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弘治二十二年的初夏。

紫禁城,东暖阁。

窗外绿意盎然,阁内却因一场激烈的争论而气氛凝滞。

太子朱厚照一身利落的骑射服,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他正用力地拍打着悬挂在墙上的那幅巨大的《大明寰宇全图》,声音洪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几乎要灼伤人的热情:

“陆师傅!你看!西域已定,漠北臣服,东洲(美洲)之基业初成!这寰宇之大,尚有无数沃土待我大明王师踏足!南方的丛林,西方的荒漠,更广阔的大洋……那些弗朗机人、泰西人,据探子回报,其火器舰船亦在革新!我等岂能坐视?当趁此煌煌大势,倾举国之力,加速格物研发,造更大、更快的铁甲舰,装备更犀利的火器!三年,不,两年之内,我愿再率王师,扬帆西向,或南下扫平诸岛,将日月龙旗,插遍这地图上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无上功业和征服的渴望,仿佛已经看到万国来朝、大明独尊的盛景。这份自西域得胜归来后便愈发炽烈的雄心,几乎要化作实质的火焰。

陆仁站在一旁,身着一品尚书绯袍,神色平静如水。

他待朱厚照慷慨激昂的陈述暂告一段落,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殿下雄心,可吞寰宇,臣感同身受,亦为之振奋。”

他先肯定了朱厚照的积极性,随即话锋一转,走向地图,手指并未指向那些未染色的区域,而是重点落在了那已被大明龙旗覆盖的、无比辽阔的疆域之上。

“然,殿下请看。自漠南草原至西域葱岭,自辽东沃野至云贵群山,再加之远在重洋之外的东洲新地,我大明实际控制之疆域,已远超汉唐极盛之时。此诚乃旷古未有之伟业。”

他的手指在版图上缓缓移动,仿佛在抚摸帝国的脉络:“然,疆域之拓展,如同人之饮食,贵在消化吸收。若贪多嚼不烂,非但无益,反而会撑坏肠胃,损耗元气。西域、漠北,其地广人稀,部族繁杂,信仰各异,王化初行,根基未稳。东洲之地,移民虽众,然相较于其广袤,仍是地广人稀,管理维系,依赖万里海运,其成本与风险,殿下当深知。”

朱厚照眉头微皱,想要反驳,但看着陆仁那沉静而恳切的目光,还是忍了下来,示意他继续。

“殿下欲加速格物,此议与臣不谋而合。”陆仁顺势引导,“科技,方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国之根本,亦是将这些新纳之土真正转化为帝国血肉的关键。但科技之用,非独为战争利器。其用于民生,方能稳固根基,厚积薄发。”

他走近一步,语气更加推心置腹:“殿下,如今之势,犹如建造万丈高楼。西域大捷,不过是打下了更深更广的地基。若此刻不顾地基尚未完全凝固,便急于向上猛增层数,只怕楼宇越高,倾覆之风险越大。臣非阻殿下开拓,而是恳请殿下,暂敛锋芒,将这前所未有的庞大疆域,先彻底消化、稳固。待内部铁板一块,政令畅通无阻,格物成果惠及四方,民富国强,根基深厚如磐石之时,再行雷霆之势,则天下何人能挡?那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征服。”

陆仁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渗入朱厚照沸腾的热血之中。

他既是国之柱石,又是授业恩师,更是太子妃的亲兄长,这多重身份使得他的劝谏,带着一种家人般的关怀与厚重责任感,让朱厚照无法轻易驳回。

朱厚照看着地图上那确实过于庞大的版图,回想起王阳明、巴尔斯博罗特等人奏报中提及的西域、漠北治理之艰难,以及户部每次提及远洋运输开销时的愁容,冲动的热血渐渐冷却了几分。

他沉默了片刻,有些不甘,但又不得不承认陆仁所言在理。

“唉!”他重重叹了口气,一拳砸在掌心,“陆师傅所言,总是这般老成谋国!罢了,罢了!便依师傅,先练好内功!但这格物投入,必须加大!还有,水师扩建,不能停!至少要保证现有海疆和航路万无一失!”

“殿下圣明!”陆仁深深一揖,“科技投入,臣必当竭尽全力。水师护航,保障现有成果,亦是当务之急。”

这场东暖阁的对话,为帝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战略定下了“外松内紧,深耕固本”的基调。

朱厚照那急于征服全球的野望,被暂时引导至内部建设与科技革新的更深层次领域。

帝国的新政,如同春雨般,开始在最需要巩固的边疆之地,展现出惊人的力量。

其中,由格物院大规模推广的“水泥”生产技术,成为了改变西北面貌的神奇之物。

在漠北,原鞑靼王庭附近,被命名为“归化城”的新城建设已然启动。

王阳明虽远在西域,但他与巴尔斯博罗特依据陆仁通过电报发送的《新城规划纲要》,选定水草丰美、交通便利之地,划定了新城基址。

以往,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穹庐毡帐,虽自在,却难抵严寒白灾,更难以积累文明。

如今,在明军工程兵和招募的当地牧民共同努力下,利用附近建立起来的水泥窑厂生产出的灰色粉末,混合砂石,浇注出了坚固平整的地基,垒砌起了不再是帐篷和土坯的、方方正正的水泥房屋。

最初,牧民们对这些“石头盒子”充满疑虑,觉得憋闷,不如毡帐透气。

但当第一场暴风雪来临,以往需要拼命守护畜群、时刻担心毡帐被掀翻的牧民们,第一次在坚固温暖的水泥房里,听着窗外风雪呼啸,却安然无恙时,观念开始转变。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新城内规划整齐的街道,同样由水泥铺就,雨天不再泥泞,刮风不再尘土飞扬。

水井、公共仓库、官署、甚至一座小型的格物学堂,都拔地而起。巴尔斯博罗特适时颁布政策,鼓励牧民在城外划定区域建立固定牧场,学习圈舍养殖,并在城内安家。

定居,意味着更稳定的生活,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以及……对这片土地更深层次的归属感。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西域喀什噶尔。

王阳明以其超凡的智慧,将新城建设与战后安抚完美结合。

他并未强行拆除旧有建筑,而是在旧城旁,依山傍水,规划了一座全新的“镇西城”。

来自中原的工匠,指导着归顺的各族百姓,学习使用水泥和简单的钢筋(格物院已能小规模生产熟铁筋)来建造房屋、修筑城墙和水渠。

一座座融合了中原风格与当地特色的水泥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笔直宽阔的水泥街道,连接起集市、官署、民居和兵营。来自中原的商队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本地的瓜果、地毯、玉石也有了更体面、更集中的交易场所。

这座用“灰色岩石”快速建起的新城,以其前所未有的整洁、坚固和秩序,向所有西域民众展示着大明带来的崭新文明模式,潜移默化地瓦解着旧有的社会结构,引导着他们从游牧、半游牧走向定居和城镇生活。

水泥,这种看似普通的建筑材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帝国的核心工坊,通过四通八达的水路和正在不断延伸的铁路,运往四面八方,不仅修筑着通往边疆的“驰道”,更在边疆铸就着永久性的据点,从物理和心理上,将广袤的新领土,牢牢地锚定在大明的版图之内。

与此同时,另一项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的新政——“帝国高等人才选拔试”(高考),在经过数年的筹备和四省试行后,终于在弘治二十二年的金秋,迎来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统一考试。

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四川、湖广、广东……乃至新设的蒙古、西域布政使司的考点外,人头攒动。与科举考场外清一色的儒衫士子不同,这里的考生年龄、出身、衣着各异。

有年轻的书院学子,有面容稚嫩但眼神灵动的格物学堂学员,有穿着朴素的农家子弟,有手指粗糙但眼神专注的工匠,甚至还有几位在官府鼓励下前来尝试的蒙古、畏兀儿族青年。

他们将要面对的,不是经义策问,而是《数学》、《格物基础》、《农学概要》、《工律商规》等贴着“实学”标签的试卷。

考场内,鸦雀无声。只有笔尖(特制铅笔)划过特制试卷(皇家印刷局统一印制)的沙沙声。考生们或凝神计算着勾股测量与粮仓容积,或阐述着水车动力改良的原理,或分析着某一商税案例的利弊。

当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有人满面春风,有人垂头丧气,但无论如何,一种新的选拔机制,一种“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外的价值实现途径,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数月后,金榜张贴。

中选者欢欣鼓舞,他们不会像科举进士那般进入翰林院观政,而是根据成绩和专长,被直接授予品级,分配至各部各司、格物院各所、大明兴业总局、皇家银行、各地新式学堂、乃至西域、漠北的布政使司衙门。

他们将成为帝国庞大行政和科技机器中,一颗颗专业而可靠的“螺丝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计算桥梁的承重,去改良蒸汽机的效率,去管理新兴的工坊,去教授下一代格物学子。

他们是帝国迈向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专科血脉”。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消息,由徐文谦从江南发来捷报:历经数年艰难推进,波及全国主要农业区的“土改”及田亩清丈工作,基本完成!

这意味着,困扰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土地兼并顽疾,在弘治朝,通过相对温和而坚决的改革(辅以对顽固势力的严厉打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无数佃农、自耕农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契”,负担相对公平的赋税。

虽然未来的土地问题仍需警惕,但至少在现阶段,农村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内部环境的改善,加上美洲传来的“土地管够”的消息,使得向美洲的移民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不仅山东、北直隶等传统人口输出地的百姓踊跃报名,就连新归附的漠南蒙古各部,也有不少牧民在巴尔斯博罗特的劝导和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承诺分配草场、提供牲畜),选择了乘上“希望之船”,前往那片传说中“插根棍子都能发芽”的新大陆。

天津卫、登州港等地,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港口内,桅杆如林,悬挂着日月龙旗和各商会旗号的船只进出不息。码头工人们喊着号子,将一箱箱货物装卸上岸或装入船舱。新建的仓库区堆满了等待运往美洲的农具、种子、布匹和建材。

而在这片繁忙的景象中,一抹划时代的光亮开始点缀夜空——电灯!

在港口的核心区域、主要的官方建筑、以及几家实力最雄厚商会的总部门前,格物院电力所架设的电线杆悄然立起。当夜幕降临,传统的灯笼和气死风灯依然构成光影的主体,但那些悬挂在电线上的钨丝灯泡(经过无数次失败,碳丝灯已被更稳定、更亮的钨丝灯取代),则会骤然亮起,散发出稳定、明亮、远超烛火的光芒,将一片区域照得亮如白昼。

初次见到此景的商人、水手、乃至本地居民,无不驻足惊叹,视若神迹。

这光芒不仅照亮了码头,更照亮了帝国迈向工业文明的道路,象征着一种全新的、由格物之力驱动的生活方式,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帝国的巨轮,在经历了一段疾风骤雨般的对外扩张后,终于按照掌舵者的意志,放缓了航速,将更多的动力用于加固船体、清理舱室、培训水手、优化航线。

朱厚照站在紫禁城的高处,眺望着远方。

他内心的征服欲望并未熄灭,只是被强行压抑,转化为对内部建设的关注。

他看着地图上那些正在被水泥道路和新城连接起来的疆土,看着科举之外另一条人才晋升通道的打通,看着民生逐渐安定,看着港口不灭的灯火,一种不同于战场杀伐的、更为深沉厚重的成就感,开始在他心中滋生。

他知道,陆师傅是对的。

唯有将现有的版图彻底消化,将内部的根基打得坚实无比,让科技的血液流淌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大明才能真正拥有征服并统治整个世界的底气。

这夯基垒台的过程,或许没有攻城略地那般快意恩仇,但其意义,却同样深远,甚至更为重要。

一个前所未有的、内部整合加速、科技与经济蓬勃发展的盛世,正初显其雄浑而坚实的轮廓。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锦衣黑明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