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定国:明末清初的“抗清顶流”养成记

第一章 从“问题少年”到“起义新星”:被命运推着走的猛男

如果把明末清初的历史比作一场大型生存竞技真人秀,那李定国绝对是从“青铜”一路逆袭到“王者”的顶流选手。只不过这位顶流的开局剧本,实在算不上光鲜——出生在陕西延安一个贫苦家庭,童年记忆里除了黄土高坡的风沙,就是官府催税的“夺命连环call”。

在那个“苛政猛于虎”的年代,普通百姓的生存模式基本是“今天有口吃的,明天可能就没了”。李定国十岁那年,家里彻底断了粮,恰逢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路过,这孩子大概是觉得“跟着张献忠,至少饿不着”,揣着半块发霉的窝头就投奔了起义军。张献忠一看这娃虽然瘦得像根豆芽菜,但眼神里透着股狠劲,大手一挥:“收了!给我当养子!”

就这么着,李定国成了张献忠的“干儿子天团”成员之一。这个天团还有三位核心成员: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四人里,孙可望是大哥,总爱端着“老干部”的架子;刘文秀性格憨厚,像个老实巴交的邻家大哥;艾能奇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想撸袖子干架;而李定国呢,属于“闷声干大事”的类型——平时不咋说话,但学东西特别快。

军营里的日子可比家里刺激多了。别人练骑马要摔八回,他摔两回就能策马奔腾;别人练射箭要耗掉百支箭,他十支就能射中靶心。张献忠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经常摸着他的头说:“这娃,是块打仗的料!” 但李定国也有让张献忠头疼的地方——这孩子太“善良”了。有一次,军队攻下一座城,士兵们按惯例要“搞点福利”(其实就是抢东西),李定国却偷偷把抢来的粮食分给了路边的乞丐。张献忠知道后,把他叫到跟前训话:“你小子是不是傻?咱们是起义军,不是慈善堂!” 李定国低着头嘟囔:“他们也是被逼的……” 张献忠没辙,只能叹口气:“算了算了,下次注意点,别让别人看见。”

随着年龄增长,李定国的“战神”潜质逐渐显露。二十二岁那年,他跟着张献忠攻打襄阳。襄阳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城墙高得能摸到云彩,守军也都是精锐。其他将领都觉得“这硬骨头不好啃”,李定国却笑眯眯地说:“交给我吧。” 他乔装成一个卖菜的小贩,混进城里,摸清了守军的布防。到了半夜,他带着几十个精兵,像狸猫一样爬上城墙,干掉了哨兵,然后打开城门,外面的大军一拥而入。等守军反应过来时,襄阳城已经插满了起义军的旗帜。

这一战,李定国一战成名,成了起义军里最靓的仔。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尉迟”,意思是说他像唐朝名将尉迟恭一样勇猛。李定国听了,只是淡淡一笑:“我才不做尉迟恭,我要做我自己。”

第二章 人生转折点:从“反明”到“联明”的魔幻操作

就在李定国的事业蒸蒸日上时,老天爷给他开了个大玩笑——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了,清军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一路南下,顺便把李自成的大顺军揍得鼻青脸肿。张献忠一看这形势,觉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决定先和清军干一架。

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和清军正面硬刚。战斗正激烈的时候,他想看看清军的阵型,于是掀开头盔,结果被清军的弓箭手当成了活靶子,一箭射穿了心脏。临终前,张献忠拉着孙可望和李定国的手说:“你们……一定要团结……别让清军占了便宜……” 说完就咽了气。

张献忠一死,“干儿子天团”瞬间陷入了“权力的游戏”。孙可望觉得自己是大哥,理应继承大位;李定国虽然战功赫赫,但性格内敛,不想争;刘文秀和艾能奇则左右摇摆。最后,孙可望靠着“我是大哥我有理”的逻辑,成了老大。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李定国——这小弟太能打了,万一哪天不服自己咋办?

就在哥几个为“谁当老大”闹别扭时,清军已经打到了四川门口。这下,别说争老大了,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李定国首先清醒过来:“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清军才是最大的敌人!咱们得找个靠山,联合明朝一起抗清!” 孙可望一开始不乐意:“咱们跟明朝打了这么多年,现在去投靠他们?丢不起那人!” 李定国怼了他一句:“面子重要还是命重要?你要是不想去,我自己去!”

最后,孙可望被怼得没脾气,只好同意“联明抗清”。但这哥们心里的小九九没断——他想借着明朝的招牌,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后说不定还能当皇帝。于是,他带着大军南下,投奔了在云南的南明永历政权。永历皇帝一看,来了这么一支生力军,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赶紧封孙可望为“秦王”,李定国为“西宁王”。

本以为这下能同心协力抗清了,没想到孙可望的“皇帝梦”越来越强烈。他在贵阳大修宫殿,出门用的仪仗比永历皇帝还排场,还经常给李定国穿小鞋。有一次,两人因为军队调度的事吵了起来,孙可望竟然拔出刀要砍李定国,幸好被刘文秀拦住了。李定国气得发抖:“你忘了义父的话了吗?” 孙可望哼了一声:“义父的话早就过时了!”

李定国知道,再这么内斗下去,迟早要被清军一锅端。他决定离开贵阳,到前线去打清军,用战功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一去,就开启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第三章 “两蹶名王”:抗清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1652年,李定国率领大军从云南出发,开始了他的“抗清巡演”。第一站是湖南。当时镇守湖南的清军将领叫孔有德,这家伙原是明朝的将领,后来投降了清朝,被封为“定南王”,平时在湖南作威作福,老百姓恨得牙痒痒。

李定国一到湖南,就放出话来:“孔有德残害百姓,我这次来,就是要为民除害!” 湖南的老百姓一听,纷纷扛着锄头、拿着扁担来投奔他,军队一下子从三万人扩充到了十万人。孔有德听说李定国来了,压根没当回事:“不就是张献忠的一个养子吗?能有多大能耐?” 他亲自带着军队出城迎战,结果被李定国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回桂林。

李定国乘胜追击,把桂林城围得水泄不通。孔有德在城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派人向清军求援,可援军还在路上。李定国下令攻城,士兵们像潮水一样涌向城墙。孔有德见大势已去,一把火把自己的王府烧了,然后拔剑自杀。他的老婆白氏不想做俘虏,带着儿子跳进了火里,只有一个女儿孔四贞跑了出来,后来成了清朝的“和硕格格”。

桂林之战,李定国不仅干掉了孔有德,还收复了湖南、广西的大片土地,一时间“李定国”的名字成了清军的噩梦。消息传到北京,顺治皇帝气得把茶杯都摔了,赶紧派自己的叔叔、敬谨亲王尼堪率领十万精锐去对付李定国。

尼堪是清朝的“开国功臣”,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遇见过对手。他听说李定国打败了孔有德,撇了撇嘴:“孔有德那是废物,看我怎么收拾他!” 李定国知道尼堪骄傲自大,就故意装作打不过的样子,一路后退。尼堪果然上当,率军紧追不舍,追到湖南衡阳时,李定国突然掉过头来,发起猛攻。

这场战斗打得天昏地暗。尼堪一马当先,挥舞着大刀砍杀,李定国也不示弱,挺枪迎战。两人从马上打到马下,你来我往,打了几十回合。最后,李定国瞅准一个破绽,一枪刺穿了尼堪的胸膛。清军一看主帅被杀,顿时乱成一团,被李定国的军队杀得尸横遍野。

衡阳之战,李定国又干掉了一个清朝的亲王。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两蹶名王”——一年之内,干掉两个清朝王爷,这在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中,绝对是独一份的战绩。消息传开,南明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都说:“李王爷来了,咱们有救了!” 甚至连清朝的官员都私下议论:“这李定国,简直是咱们的克星啊!”

就在李定国风光无限的时候,孙可望却在贵阳坐不住了。他见李定国威望越来越高,心里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烧。他竟然派人去暗杀李定国,幸好被李定国的部下发现了。李定国气得浑身发抖:“孙可望!你这个白眼狼!我跟你没完!”

第四章 内斗的代价:从“胜利在望”到“功败垂成”

李定国和孙可望的矛盾,就像一根引线,终于在1657年点燃了。孙可望觉得“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于是率领十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李定国发起进攻,想把这个“眼中钉”拔掉。

当时李定国只有三万人马,很多人都劝他:“王爷,咱们打不过啊,还是跑吧!” 李定国却摇了摇头:“孙可望背叛朝廷,背叛义父,我今天就是拼了命,也要收拾他!” 他派人给孙可望的部下送信:“你们都是好兄弟,跟着孙可望叛乱,不值得!只要你们回头,我既往不咎!”

孙可望的部下本来就不赞成他打内战,收到李定国的信后,纷纷倒戈。战斗打响才几天,孙可望的十四万大军就跑了一大半。孙可望一看,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吓得连夜带着几百人逃到了长沙,向清军投降。

孙可望投降后,把南明的军事部署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清军,还自告奋勇当向导,带着清军攻打云南。这下,南明的处境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李定国虽然打跑了孙可望,但也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守云南。

1659年,清军分三路进攻云南。李定国率军顽强抵抗,但寡不敌众,只能护送永历皇帝向缅甸撤退。缅甸国王一看永历皇帝成了“落难凤凰”,就把他软禁了起来,还想趁机捞点好处。李定国几次想把永历皇帝救出来,都没能成功。

1661年,吴三桂率领清军打到缅甸,缅甸国王怕引火烧身,把永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第二年,永历皇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消息传到李定国那里,他一口血喷了出来,当场昏了过去。醒来后,他望着西南方向,放声大哭:“皇上!是我无能,没能保护好您啊!”

这时候的李定国,已经积劳成疾,加上连遭打击,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但他仍然没有放弃抗清的念头,他对部下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向清军投降!” 他拖着病体,继续在中缅边境组织抗清斗争,但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快吃完了,很多人都劝他:“王爷,算了吧,咱们回不去了。”

第五章 英雄落幕:一颗将星的陨落

1662年六月,李定国在云南勐腊的一个小山村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把部下叫到身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你们……一定要坚持抗清……别忘了……汉人的江山……” 说完,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四十二岁。

李定国死后,部下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了勐腊的密林里,没有立墓碑,怕被清军发现。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偷偷给他上坟,还流传着一句民谣:“李定国,打清兵,救百姓,活菩萨……”

三百多年过去了,李定国的故事依然在民间流传。他虽然没能挽救南明的灭亡,但他的英勇不屈、爱国爱民的精神,一直被后人传颂。梁启超曾说:“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连清朝的史官在写《明史》时,也不得不承认:“定国智勇双全,功盖一时。”

如果说明末清初是一部悲壮的史诗,那么李定国就是这首史诗中最激昂的一段旋律。他从一个贫苦少年,成长为抗清名将,一生南征北战,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是否成功,而在于是否为了理想,拼尽了全力。

如今,在云南勐腊,还有一座李定国的衣冠冢,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祭拜。墓碑上刻着一副对联:“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这或许就是对李定国一生最好的写照吧。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锦衣黑明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