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董事会会议室】
刘彻看着乾坤镜里在陈留、兖州一带上蹿下跳,积极募兵、联络诸侯的曹操,难得地点了点头:“此子倒是有一股韧劲。从雒阳那个是非之地果断抽身,不恋栈虚位,懂得到地方上做实业的道理。比那个只知道在河北空谈的袁本初强。”
刘邦摸着下巴:“就是手段黑了点。你看他为了筹集军饷,组织摸金校尉去挖坟……这原始资本积累,有点缺德啊。”
刘秀则更看重战略层面:“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他此时实力弱小,若不采取些非常手段,如何能在群狼环伺中立足?关键看他日后做大,能否收敛,能否建立起正面的品牌形象。”
镜中景象:曹操在陈留得到孝廉卫兹的资助(第一笔风险投资),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加入了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本想大干一场,结果发现盟友们都在摸鱼。在荥阳汴水,曹操独自率军追击董卓,遭遇大将徐荣,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差点丧命。
【人间·曹操的挫折与反思】
汴水之败,是曹操创业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他回到酸枣,看到联军诸侯们依旧“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悲愤地说:“诸君听吾计,使勃海(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袁术)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然而,无人响应。曹操彻底看清了这群“合伙人们”的成色,知道依靠他们成不了事。他决定脱离这个无效的“联盟”,单干!
他带着残部,和夏侯惇等人前往扬州募兵(再次融资),虽然过程坎坷(新募的士兵发生叛乱),但总算又拉起了一支队伍。此时,他生命中最关键的“天使投资人”和“战略顾问”即将登场。
兖州。黄巾军余党肆虐,刺史刘岱战死。在本地士族陈宫、济北相鲍信等人的运作下,曹操被迎立为兖州牧。这是曹操事业的关键转折点,他终于有了一块像样的“根据地”(拥有了稳定的办公场地和生产资料)!
紧接着,他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择其精锐,组建了“青州兵”。这支军队,成为了他日后争霸天下的核心武装力量(拥有了核心技术团队和拳头产品)。
更重要的是,颍川名士荀彧,如同一位顶级战略咨询师,离开了实力更强大的袁绍,前来投奔曹操。曹操大喜过望,拉着荀彧的手说:“此吾之子房也!(这是我的张良啊!)”
荀彧为曹操规划了清晰的发展战略:“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先稳固兖州根据地,再图发展),“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果可能,把皇帝这个“品牌旗舰”握在手里)。这个“奉天子”的战略,精准地指明了曹操未来品牌塑造和道义优势的关键。
【跨时空吐槽引入】
李世民对曹操的早期发展颇为赞赏:“败而不馁,折而不挠,能及时调整战略,吸纳人才,此人确有雄主之姿。那个荀彧,是个人才,战略眼光毒辣。‘奉天子’此策,可谓一剑封喉,抓住了乱世中最大的政治资源。”
赵匡胤则对曹操收编青州黄巾的手段印象深刻:“化敌为用,将破坏市场的‘暴动员工’转化为自己的‘生产力量’,这一手玩得漂亮。创业初期,就是要这样不拘一格,快速壮大实力。”
此时的曹操,品牌形象开始清晰起来。他不再是那个孤身刺董(未遂)、汴水惨败的热血青年。他展现出了作为“乱世cEo”的复杂特质:既有理想和魄力(讨董,吸纳荀彧),也有现实和狠辣(挖坟筹饷,镇压异己);既懂得招揽人才(对荀彧等士人极其尊重),也懂得抓住核心资源(兖州,青州兵)。他的“奸雄”底色,开始逐渐显现。
他在兖州整顿吏治,兴办屯田(搞内部建设,恢复经济),同时厉兵秣马,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他知道,拿到了兖州这块地盘,只是第一步。周围强敌环伺,北有袁绍,南有袁术,东有吕布、刘备,西有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他的“曹氏集团”创业之路,依然充满荆棘。
而与此同时,在河北的袁绍,正在轻松愉快地吞并韩馥的冀州,实力急剧膨胀;在徐州的刘备,则刚刚接替病死的陶谦,意外获得了一块大蛋糕,正有些手足无措地经营着他的“仁义”品牌;江东的孙策,则正准备用传国玉玺从袁术那里“质押融资”,换一笔启动资金,去开拓他父亲的旧业……
烧烤摊上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而曹操,已经从一个边缘的小摊主,成长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