人关系,终于将报告辗转递到了省计委沈宏副主任的办公桌上。
接下来是更为煎熬的等待。林枫一面狠抓开发区的日常工作,督促吴氏阀门项目的建设进度,一面密切关注着省里的任何风吹草动。
这天,他正在工地上检查,大哥大(王县长特批给开发区配的,用于紧急联络)响了起来,是王县长亲自打来的,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林枫!好消息!省计委下周要组织一个专家组,下来实地考察几个候选的开发区,我们青泉榜上有名!”
林枫精神大振:“太好了!县长,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没错!你立刻准备接待方案,要细,要突出我们的优势和亮点!我这边协调县里各部门全力配合!”
真正的考验来了。林枫深知,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印象分至关重要。他立刻返回管委会,召开紧急会议。
“专家组下来,看什么?一是看我们的规划和材料是不是纸上谈兵;二是看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不到位;三是看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好项目;四是看管理团队专不专业。”林枫条分缕析,“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分头行动……”
整个开发区管委会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起来。林枫负责总协调和最终汇报材料的打磨;老李负责园区环境整治和参观路线的优化,确保每个考察点都拿得出手;小陈则负责对接吴氏阀门项目,确保专家组来访时,工地展现出热火朝天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林枫还特意给沈清云打了个电话,请教专家组考察时通常关注的细节和容易提出的尖锐问题。沈清云给了他很多专业且实用的建议。
一周后,由省计委、省经委、省社科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五人考察组,在市计委领导陪同下,抵达青泉开发区。
让林枫又惊又喜的是,考察组的成员之一,竟然是沈清云。她作为省社科院的青年专家参与此次考察。两人目光交汇,沈清云对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平静而专业。
考察正式开始。林枫作为主汇报人,全程陪同讲解。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地情况,生动地阐述开发区的规划理念、产业定位和已取得的进展。
当走到吴氏阀门项目工地时,林枫特意介绍:“这是我们引进的第一个外来重点企业,浙省吴氏阀门。从接触到签约落地,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就能投产。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开发区‘服务型管委会’的承诺不是空话。”
专家组组长,一位省计委的老专家,点了点头,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们主打农机配件,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这个问题直指要害。陪同的市、县领导都有些紧张。
林枫却从容不迫,他引用了大量数据和行业分析,回答道:“专家的问题非常深刻。我们避免同质化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产业链协同,我们不是简单企业聚集,而是围绕主机厂,构建从铸造、精加工到标准件、电控系统的完整产业链,降低综合成本;二是技术升级,我们正在规划建立一个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检测、研发支持,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向中高端迈进。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低端配件的搬运工,而是要做智能农机配件领域的创新区。”
这个回答,既有现实支撑,又有未来展望,尤其是“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构想,让几位专家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沈清云在一旁补充提问,问题角度刁钻,但明显是在引导林枫更充分地展示开发区的潜力和思路。林枫心领神会,一一精彩作答。
整个考察过程持续了大半天,气氛严肃而专业。
送走考察组后,王县长长长舒了口气,拍了拍林枫的肩膀:“表现非常好!特别是回答专家提问,有理有据,眼光长远!我看有希望!”
林枫虽然也感觉不错,但不敢有丝毫放松:“县长,这只是第一关。最终结果没出来,我们就不能松懈。”
等待最终结果的日子,比之前更加难熬。开发区的工作依旧繁重,吴氏阀门厂房拔地而起,又有两家配套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但林枫的心,始终有一部分悬着,关注着省城的任何消息。
一个月后,一个平静的下午,王县长的电话直接打到了林枫的办公室,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林枫!批了!省里正式下文了!我们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扶持的县级开发区之一!”
消息瞬间传遍整个管委会,办公室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林枫握着话筒,听着那头王县长兴奋的话语,看着眼前激动雀跃的同事们,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混合着疲惫后的释然,涌上心头。
他做到了。在重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改变了前世化肥厂的悲剧,推动了一个全新产业园区的诞生,如今,更是将这个园区送上了省级重点的舞台!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这意味着更多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项目机会,意味着青泉开发区真正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窗外,阳光正好,开发区的一切都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中,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林枫知道,一个新的篇章,即将开启。而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