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唠的是《金瓶梅》第五十七回,这一回可太有料了,简直就像一部明朝版的 “豪门生活真人秀”,既有土豪撒钱做慈善的场面,又有后院女人们明争暗斗的戏码,还穿插着和尚道士的 “套路”,热闹得不行。咱们先从开头那首诗说起,诗里写的是永福禅寺的荒凉景象,“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巍。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翻译过来就是这寺庙背靠石壁,佛像都快被青苔盖满了,连认都认不出来,那叫一个破落。这可不是作者随便写的,是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就像咱们看电视剧,开头先给个场景特写,告诉你接下来的故事要在这儿发生。
接着就引出了 “万回老祖” 的传说,这老爷子可太神了,七八岁的时候,老妈因为大哥在辽东当兵没消息天天哭,他居然说要去辽东找大哥,老妈还笑他傻,辽东离这儿一万多里,成年人都得走四五个月,一个小孩咋去?结果人家系好鞋、整好衣服,拜了拜老妈就一溜烟跑了,傍晚就带着大哥的平安家信和老妈亲手缝的汗衫回来了。这事儿一传开,大家都叫他 “万回”,后来他出家成了 “万回长老”,还在皇帝面前表演过吞铁针、头顶取舍利的绝活,梁武帝才下令建了永福禅寺,专门当他的香火院,那时候这寺庙得多风光啊,估计跟现在的 5A 级景区有一拼。
可谁能想到,岁月是把杀猪刀,不光杀猪,还拆寺庙。万回老祖圆寂后,庙里的和尚们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养老婆、喝烧酒,把袈裟当了,钟磬典了,连殿上的椽木、砖瓦都拆了换酒喝,好好的一个佛道场,愣是变成了荒草地,三四十年来都没人管。直到来了个 “道长老”,这长老可不是一般人,从西印度来,走了八九年才到中国,在这破庙里 “面壁九年”,跟达摩老祖似的,不言不语,一心向佛。突然有一天,他看着这破庙实在心疼,就想:“这么好的古佛道场,不能就这么毁了,我得管管!” 他想起之前西门庆来庙里给蔡御史饯行,看到寺庙倾颓,当时就有重修的念头,觉得西门庆是个大金主,只要能让他带头,这事儿准成。于是就召集徒弟们,打钟鼓聚众人,还写了篇疏文,打扮得一身 “潮牌”—— 禅衣是猩红色的,耳朵上挂着金环,手里的锡杖亮得像镜子,上面还挂着一百零八颗明珠,活脱脱一个 “西天网红高僧”,然后就直奔西门庆家了。
这边西门庆刚跟应伯爵聊完推荐水秀才的事儿,就想着之前去东京,好多亲朋给他饯行,现在得回请人家,就叫玳安去买酒菜、请客人,还拉着吴月娘去李瓶儿房里看官哥。李瓶儿这时候正得意呢,抱着官哥出来,官哥长得粉雕玉琢的,笑盈盈地扑到吴月娘怀里,吴月娘稀罕得不行,说这孩子长大肯定聪明,还问孩子以后咋奉养她。李瓶儿赶紧接话:“娘说啥呢,要是孩子以后当官,肯定先给您封诰,凤冠霞帔少不了您的!” 西门庆也凑过来,摸着孩子的头说:“儿啊,你以后要当文官,别学你爹我,虽然是个武官,看着风光,其实没那么受尊重。”
这话可把潘金莲给惹毛了,她本来就在外面偷听,一听李瓶儿和西门庆这么捧官哥,心里的醋坛子直接翻了,当场就开骂:“没廉耻的臭娼根!就你会生儿子?这孩子还没经过三个黄梅天、四个夏至,连十五六岁都没到,连学都没上,就是个水泡子,跟阎王爷暂存的似的,咋就知道以后能当官、能给你封诰了?还有你个贼囚根子(指西门庆),没廉耻的货,凭啥就说孩子要当文官,不跟你一样!” 她这儿骂得正欢,玳安来找西门庆,喊了声 “五娘”,问爹在哪儿。潘金莲正一肚子火没处发,对着玳安就撒:“你个尖嘴贼囚根子,谁知道你爹在哪儿!他有那戴五花官诰的太奶奶伺候,用得着来问我?” 玳安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撞枪口上了,赶紧往李瓶儿房里跑,跟西门庆说应伯爵在厅上等着呢。
西门庆只好离开月娘和李瓶儿,去前厅见应伯爵,刚要说话,就听见门口有人喊:“阿弥陀佛!这是西门老爹家吗?麻烦通报一声,我是东京来募缘的长老,能给您家添福添寿,保佑您家儿孙满堂!” 西门庆这时候刚得了官哥,正想做点好事积德,保佑孩子平安,小厮们也知道他的心思,赶紧进去通报。西门庆说让长老进来,长老一进花厅,先打了个问讯,然后就开始 “推销” 自己的募缘项目:“贫僧来自西印度,在永福禅寺修行九年,现在寺庙塌得不成样了,我作为佛弟子,得为佛祖出力。之前您来庙里给蔡御史饯行,看着寺庙破成那样,当时就有帮忙重修的想法,诸佛菩萨都看着呢。佛经上说,要是善男信女捐钱修佛像、建寺庙,能保佑子孙后代长得好看、以后考中科举、封妻荫子。所以我特地来求您,不管捐五百还是一千,您就发个善心,帮我完成这好事吧!” 说完就拿出募缘疏簿递给西门庆。
西门庆本来就有这心思,被长老这么一说,心里更痒痒了,欢天喜地地接过疏簿,叫小厮倒茶,然后翻开疏簿看。疏簿上写得可热闹了,先吹了一波永福禅寺的历史,说这庙是梁武帝时期建的,万回老祖开的山,以前多气派,“黄金铺地”“白玉为阶”,高阁能摸到云彩,大殿能容上千个和尚,钟鼓一响,跟佛国似的。然后又说后来和尚们不争气,把寺庙毁了,现在墙倒屋塌,佛像都被风吹雨打坏了,幸好有我这长老一心向善,想重修寺庙,希望各位施主能捐钱捐物,不管多少,都能保佑家里福禄寿全、子孙当官、财源滚滚。
西门庆看完,把疏簿恭恭敬敬放在桌上,对长老说:“不瞒您说,我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有几万家产,还是个武官。我这么大年纪才得了个儿子,早就想做些善事积德。去年我第六房小妾生了孩子,我这辈子也算圆满了。之前去庙里,看到寺庙破成那样,确实想捐钱修。您今天来,我肯定不推辞!” 他拿着笔,正琢磨捐多少,应伯爵在旁边起哄:“哥,你既然是为侄儿积德,不如就全包了,这点钱对你来说不算啥!” 西门庆笑着说:“不行不行,我财力不够。” 应伯爵又说:“那至少捐一千两!” 西门庆还是笑:“还是不够。” 长老赶紧打圆场:“老施主别介意,我们佛家讲究随缘,您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不强求。另外,也希望您能帮我跟您的亲友们说说,让他们也捐点。” 西门庆一听这话,觉得长老挺通情达理,就说:“还是您体谅我,那我就捐五百两吧!” 写完后,长老赶紧打问讯道谢。西门庆又说:“我认识不少当官的,像内官太监、府县的官员,明天我就拿着疏簿去找他们,让他们也捐,不管三百二百、一百五十,肯定能帮您把这事儿办成!” 当天还留长老吃了素斋,送他出门,这可真是 “土豪做慈善,排场不能少”。
送完长老,西门庆回到厅上,跟应伯爵说:“我正想派人请你呢,你来得正好。之前我去东京,多亏亲友们给我饯行,今天我准备了酒菜回请他们,想让你帮忙陪客,没想到刚才被长老耽误了一会儿。” 应伯爵说:“这长老看着就有德行,他刚才说的话,连我都心动了,我也算是个施主了。” 西门庆纳闷:“你啥时候捐钱了?疏簿上有你名字吗?” 应伯爵笑着说:“哥,你不懂,佛经上说,第一重要的是‘心施’,就是心里愿意帮,第二是‘法施’,就是传播佛法,第三才是‘财施’。我刚才在旁边帮你撺掇,这就算‘心施’了!” 西门庆笑了:“你呀,就会耍嘴皮子,怕是有口无心吧!” 两人拍手大笑,应伯爵说:“我在这儿等客人来,你有正事,赶紧跟嫂子们商量去吧。”
西门庆转到内院,看到潘金莲还在那儿唠唠叨叨、没精打采的,一会儿打个喷嚏,估计是刚才骂人气着了,就回房躺在象牙床上睡觉去了。李瓶儿因为官哥哭了,正跟奶子、丫鬟在房里哄孩子。只有吴月娘和孙雪娥在忙着准备酒菜。西门庆走过去坐下,把道长老募缘、自己捐五百两、还有应伯爵耍嘴皮子的事儿,跟她们说了一遍,大家听了都挺高兴,笑着聊了一会儿。
吴月娘毕竟是正妻,比较正经,她跟西门庆说:“哥,你真是好福气,老来得子,现在又发善心做慈善,这都是咱们家的福气。但我得提醒你,善念不怕多,恶念可不能有。以后那些没正经的事,比如养女人、贪财好色,少干几桩,多积点阴德,对孩子也好啊!” 西门庆笑着说:“你又吃飞醋了。你没听说过吗?天地都有阴阳,男女搭配是自然的事。现在那些偷情、苟合的,都是上辈子注定的,姻缘簿上早写好了,这辈子是来还债的,又不是随便乱搞。再说了,佛祖在西天,还需要黄金铺地呢,阴间的十殿阎王,也得要纸钱打点。我只要把家产拿出来多做善事,就算是跟嫦娥偷情、跟织女苟合、拐走许飞琼、偷走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影响我家的富贵!” 吴月娘笑了:“你这就像狗吃热屎,还觉得香;血粘在牙上,改不了这臭毛病!”
两人正笑着,王姑子和薛姑子提着个盒子闯了进来,先给吴月娘打问讯,又给西门庆拜年似的拜了拜,说:“老爹,您正好在家啊!” 吴月娘赶紧让她们坐。咱们得说说这薛姑子,她可不是正经出家人,年轻的时候嫁了个丈夫,在广成寺前卖蒸饼,生意不好,就跟寺里的和尚、行童眉来眼去,勾搭上好几个,那些和尚经常给她送馒头、斋饭,还给钱让她买花、买布做裹脚,她丈夫到死都不知道。后来丈夫死了,她因为跟佛门的人熟,就当了姑子,专门在富贵人家走动,帮人做佛事,还帮那些想偷汉子的女人牵线搭桥。她听说西门庆家有钱,小妾又多,就想过来捞点好处,所以经常来串门。有首歌专门说她:“尼姑生来头皮光,拖子和尚夜夜忙。三个光头好象师父师兄并师弟,只是铙钹原何在里床?” 这歌词够直白的,把她的底细都给揭了。
薛姑子坐下,打开盒子说:“我们也没什么好东西孝敬您,就拿了几个施主家供佛的果子,给您尝尝鲜。” 吴月娘说:“你们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太费心了!” 潘金莲本来在房里睡觉,听见外面有人说话,还以为又是来跟李瓶儿讨好的,就出来偷听。她看到李瓶儿在房里哄孩子,知道王姑子来了,也想跟王姑子说说,让她帮忙保佑官哥(其实是想找机会捣乱),就一起走到月娘房里,跟大家打招呼坐下。
西门庆见李瓶儿也来了,又把道长老募缘、自己捐钱给官哥积德的事儿说了一遍。潘金莲一听,更生气了,扭头就走,嘴里还嘟囔着难听的话。薛姑子一看机会来了,赶紧站起来,双手合十说:“佛祖啊!老爹您这么好心做善事,肯定能活一千岁,生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不过我还有个更好的功德,花钱不多,却能获福无量。老施主,您要是做了这件事,就算是瞿昙(佛祖)在雪山修道、迦叶尊散发铺地、二祖师投崖喂虎、给孤老满地撒黄金,都比不上您的功德大!” 西门庆笑着说:“姑姑你先坐下,说说是什么功德,只要靠谱,我就办。” 薛姑子说:“我们佛祖留下一卷《陀罗经》,专门劝人死后去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普通人不信这个,所以佛祖才演说这经,只要专心念佛,就能去西方,永远不用投胎受苦。这经里还有《护诸童子经》,谁家生了孩子,只要照着这经做,孩子就能容易养活,灾少福多。现在这经的刻板还在,就是没人印刷传播。老爹您只要出点钱,印几千卷,装订好,分给大家,这功德可太大了!” 西门庆说:“这事儿不难,就是不知道印一卷要多少纸、多少装订费、多少印刷费,得有个数我才好安排。” 薛姑子赶紧说:“老爹您不用算那么细,先给九两银子,让经坊印几千卷,等印完了,再一起算账就行!”
两人正说得热闹,陈敬济来找西门庆说事,走到卷棚底下,正好撞见潘金莲靠着栏杆生气。陈敬济一看见潘金莲,就像猫看见鱼一样,立马来了精神,刚才的愁闷全没了。两人看周围没人,就手拉手,还亲嘴,腻歪了一会儿。又怕西门庆出来撞见,连要跟西门庆说事的事儿都忘了,跟做贼似的,左看右看,没找到机会进一步发展,只好赶紧分开,一溜烟跑了。
再说西门庆,被薛姑子这么一忽悠,又动了做善事的心思,叫玳安拿拜匣,取出三十两银子,交给薛姑子和王姑子:“你们赶紧去经坊,帮我印五千卷经,等印完了,我再跟他们算账。” 正说着,书童慌慌张张跑过来说:“老爹,您请的客人都到了!” 来的客人有吴大舅、花大舅、谢希大、常峙节这些人,都是西门庆的亲友。西门庆赶紧整理衣服,出去迎接,把客人请到堂上,按辈分高低分座位坐下。不一会儿,大鱼大肉、新鲜水果就都端上来了。大家都是熟人,喝起酒来也没什么拘束,猜拳的猜拳、打鼓的打鼓、催花的催花,还有人唱歌、说笑话,玩得不亦乐乎,真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难得糊涂乐一回”。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故事到这儿就告一段落了,咱们回头看看,这一回里,西门庆的 “慈善” 看似是为了官哥积德,其实也藏着他炫耀财富、拓展人脉的心思;道长老和薛姑子的募缘,一个是真心想修寺庙,一个是借机捞钱,两种 “出家人” 形成了鲜明对比;后院的女人们,李瓶儿靠着官哥得意洋洋,潘金莲因为嫉妒处处找茬,吴月娘则试图用 “正经话” 约束西门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一回就像一个缩影,把明朝中后期富贵人家的生活百态、人性的复杂都展现了出来,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更多伏笔,比如西门庆印经、修寺庙会不会真的带来福报,潘金莲的嫉妒会不会引发更多矛盾,这些都等着咱们在后面的回目中慢慢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