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弘治十六年的脚步,在凛冽的朔风和漫天飞舞的瑞雪中,悄然而至。

西山与京城之间那片被寄予厚望的“新城”工地上,往日喧嚣震天的轰鸣与号子声,在酷寒的压迫下,不得不放缓了节奏。

滴水成冰的严寒,使得混凝土的浇筑变得极其困难,即便采取了以厚草帘覆盖、生炭火盆在棚内升温等土法保温,其凝结速度和质量仍大受影响,大部分需要大量用水和户外精细作业的工序,如地下管网的继续铺设、新楼体的混凝土浇筑,不得不暂时停滞。

然而,建设并未完全停止。陆仁深谙“人歇工不歇”的道理,早有预案。

庞大的施工队伍被分流:一部分转入室内作业,在临时搭建的、以蜂窝煤炉取暖的宽大工棚内,进行标准门窗的预制、钢筋的加工弯折、以及小型预制构件的制作;另一部分则集中力量,进行已完工基础部分的养护、工地上各类机械工具的检修保养、以及来年开春后所需大量建筑材料的储备和转运规划。

更有数百名识文断字、脑筋灵活的年轻工人,被组织起来,由格物院的学员轮番授课,进行集中的识字、算学基础以及新式建筑规范的培训。

课堂就设在最大的工棚内,炭火驱散了寒意,笔墨纸张的消耗由商会承担,这些昔日的流民或普通匠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知识的火种,在这片寒冷的工地上悄然传递,为未来储备着更重要的人才。

整个工地,如同一位在寒冬中蛰伏的巨人,表面上动作迟缓,内里却在积蓄力量,磨砺爪牙,只待春风一度,便将爆发出更惊人的能量。

与工地上略显沉寂的“蓄力”状态相比,相隔不远的西山格物院及各下属工坊、商会总部,则完全是另一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况。

年终结算甫一结束,巨大的喜悦便如同暖流,融化了西山周遭的积雪。

得益于蜂窝煤、水泥、玻璃、白糖、肥皂、“明镜阁”眼镜、“糖芳斋”各色糖果、“冰雪蜜城”冬日特饮等众多产品的持续热销,尤其是皇家银行首年运营便实现盈利并带动了整个商业链条的活跃,格物实业商会今年的利润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陆仁与沈默、赵德柱等人商议后,决定拿出一笔巨款,作为年终奖励,与所有为此付出辛劳的员工共享成果。

这一日,西山格物院的大礼堂内,人头攒动,暖意盎然。从各工坊大匠、学堂教授,到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商会店铺的伙计,甚至包括负责清洁、食堂的勤杂人员,几乎所有人齐聚一堂。台上,堆放着如小山般、以红纸包裹的银元券(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因信誉卓着,已广为接受),以及一沓沓代表着商会内部“干股”分红的特制票证。

陆仁站在台上,看着下方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洪亮的声音宣布:“过去一年,辛苦诸位了!格物之兴,商会之盛,非我陆仁一人之功,乃在座每一位,辛勤汗水,智慧凝聚之结果!今日,我与沈副会长、赵副会长在此宣布,今年年终奖,按职级、贡献,最低者,加发六个月薪俸!最高者,可达二十四个月!此外,所有入职满一年者,皆可获得商会‘激励股’一份,未来年年可凭此参与分红!”

话音刚落,台下先是一瞬难以置信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六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薪俸!还有那看似轻飘飘、实则意味着长远保障的“激励股”!这对于许多刚刚摆脱贫困、甚至去年此时还在为温饱发愁的普通工人和家庭而言,不啻于一步登天!

发放现场,气氛热烈到近乎沸腾。叫到名字的人,小跑着上台,从陆仁、沈默或赵德柱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红包和股权凭证,鞠躬再鞠躬,脸上的笑容如同绽放的菊花。负责维持秩序的护卫们,脸上也带着与有荣焉的笑意。

“张铁锤,锻造坊三级工,年终奖,银元券八十圆!激励股一份!”

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搓着粗糙的大手,几乎是颤抖着接过红包,咧开大嘴,回头对着台下工友的方向使劲挥舞,台下传来一片善意的哄笑和叫好。

“李秀兰,纺织坊女工,年终奖,银元券六十圆!激励股一份!”

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红着脸接过奖励,紧紧捂在胸口,眼中闪着泪光。她或许想起了家乡困苦的父母,或许在盘算着能给年幼的弟妹添置多少新衣。

丰厚的奖励,如同最强劲的粘合剂,将所有人的心更紧密地凝聚在了一起。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与这个蓬勃发展的集体命运相连,格物兴国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与共同前途。西山的向心力和创造力,在这场年终盛典中,被推向了新的高峰。

就在西山沉浸于丰收的喜悦之时,帝国的南方,一场更为宏大、影响更为深远的“丰收”,也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底色。

去岁在西山御前惊艳亮相的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在朝廷不遗余力的推动下,于气候温暖的江南、湖广、四川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首轮推广。

尽管过程中有地方官的敷衍,有老农的疑虑,但在朝廷提供部分种苗、派遣格物院学员指导、以及皇家银行“农贷”的支持下,这些来自海外的“嘉禾”终于在这片异域土地上扎下了根。

收获后,捷报便通过各地的官塘驿道,如雪片般飞向京城。

这一日,陆仁的案头摆放着几份来自不同地区的详细报告。

一份来自湖广行省荆州府某县的报告,附带着一位名叫陈老四的自耕农的“口述”记录(由当地吏员代笔):

……小人家里原有水田五亩,薄旱地三亩。往年好年景,五亩水田交完皇粮,所剩稻谷将将够全家五口吃到年尾,三亩旱地种的豆黍,收成寥寥。去岁县里推广‘番薯’‘玉米’,言明试种者减免部分税赋,小人心一横,用三亩旱地全种了番薯,又借了银行二两‘农贷’银子,买了些玉米种子,套种在水田埂上。”

“……秋收时,三亩旱地竟挖出番薯六千余斤!堆满了半间屋!水田埂上的玉米也收了上百斤棒子!交了该交的,剩下的……剩下的吃不完啊!小人活了四十岁,第一次见家里粮食有富余!番薯顶饱,味道甘甜,晒干了能存,磨成粉能做饼,猪也爱吃藤蔓。”

“玉米磨成粉,掺着米吃,也好得很。今年过年,小人家里终于能顿顿吃上干饭,还给娃儿们都扯了新布做衣裳……皇恩浩荡,陆青天……不,陆尚书带来的这些种子,真是救命的菩萨啊!” 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喜悦与感激。

另一份来自四川行省成都府的报告,则着重描述了另一种作物带来的风潮:

“……辣椒一物,初时民间多观望,唯恐其性烈伤人。然有胆大者试之,觉其祛湿开胃,滋味独特,尤其佐以本地盛产之花椒,烹制牛羊肉、河鲜,风味绝佳,食之酣畅淋漓,顿觉周身暖透。遂迅速风行于市井酒肆、寻常巷陌。”

“今府城之内,几乎家家必备辣椒,或鲜食,或晒干,或捣为辣酱,更有富户专辟园圃种植。‘麻辣’二字,已成川人饮食新癖,茶馆闲谈,亦多论及何种辣椒更香,何种烹法更妙。此物虽非主粮,然其开胃消食,或可间接促进他物摄入,于民生亦大有裨益……”

这些报告,汇聚成一个清晰的事实:高产作物的推广,在适宜的地区取得了初步但极其重要的成功。

尽管只是第一年,尽管还远未达到全面覆盖,但它已经让成千上万像陈老四一样的普通农户,在缴纳赋税之后,第一次拥有了可以称之为“余粮”的东西,看到了摆脱世代饥饿阴影的曙光。

而辣椒等新作物带来的饮食文化变迁,也为民众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与此同时,由徐文谦等人强力推行的“土改”政策,在经历了江南血与火的洗礼后,于其他许多地区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量被豪强隐匿、兼并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按照“摊丁入亩、抑制兼并”的原则,重新分配给了无地或少地的佃农、自耕农。

在山东某县,一份地方官的奏报中提到,一个名叫赵家村的村落,原本七成土地集中在村中赵大户手中,村民多为佃户,生活困苦。

清丈之后,赵大户被迫吐出大量隐田,村里三十多户无地农民,每户都分到了至少五亩属于自己的土地。

报告中引用了村里一位老农的话:“有了自己的地,才知道为啥干活!往年给东家种地,交完租子所剩无几,谁有心思精耕细作?如今不一样了,地里多打一颗粮食,都是自己家的!老汉我天天泡在地里,看着那苗子,心里都透着亮堂!” 土地关系的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农民前所未有的生产热情。

帝国广袤的乡村,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但却深刻无比的蜕变。粮食的增产、土地的重新分配,如同给帝国的躯体注入了最基础的活力,民心安定,仓廪渐实,为一切宏图伟业的展开,提供了最坚实的底盘。

……

万里之外,浩瀚的太平洋东岸,“新明港”迎来了她在新大陆的第一个新年。

营寨比一年前扩大了数倍,以水泥和本地巨木修筑的永久性棱堡和炮台取代了最初的木栅栏,显得愈发坚固威严。港口内,新增了两艘就地取材、利用本地坚实木材建造的辅助舰船。

营区内,整齐排列的营房大多换成了木石结构,甚至还出现了几座用烧制砖瓦和玻璃窗搭建的、供高级军官和格物院学员使用的屋舍。

虽然远隔重洋,无法感受到故土的节日气氛,但远征军的将士们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佳节的到来。

英国公张懋与马武下令,宰杀了部分圈养的家畜(包括从土着那里交换来的火鸡),捕来了大量新鲜海鱼,并将收获的玉米磨粉,与带来的面粉混合,蒸制了硕大的“团圆馍”,甚至还用发现的某种野生甜菜和玉米尝试熬制了带着淡淡甜味的“糖浆”。

傍晚时分,营地主广场上燃起了巨大的篝火。将士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虽然简陋却充满心意的“年夜饭”。烤肉的香气、玉米馍的甜香、以及用柠檬干泡制的饮品酸香,混合在空气中。

马武端起一碗以水代酒的饮品,站起身,声音洪亮:“弟兄们!我们在这片新土地上,又度过了一年!这一年,我们流了汗,也流过血!但我们站稳了脚跟,建起了家园,找到了金山!陛下和朝廷在看着我们,陆尚书在等着我们的好消息!这碗‘酒’,敬陛下,敬故乡的亲人,也敬我们自己!愿来年,我大明龙旗,在这新大陆飘扬得更高,更远!”

“敬陛下!敬亲人!愿大明万胜!”数千人齐声呼应,声震四野,惊起了林中栖息的飞鸟。篝火映照着一张张饱经风霜却目光坚定的脸庞,思乡之情虽浓,但开拓的豪情与对未来的信心更甚。

饭后,甚至有擅长乐器的士兵,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笛子、胡琴,吹奏起熟悉的乡音。苍凉而悠扬的曲调,在这片陌生的星空下回荡,勾起了无数人的乡愁,也寄托着对明天的希望。

英国公张懋与马武并肩而立,望着篝火旁的人群,望着远处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邃神秘的广袤大陆。

“国公,此地资源之丰,远超想象。金矿已小规模开采,林木取之不尽,渔猎资源极丰。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大明海外最坚实之基业。”马武低声道。“不过这火鸡是在是难吃的紧!!”

张懋捻须点头,目光深邃:“然,西夷亡我之心不死,土着部落亦需谨慎安抚。根基未稳,不可懈怠。待‘定海号’归来,朝廷后续方略定下,方是我等大展拳脚之时。”

他们都深知,眼前的安宁只是暂时的,更大的挑战与机遇,还隐藏在这片大陆的深处。

……

而此刻,承载着“新明港”全部希望与牵挂的“定海号”,正孤独地航行在茫茫太平洋的中心地带。新年钟声敲响之时,船上并无盛宴,只有按人头分发的额外一份肉干和柠檬水。

海况复杂,归途漫漫。他们曾在风暴中颠簸,也曾因无风而在海上滞留多日。淡水和食物的消耗都需要精打细算。但全船官兵,从把总到最底层的水手,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他们清楚自己肩负的使命有多么重要——怀中所携的奏章、金矿样本、风土志、盟约副本,每一样都关乎着那片新大陆的未来,关乎着帝国的国运。

船长站在舰桥上,望着夜空下熟悉的北斗星辰,计算着航程。“再坚持一段时日,便能见到大明的海岸了。”他喃喃自语,也是对全体船员的鼓励。虽然新年只能在海上度过,但一想到即将把成功的消息带回母国,所有人的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与期待。海风凛冽,却吹不散他们脸上的坚毅与眸中的光芒。

弘治十六年的新年,就这样在帝国本土的丰收喜悦与建设蓄力、在海外拓荒者的篝火豪情、以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独坚守中,落下了帷幕。

瑞雪覆盖了北国,孕育着来年的生机;暖阳照耀着江南,滋养着希望的田野;波涛簇拥着航船,连接着遥远的梦想。

四方虽远,皆沐皇恩;八面来风,同盼春归。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锦衣黑明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