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崔杼:齐国弑君界的“怕笔杆”大佬传

第一章 春秋职场:从“贵族打工人”到“齐国权力新贵”

要聊崔杼,得先把时钟拨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那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年代:周天子像个没实权的“名誉董事长”,各地诸侯忙着“抢地盘、当大哥”,而诸侯手下的大夫们,又在忙着“内卷夺权、搞职场斗争”。简单说,春秋的职场规则就两条:要么你把别人卷走,要么别人把你卷没。崔杼,就是在这种“卷王遍地走”的环境里,硬生生走出了一条“从贵族子弟到齐国话事人”的路。

崔杼的祖上不算差,是齐国老牌贵族“崔氏”的后代,相当于一出生就拿到了“职场入场VIp券”,不用从底层打杂起步。但春秋时期的贵族多了去了,能混出名堂的,要么靠拼爹拼到天花板,要么靠自己能打能算。崔杼显然是后者——他刚出道时,齐国还是“庆氏”掌权,庆封他爹庆克是当时的“齐国职场一哥”,崔杼那会儿还只是个“中层管理”,每天夹着尾巴做人,心里却憋着一股“我要当老大”的劲儿。

不过崔杼有个优点:不冲动。他知道庆氏势力大,硬刚等于送人头,所以他选择“潜伏”——上班准时打卡,干活从不偷懒,庆氏让他干嘛他干嘛,甚至还主动帮庆封处理过几件“麻烦事”,比如平定个小贵族叛乱、跟邻国搞个外交谈判,把“靠谱打工人”的人设立得稳稳的。庆封一开始还觉得这小子“听话好用”,没把他当威胁,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养的不是“得力助手”,是“披着羊皮的狼”。

公元前548年之前,崔杼的人生还没那么“出圈”,顶多算个“齐国优秀职场人”。真正让他从“打工人”变“老板”的,是一场“桃色事件”——没错,就是他跟齐庄公的那点事儿。这事儿说起来挺狗血,比现在的豪门八卦还抓马:齐庄公是个“恋爱脑”,放着后宫三千佳丽不管,偏偏看上了崔杼的老婆棠姜。

棠姜原本是齐国大夫棠公的老婆,棠公死了之后,崔杼见她长得好看,就把她娶回了家,本来是“抱得美人归”的美事,结果被自己的老板齐庄公截了胡。齐庄公也是个“没分寸”的主,不仅跟棠姜私通,还把崔杼家当自己“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甚至还把崔杼的帽子拿去赏赐给别人——这就不是“偷情”了,这是明着打崔杼的脸啊!

换作一般人,可能也就敢在心里骂两句“老板不是人”,但崔杼不一样——他是个“能忍但不能忍到底”的人。一开始他还想“顾全大局”,假装没看见,直到有一次,齐庄公又去崔家找棠姜,还在院子里跟下人开玩笑:“崔杼呢?怎么不见他?”崔杼躲在里屋,听着老板的嬉笑声,心里的火“噌”地就上来了:“这狗东西,真把我当软柿子捏了!”

也就是从那天起,崔杼下定决心:“这老板,我不伺候了,我要让他滚蛋——哦不,是让他彻底消失。”于是,一场“弑君计划”就这么悄悄启动了。不得不说,崔杼搞阴谋还是有一套的:他先谎称自己“生病”,在家卧床不起,齐庄公一听“老崔病了”,心里乐了——这不正好能光明正大地去见棠姜吗?于是,他连保镖都没带几个,兴冲冲地就往崔家跑,结果刚进内屋,就听见外面“哐当”一声,大门被锁死了。

齐庄公这才慌了,喊着“崔杼何在”,结果从两边冲出来一群拿着刀的家丁,为首的正是“病愈”的崔杼。崔杼抱着胳膊,冷冷地看着他:“老板,你老来我家串门,我家的门槛都快被你踩破了,今天就别走了,留下来陪我喝杯‘断头酒’吧。”齐庄公吓得腿都软了,先是求饶,说自己再也不敢了,后来见崔杼不松口,又想跳墙逃跑,结果刚爬上墙,就被家丁一箭射了下来,当场毙命。

就这么着,崔杼手刃了自己的老板,成了齐国历史上“敢弑君的狠人”。但他没想到的是,杀了齐庄公容易,摆平“后续舆论”却难——尤其是那些拿着笔杆子的史官,差点没把他逼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崔杼多了个雅号,成了齐国弑君界独一无二的“怕笔杆”大佬。

第二章 弑君之后:“怕笔杆”大佬的舆论危机

杀了齐庄公,崔杼心里的气是出了,但麻烦也跟着来了。首先,他得找个“新老板”——总不能让齐国没国君吧?于是他把齐庄公的弟弟杵臼扶上了位,也就是齐景公。齐景公那会儿还小,啥也不懂,说白了就是个“傀儡国君”,齐国的实权,全落到了崔杼和他的“合伙人”庆封手里。

按理说,崔杼这会儿应该是“人生赢家”了:杀了仇人,掌了大权,没人敢跟他叫板。但他偏偏有个“软肋”——怕史书。春秋时期的史官跟现在的“媒体记者”不一样,他们是“世袭制”的,而且有个规矩:“君举必书”,不管国君做了啥,好的坏的都得写下来,而且不能瞎改,要“秉笔直书”。崔杼最怕的就是史官把他“弑君”的事儿写进史书,让他落个“乱臣贼子”的骂名,遗臭万年。

于是,崔杼找到了齐国的太史(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馆长兼首席史官),太史是个老爷子,姓啥史书上没说,就叫他“太史伯”吧。崔杼把太史伯叫到家里,好酒好肉招待,然后旁敲侧击地说:“太史啊,最近忙着写史书呢?你看,前几天庄公去世那事儿,你打算怎么写?”

太史伯也是个“硬骨头”,喝了口酒,慢悠悠地说:“国君去世,自然要如实写。庄公是被你杀的,我就写‘崔杼弑其君’。”崔杼一听,脸瞬间就黑了:“老东西,给你脸了是吧?我好心请你喝酒,你就这么不给面子?再给你一次机会,改了,就说庄公是‘病死’的,不然……”

太史伯放下酒杯,脖子一梗:“我是太史,我的职责就是记录真实的历史,不能改!你要杀就杀,我不怕!”崔杼也是个暴脾气,见太史伯不配合,当场就火了,下令把太史伯给杀了。杀了太史伯之后,崔杼心里还挺得意:“我就不信,还有人敢跟我作对!”

结果没等他得意多久,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就找上门来了——按照世袭制,哥哥死了,弟弟接替太史的职位。太史仲拿着刚写好的史书,递给崔杼看,崔杼一翻,差点没气吐血:上面还是“崔杼弑其君”五个字!崔杼盯着太史仲:“你哥都死了,你还敢这么写?不怕我也杀了你?”

太史仲跟他哥一样硬气:“我哥是为了历史的真相死的,我要是改了,就是对不起我哥,也对不起太史这个职位。你要杀就杀,我绝不改!”崔杼气得手都抖了,又下令把太史仲给杀了。

这时候,崔杼心里已经有点发毛了:这太史家的人,怎么都这么不怕死?但他还是没服软,觉得“杀两个总能吓住第三个”。果然,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叔”又接替了职位,还是拿着写着“崔杼弑其君”的史书来见崔杼。崔杼看着太史叔,声音都有点哑了:“你两个哥哥都死了,你就不怕死吗?改了,我保你荣华富贵!”

太史叔摇了摇头:“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如实记录历史。你杀了我,还有我弟弟;杀了我弟弟,还有其他史官。你能杀得完吗?”崔杼这下是真懵了——他原本以为,史官就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随便吓唬一下就会屈服,没想到遇到了“不怕死的硬茬子”。他盯着太史叔看了半天,最后叹了口气:“算了,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我不杀你了。”

就这么着,“崔杼弑其君”五个字,就这么明明白白地写进了齐国的史书里。后来,还有个叫“南史氏”的史官,听说太史兄弟都快被杀光了,特意拿着笔墨纸砚从外地赶来,准备接替他们继续写“崔杼弑其君”,结果到了齐国才知道,崔杼已经妥协了,他这才放心地回去了。

这件事之后,崔杼“怕笔杆”的名声就传开了——全天下都知道,这个敢弑君的狠人,居然被几个史官吓得不敢再杀人。有人调侃他:“崔杼啊崔杼,你连国君都敢杀,怎么就怕了那支破笔呢?”崔杼听了,也只能苦笑——他不怕刀光剑影,不怕诸侯讨伐,就怕自己的名字跟“乱臣贼子”绑在一起,被后人骂一辈子。

不过,崔杼的麻烦还没完。杀了齐庄公,摆平了史官,他还得跟自己的“合伙人”庆封斗——这俩人原本是“弑君盟友”,但权力这东西,从来都是“一山不容二虎”,很快,一场新的“职场斗争”就开始了。

第三章 盟友反目:“怕笔杆”大佬的权力内讧

崔杼和庆封,原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当初崔杼要杀齐庄公,庆封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庆封也早就看齐庄公不顺眼了,觉得这国君“不靠谱”,不如换个小的当傀儡,自己好掌权。所以,崔杼杀了齐庄公之后,庆封帮他扶立齐景公,帮他稳定朝局,俩人一度好得跟“拜把子兄弟”似的,齐国的权力也基本被他们俩平分了:崔杼管内政,庆封管军事。

但好景不长,俩人就因为“分赃不均”闹起了矛盾。庆封觉得,崔杼杀齐庄公是“借了自己的兵”,凭什么崔杼当“第一权臣”,自己只能当“二把手”?崔杼则觉得,庆封就是个“跟班的”,要是没有自己的计划,庆封连喝汤的份都没有,凭什么跟自己争?于是,俩人表面上还称兄道弟,背地里却互相使绊子。

比如,崔杼想提拔自己的亲信当大夫,庆封就故意在朝堂上反对,说“这人没能力,不能用”;庆封想调动军队去打邻国,抢点地盘,崔杼就故意扣住粮草,说“国库空虚,打不起”。俩人就这么互相拆台,把齐国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崔杼这边,除了要跟庆封斗,家里还有一堆“糟心事”——他的儿子们在争家产。崔杼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崔成,一个叫崔强,是他前妻生的;后来娶了棠姜,又生了个儿子叫崔明。棠姜还有个前夫的儿子,叫棠无咎,也跟着棠姜一起嫁到了崔家,崔杼还让他当了自己的家臣,帮着管理家里的事。

这棠无咎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见崔杼宠着棠姜和崔明,就想帮崔明夺家产,于是经常在崔杼面前说崔成、崔强的坏话,比如“大少爷偷懒不干活”“二少爷偷偷喝酒赌钱”之类的。崔杼本来就因为跟庆封斗而心烦,听了棠无咎的话,就更看不上崔成、崔强了,甚至还把崔成的封地给收了,转封给了崔明。

崔成、崔强兄弟俩气得不行——自己是嫡长子,凭什么家产要给弟弟?他们去找崔杼理论,崔杼却不耐烦地说:“我的家产,我想给谁就给谁,你们少管!”兄弟俩没办法,就去找庆封帮忙——他们知道庆封跟崔杼有仇,想借庆封的手,收拾棠无咎和崔明。

庆封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真是天助我也!崔杼啊崔杼,你自己家里闹矛盾,可别怪我趁虚而入!”于是,庆封表面上对崔成、崔强说:“你们放心,我是你们爹的好朋友,肯定帮你们评理!”暗地里却给他们出馊主意:“棠无咎这小子太坏了,老是挑拨你们父子关系,不如你们先下手为强,把他杀了,你爹到时候也没办法!”

崔成、崔强兄弟俩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真就听了庆封的话,带着家丁冲进了棠无咎的院子,把棠无咎和他的同伙给杀了。杀了人之后,兄弟俩才有点慌,又去找庆封帮忙。庆封一看“鱼儿上钩了”,就假装惊讶地说:“哎呀,你们怎么把人杀了?这事儿闹大了,我得去跟你爹说说,帮你们求求情。”

结果,庆封一见到崔杼,就换了副嘴脸,说:“老崔啊,不好了!你那两个儿子造反了,把棠无咎给杀了,还说要杀你呢!你快躲躲,我帮你带兵去收拾他们!”崔杼一听,气得差点晕过去——他虽然不喜欢崔成、崔强,但也没想到他们敢造反。于是,他赶紧让庆封带兵去镇压。

庆封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崔家,却不是去镇压崔成、崔强,而是去“抄家”的——他下令士兵:“把崔家的人都杀了,财物都抢了,一个不留!”崔成、崔强兄弟俩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庆封的士兵砍死了;棠姜见家里被抄,自己也没活路了,就上吊自杀了;崔明跑得快,从后门溜了,逃到了鲁国。

等崔杼反应过来,赶回家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尸体遍地,财物被抢空,老婆儿子都死光了。他这才明白,自己是被庆封给坑了——庆封借他儿子的手,搞垮了他的家,还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崔杼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心里又恨又悔:恨庆封的阴险,悔自己不该轻信别人,更悔自己不该因为私怨弑君,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这时候,庆封带着士兵走了过来,拍了拍崔杼的肩膀,假惺惺地说:“老崔啊,真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没保住你家人。不过你放心,我已经把造反的人都杀了,给你家人报仇了!”崔杼看着庆封那张虚伪的脸,气得说不出话来——他现在就是个“孤家寡人”,手里没权,没人,根本斗不过庆封。

庆封也没杀崔杼,而是把他赶出了齐国都城,让他“自生自灭”。崔杼一路走,一路被人指指点点:“你看,那就是崔杼,杀了国君,还被自己的盟友坑了,真是活该!”崔杼听着这些话,心里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没了——他这辈子,争过权,杀过君,怕过笔杆,最后却落得个家破人亡、众叛亲离的下场。

走到一条河边的时候,崔杼停下了脚步。他看着河里自己的倒影,头发花白,满脸憔悴,再也没有了当初“齐国权臣”的威风。他想起了太史伯兄弟,想起了齐庄公,想起了自己的老婆儿子,最后叹了口气:“我这辈子,真是瞎折腾一场啊!”说完,他就跳进了河里,结束了自己“怕笔杆”又“爱折腾”的一生。

第四章 历史回音:“怕笔杆”大佬的身后名

崔杼死了,但关于他的故事,却一直在春秋时期的各国流传。有人骂他是“乱臣贼子”,说他弑君篡位,活该家破人亡;有人可怜他,说他是被齐庄公逼急了,才走上了弑君的路;还有人拿他“怕笔杆”的事儿开玩笑,说他是“春秋第一怂人”——连国君都敢杀,却怕史官写他坏话。

不过,不管是骂他还是笑他,有一点大家都承认:崔杼的故事,让春秋时期的史官们更“硬气”了。后来的史官们,只要遇到“权臣想改史书”的情况,就会拿崔杼举例:“你看崔杼,杀了三个史官都没改成史书,你还想改?别做梦了!”所以,后来的权臣们,再想搞“舆论控制”,也不敢轻易动史官了——他们怕自己也落个“崔杼第二”的名声,既没改成书,还被人笑“怕笔杆”。

崔杼的老家崔氏家族,也因为他的事儿受到了牵连。崔杼死后,崔氏在齐国的势力基本就垮了,剩下的族人要么逃到了其他国家,要么就隐姓埋名,不敢再提自己是“崔氏”的后代。直到几百年后,秦朝统一六国,崔氏才慢慢恢复过来,出了不少名人,比如汉朝的崔骃、崔瑗,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不过,这些崔氏后人,提起自己的祖先崔杼,大多都不好意思多说——毕竟,“弑君”和“怕笔杆”这两个标签,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

还有那个坑了崔杼的庆封,最后也没好下场。庆封搞垮崔杼之后,成了齐国唯一的“话事人”,变得比崔杼还嚣张——他把齐景公当空气,自己住在豪华的宫殿里,每天喝酒吃肉,还把朝政交给自己的儿子庆舍打理。结果,庆舍比他还骄横,得罪了齐国的其他贵族,最后被贵族们联合起来杀了。庆封见势不妙,逃到了吴国,吴国国君把他封在朱方(今江苏镇江),让他当“小诸侯”。庆封以为自己能在吴国安度晚年,结果没过几年,楚国就派兵攻打朱方,把庆封抓了起来,还把他“车裂”了(一种很残酷的死刑)。临死前,庆封还在骂:“都怪崔杼,要是当初不跟他合伙,我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你看,这人到死都没明白,自己的下场,都是自己的贪婪和阴险造成的,跟崔杼没多大关系。

再说说那个逃到鲁国的崔明。崔明在鲁国倒是过了几天安稳日子,鲁国国君见他是齐国权臣的儿子,还挺客气,给了他一块封地。但崔明心里一直惦记着齐国的家产,后来趁着齐国混乱,偷偷潜回了齐国,想把崔家剩下的财物拿走。结果,他刚回到崔家老宅,就被庆封的手下发现了,虽然他又逃了出来,但也受了重伤,最后死在了路上。崔家的最后一点血脉,就这么没了。

崔杼的故事,其实就是春秋时期“权臣命运”的一个缩影——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权臣们为了权力,互相残杀,弑君篡位是常有的事儿,但很少有人能善终。比如晋国的赵盾,虽然没弑君,但也被史官写成“赵盾弑其君”;楚国的商臣,杀了自己的父亲楚成王才当上国君,最后也没落下好名声。崔杼跟他们比,唯一的“特别之处”,就是多了个“怕笔杆”的雅号——这让他在一堆“冷血权臣”里,多了点“人性化”的反差,也让他的故事更有意思,更容易被后人记住。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孟子的思想家,在跟学生聊天的时候,还提到了崔杼的事儿。孟子说:“崔杼弑君,史官们宁死也要如实记录,这就是‘春秋笔法’——虽然字少,但褒贬分明,能让乱臣贼子害怕。”孟子还说:“真正的君子,不怕权力,不怕武力,就怕被史书钉在耻辱柱上。崔杼就是个例子,他杀了国君,却怕史官写他,说明他心里还有点良知,知道‘弑君’是不对的。”

不过,也有人不认同孟子的说法,比如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觉得崔杼“太蠢”。韩非子说:“崔杼要是真有本事,就该在杀了齐庄公之后,把史官全换了,自己写史书,哪还用得着跟史官硬刚?他怕笔杆,说明他没本事,连舆论都控制不了,最后家破人亡,也是活该。”

不管后人怎么评价,崔杼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如果你去查《左传》《史记》这些史书,还能看到关于他“弑君”“怕笔杆”的记载。虽然崔杼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但他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管你有多大的权力,多强的武力,都不能违背历史的真相——因为总有像太史兄弟那样的人,会用一支笔,把你的所作所为,明明白白地写下来,让你无论躲到哪里,都逃不过后人的评判。

或许,这就是崔杼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不是他的权力,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笔杆子比刀杆子更有力”这个道理。而他那个“怕笔杆”的雅号,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符号,提醒着每一个手握权力的人:要敬畏历史,敬畏真相,不然,就算你能杀得了国君,也躲不过史书的“审判”。

第五章 尾声:假如崔杼能重来一次

如果时光能倒流,让崔杼回到齐庄公跟棠姜私通的那天,他会怎么做?是像当初那样,忍无可忍,最后弑君;还是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跟齐庄公摊牌,或者带着棠姜离开齐国,远离是非?

我们不知道答案,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崔杼没有弑君,他可能还是齐国的权臣,虽然会被齐庄公羞辱,但至少不会落个“乱臣贼子”的骂名,也不会家破人亡;如果崔杼没有跟庆封合伙,他可能会跟其他贵族联手,把齐庄公赶下台,扶立一个新国君,自己当“幕后老板”,不用担“弑君”的罪名;如果崔杼没有那么“怕笔杆”,他可能会像其他权臣那样,对史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把史书藏起来,不让后人看到,也不会因为太史兄弟的事儿,落个“怕笔杆”的笑名。

但历史没有“如果”,崔杼的选择,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是个复杂的人:他有野心,有手段,敢想敢做,所以能从“贵族子弟”混到“齐国权臣”;他也有弱点,爱面子,怕骂名,所以会因为齐庄公的羞辱而冲动弑君,会因为史官的笔而妥协。他不是个纯粹的“坏人”,也不是个纯粹的“好人”,他只是个被权力和欲望裹挟的“普通人”——就像春秋时期的很多权臣一样,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身不由己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崔杼的故事还在被人们提起。有人把他写进小说,有人把他搬上舞台,还有人用他的故事来教育孩子:“要敬畏历史,不要做坏事,不然会被写进史书里,被后人骂。”而崔杼那个“怕笔杆”的雅号,也成了一个有趣的历史典故,每当有人想“篡改事实”“掩盖真相”的时候,就会有人说:“你别学崔杼,以为能捂住别人的嘴,其实根本没用——笔杆子可比你厉害多了!”

这就是崔杼的一生:他活了几十年,争了一辈子权力,最后却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但他死后,却因为“怕笔杆”这个雅号,被后人记住了两千多年。或许,这就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它不会忘记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做了影响历史的事儿,就会被写进史书,被后人评说。而崔杼,就是那个因为“弑君”和“怕笔杆”,被永远钉在历史坐标上的“特殊人物”。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幽默的话来总结崔杼的一生:“崔杼啊崔杼,你要是当初能忍住不杀国君,或者能不怕史官的笔,说不定现在还能在齐国的祠堂里,享受后人的香火呢!可惜啊,你既没忍住,又怕了,所以只能在史书里,当一个‘怕笔杆’的弑君大佬了!”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锦衣黑明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