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咱们先从开头那首词唠起,这词写得那叫一个 “抓马”,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在开满碧桃的树下,刚吹完紫箫,突然心里一揪,满脑子都是那个人,忍不住对着春风掉眼泪,眼泪还把罗帕给打湿了。心里的恨比天还大,吐槽那冤家既然走得那么绝情,回头看一眼算几个意思?—— 你看,古人谈恋爱闹别扭,跟咱现在小姑娘吐槽 “渣男” 的调调是不是有点像?只不过人家用词文雅,咱现在直接发朋友圈 “无语死了”。

闲话少叙,正文开整。话说安童这小伙子,拿着黄通判的书信,一路往山东赶,目标是找巡按御史曾孝序。这曾御史可不是一般人,是都御史曾布的儿子,刚中了乙未科进士,出了名的清廉正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职场清流”,眼里揉不得沙子。安童心里门儿清:我要是直接说 “我是来下书的”,门口那帮保安(门吏)肯定不搭理我,毕竟御史衙门不是菜市场,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他琢磨了个招儿:等放告牌出来,我跪着进去,把状子和书信一起递,显得咱冤情大,说不定能打动这位青天大老爷。

于是安童提前写好状子揣怀里,在察院门口蹲点。等了半天,里面云板一响,大门开了,曾御史升堂。先是三块告牌依次出来:第一块管亲王、皇亲这些 “顶流权贵” 的案子;第二块管都、布、按这些地方高官的事儿;第三块才轮到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安童瞅准机会,跟着第三块牌就进去了,等前面的案子都审完,他 “噗通” 一声跪在丹墀(大堂前的台阶)上,双手把书信举得老高。曾御史一开口 “接上来”,旁边的吏典赶紧把信拿上去,曾御史拆开一看,里面是黄通判的亲笔信。

信里内容很讲究,先跟曾御史套近乎,说 “一年没见,想你想得不行”,又夸曾御史 “忠孝两全、品格高尚”,现在巡按山东,正好是整顿官场风气的好时候。然后话锋一转,直接爆料:东平府有个叫苗青的,犯了大事,还有个叫苗天秀的冤死了,您可得为他做主啊!最后说 “我让安童带了状子来,您看着办”。

曾御史看完信,问安童 “有状子没?”,安童赶紧把状子递上去。曾御史大笔一挥,批了句 “让东平府知府亲自查,验尸体,把案卷详细报上来”,然后让安童去东平府等着。安童磕了个头,从便门溜了,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 这第一步总算走通了。

这边曾御史把批文盖章,派人送到东平府。东平府知府胡师文一看是上司批的,吓得手脚发软,跟突然被通知要加班的打工人似的,赶紧找下属背锅。他挑了阳谷县县丞狄斯彬,这狄县丞是河南舞阳人,性格刚正不阿,不爱钱,但有个致命缺点:断案稀里糊涂,人送外号 “狄混”,相当于现在 “职场老好人但能力不行” 的典型。

巧了,这狄县丞之前路过清河县城西河边,马前头突然刮起一阵旋风,跟装了导航似的,围着他的马转个不停。狄县丞纳闷:“邪门了!” 赶紧让手下跟着旋风走,看看啥情况。手下跟着旋风走到新河口,风停了,回来一报告,狄县丞立马叫上当地的里正、老人,拿铁锹挖了几尺,挖出一具尸体,脖子上还有刀伤。他让仵作(古代法医)验完,问旁边是啥地方,手下说 “不远就是慈惠寺”。

狄县丞立马把寺里的和尚都抓来,和尚们老实交代:“去年十月,我们放河灯的时候,看见这尸体从上游漂过来,长老心善,就埋了,不知道他咋死的。” 结果狄县丞不听,硬说 “肯定是你们谋财害命,埋在这想瞒天过海”,不由分说就把长老上了刑具,打了一百板子,其他和尚每人二十大板,全关大牢里了。他把这事报给曾御史,还说 “和尚们认罪了”,结果和尚们全喊冤。

曾御史脑子清醒,琢磨着:“要是和尚杀的人,早把尸体扔河里了,咋还埋岸上?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于是先把和尚们关着,没定罪。过了快俩月,安童的状子来了,曾御史赶紧派人带着安童去认尸。安童一看见尸体,当场哭崩:“这就是我家主人苗天秀啊!刀伤还在呢!” 验明正身后,曾御史把和尚们放了,又提审之前的证人陈三、翁八,俩人一害怕,全招了,说是苗青主谋。曾御史气得不行,立马派人去扬州抓苗青,还写了个参本,弹劾提刑院的两个问官收赃枉法。你看,这 “狄混” 断案差点造成冤假错案,还好曾御史是个明白人,不然和尚们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故事说到这,得切个镜头,说说王六儿和韩道国这对 “夫妻档”。之前苗青给了王六儿一百两银子、四套衣服,这俩人跟中了彩票似的,白天黑夜都在琢磨咋花这笔钱:要做新头面、买新簪子,请裁缝做新衣服,还把头发重新烫了(抽银丝髟狄髻)。更夸张的是,他们花十六两银子买了个丫头,取名春香,韩道国还把春香收用了 —— 这操作,放在现在就是 “暴发户突然有钱,飘得没边了”。

有天西门庆去韩道国家,王六儿招待他,西门庆去后院洗手,看见隔壁有个月台,问 “谁家的?”,王六儿说 “是邻居乐三家的”。西门庆立马霸道总裁上身:“他这月台挡了咱的风水!你去跟他说,赶紧拆了,不然我让地方官收拾他!” 王六儿和韩道国面面相觑,心里想 “都是邻居,咋好意思说?”,韩道国出了个馊主意:“不如咱瞒着老爹,自己买木料,也搭个月台,上面晒酱,下面当马棚或者厕所,多实用!” 王六儿白了他一眼:“你傻啊?搭月台不如盖两间厦子,盖厦子不如直接盖两层小房!” 于是俩人花了三十两银子,盖了两间平房。西门庆知道后,还派玳安送了好多酒肉烧饼,给工匠们当福利,那条街的人都知道 “韩道国攀上西门大官人,发大财了”—— 西门庆这 “炫权炫富” 的劲儿,跟现在某些人朋友圈晒豪车似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本事。

再说说夏提刑,他之前收了不少黑钱,在家琢磨着 “钱有了,得给儿子铺条路”,于是花了点心思,把十八岁的儿子夏承恩送进武学当肄业生员,相当于现在进了重点军校预科班。夏承恩每天跟师友们练弓马,夏提刑还让西门庆帮忙组织人脉,西门庆立马喊上刘薛二内相、周守备、荆都监、张团练这些官场朋友,凑钱给夏承恩办了个 “升学宴”,又是送贺礼又是挂轴文,场面搞得挺大 —— 你看,古代官场的 “人情往来”,跟现在职场的 “团建送礼” 本质上没啥区别,都是为了互相捧臭脚。

西门庆这边也没闲着,他自从生了官哥儿、当了千户,还没去祖坟祭祖,心里一直惦记着。他找阴阳先生徐先生看了日子,重新修了坟门,砌了明堂、神路,门口栽了桃树柳树,周围种了松柏,两边堆了假山。清明上坟,他要换锦衣牌匾,杀猪宰羊,摆宴席,场面必须拉满。三月初六清明,他提前发请柬,邀请了一大堆人:官客有张团练、乔大户、吴大舅、吴二舅、花大舅、沈姨夫、应伯爵、谢希大、傅伙计、韩道国、云理守、贲第传,还有女婿陈敬济,一共二十多人;堂客有张团练娘子、张亲家母、乔大户娘子、朱台官娘子、尚举人娘子、吴大妗子、二妗子、杨姑娘、潘姥姥、花大妗子、吴大姨、孟大姨、吴舜臣媳妇郑三姐、崔本妻段大姐,再加上家里的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孙雪娥、西门大姐、春梅、迎春、玉箫、兰香,还有奶子如意儿抱着官哥儿,光轿子就有二十四五顶 —— 这阵仗,比现在明星出席活动还热闹,简直是 “西门家大型家族团建”。

出发前,吴月娘跟西门庆商量:“官哥儿还没满周岁,囟门都没长好,刘婆子说他胆儿小,路上远,万一吓着咋办?不如让奶子和老冯在家陪他,就李瓶儿一个人去祭祖呗。” 结果西门庆跟吃了枪药似的,反驳道:“祭祖就是要全家到!他娘儿俩不去给祖宗磕头,像话吗?你别听那老虔婆胡说,让奶子用被子把孩子裹紧,在轿子里抱牢点,能出啥事?” 吴月娘没办法,只能嘀咕 “你不听劝,到时候有你后悔的”—— 西门庆这 “大男子主义”,跟现在某些不听老婆劝、非要 “我行我素” 的丈夫一模一样,结果往往是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大清早,堂客们都在西门家集合,坐轿子出发。出了南门,到了五里外的祖坟,远远就看见青松翠柏,新修的坟门气派得很,两边假山堆得像模像样,中间的甬道、明堂、神台、香炉、烛台都是白玉石凿的,坟门上挂着块新牌匾,写着 “锦衣武略将军西门氏先茔”—— 西门庆这是把 “光宗耀祖” 四个字刻在了坟头上,生怕祖宗不知道他现在混得好。

西门庆穿着大红官服,摆上猪羊祭品,先带着官客们祭奠,然后堂客们再祭。锣鼓一响,官哥儿吓得在奶子怀里缩成一团,大气都不敢喘。吴月娘赶紧喊:“李瓶儿!你还不赶紧让奶子把孩子抱到后边去?你看吓的!我早说别带孩子来,你偏不听,现在好了吧!” 李瓶儿赶紧下来,让玳安叫人停了锣鼓,又捂住官哥儿的耳朵,让奶子抱到后边去了 —— 你看,不听老婆言,孩子受牵连,西门庆这波 “硬撑面子”,最后还是得老婆收拾烂摊子。

祭奠完,徐先生念了祭文,烧了纸。西门庆请官客们去前院客位坐,吴月娘请堂客们去后边的卷棚,从花园过去,两边松墙竹径,花草遍地,跟逛公园似的。扮戏的在卷棚里给堂客们演戏,四个小优儿(李铭、吴惠、王柱、郑奉)在前厅给官客们弹唱,李桂姐、吴银儿、韩金钏、董娇儿这四个唱曲的轮流给人敬酒。春梅、玉箫、兰香、迎春四个丫鬟在堂客席上倒酒,还跟西门大姐一起吃饭 —— 这 “分工明确” 的场面,跟现在办婚宴似的,忙得热火朝天。

吃了一会儿,潘金莲拉着孟玉楼、西门大姐、李桂姐、吴银儿去花园打秋千。这卷棚后边,西门庆收拾了三间房,里面床帐、桌椅、梳妆镜一应俱全,是给堂客们休息用的,装修得跟 “网红民宿” 似的,干净又雅致。奶子如意儿带着官哥儿在洒金床上睡觉,迎春在旁边陪他玩。

突然,潘金莲一个人从花园走过来,手里拿着枝桃花,看见迎春就问:“你咋不在上边伺候?” 迎春说:“春梅他们在上边呢,我娘让我下来看哥儿,还拿了点心给如意儿吃。” 如意儿看见潘金莲,赶紧把官哥儿抱起来。潘金莲逗官哥儿:“小馋猫,刚才锣鼓一响,你吓得不敢出声,原来这么胆小啊!” 说着就解开自己的藕丝罗袄,把官哥儿抱在怀里,跟他嘴对嘴亲。

就在这时,陈敬济掀帘子进来了,看见潘金莲逗孩子,也凑过来逗。潘金莲笑着说:“小道士(官哥儿的小名),跟姐夫亲一个!” 没想到官哥儿真的对着陈敬济笑。陈敬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官哥儿抱过来,连着亲了好几口。潘金莲假装生气:“你这短命鬼,怎么亲孩子的?把我的头发都抓乱了!” 陈敬济嬉皮笑脸地说:“我这不是没亲错人嘛!” 潘金莲怕如意儿看见不好意思,就拿着扇子柄打了陈敬济一下,打得陈敬济跳起来:“你轻点!我穿得薄!” 潘金莲说:“我就不轻!以后再惹我,我还打!”

如意儿在旁边看得尴尬,赶紧把官哥儿接过来。潘金莲和陈敬济还在那儿打情骂俏,潘金莲偷偷拿桃花编了个圈,套在陈敬济的帽子上。刚套完,孟玉楼、西门大姐、李桂姐就从那边过来了,西门大姐看见就问:“谁干的好事?” 陈敬济赶紧把桃花圈摘下来,没说话 —— 这俩人的暧昧互动,跟现在办公室里偷偷搞暧昧的同事似的,生怕被别人抓包,却又忍不住 “暗送秋波”。

堂客们看了四折戏,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西门庆让贲四先给抬轿子的人发福利:每人一碗酒、四个烧饼、一盘熟肉,然后让堂客们先坐轿子回家,官客们骑马跟在后面,来兴儿和厨役抬着食盒断后。玳安、来安、画童、棋童儿跟着吴月娘他们的轿子,琴童和四个排军跟着西门庆的马。奶子如意儿单独坐一顶小轿,抱着官哥儿,用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吴月娘还不放心,让画童儿跟在奶子的轿子后面,怕进城人多把孩子挤着 —— 吴月娘这 “老母亲式操心”,跟现在接孩子放学的妈妈一模一样,生怕孩子有一点闪失。

回到家,吴月娘先下轿进去,过了半天西门庆和陈敬济才下马。平安儿赶紧迎上来报告:“今天夏提刑老爹亲自来家里,问了您好几遍去哪了,后来又派人来问了两次,不知道有啥急事。” 西门庆心里咯噔一下,跟吃了个带壳花生似的堵得慌,赶紧问书童:“夏老爹来的时候,说啥了没?” 书童说:“他就问您去哪了,我说您去坟上烧纸了,晚上才回来,他说中午还来,后来又派人来问了两回。” 西门庆琢磨着:“这夏提刑平时没事不登门,今天这么急着找我,肯定没好事。”

正琢磨着呢,平安又来报:“夏老爹来了!” 这时已经黄昏了,夏提刑穿着便服,戴着坡巾,两个伴当跟着,下马后进了厅。俩人寒暄了几句,夏提刑说:“有件急事跟你说,咱们去客位谈吧。” 西门庆让书童打开卷棚门,把左右都打发走,夏提刑才压低声音说:“今天县太爷李大人来我那儿,说巡按曾御史写了参本,要告到东京去,咱俩都在参本里!我抄了个底本,你看看。”

西门庆接过邸报,在灯下一看,吓得脸都白了,半天说不出话。这参本里写得那叫一个狠,翻译过来就是: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曾孝序,为了整顿官场风气,弹劾两个不称职的武官。他说夏提刑是 “草包一个,贪婪又卑鄙,以前在京城当官就爱搜刮民财,现在在山东管刑狱,更是贪得无厌,还让儿子夏承恩冒名考武举,请人代考,把读书人的脸都丢尽了;家里的仆人夏寿收受贿赂,被士兵骂,搞得政事一团糟;待人接物奴颜婢膝,别人都叫他‘丫头’,断案模棱两可,跟个木偶似的。”

然后又说西门庆:“是个街头混子,靠走关系当上千户,根本没立过功,大字不识一个,五谷都分不清;让老婆小妾们在街上瞎晃,家风败坏;带着妓女在酒楼喝酒,丢尽了官员的脸;还包养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私生活混乱;收了苗青的黑钱,帮他掩盖杀人罪行,赃款都快溢出来了。” 最后曾孝序请求皇上把他俩罢官,以正风气。

西门庆看完,跟被泼了盆冷水似的,从头凉到脚。夏提刑急得直搓手:“这可咋整?咱们俩要是被罢官,以后就完了!” 西门庆定了定神,说:“还能咋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赶紧准备礼物,派人去东京找翟管家,让他在蔡太师面前说好话,只要太师点头,这事儿就能压下去。”

夏提刑一听,赶紧起身告辞,回家拿了二百两银子、两把银壶;西门庆也不含糊,拿出三百两银子、一条金镶玉宝石闹妆(一种首饰)。夏提刑派了仆人夏寿,西门庆派了来保,俩人把礼物打包好,西门庆还写了封信给翟管家,让他们赶紧雇马,星夜往东京去 —— 这俩人跟 “紧急公关” 似的,知道出了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 “花钱消灾”,古代官场的潜规则,跟现在某些人出了问题就找关系、塞钱一模一样。

这边刚安排好去东京的事,家里又出乱子了 —— 官哥儿从坟上回来后,晚上一直哭,不肯吃奶,一吃奶就吐。李瓶儿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去找吴月娘。吴月娘没好气地说:“我早跟你说,孩子还没满周岁,别带他出城,你不听!西门庆那个犟脾气,跟驴似的,我说啥他都不听,非要带孩子去,现在好了吧!”

李瓶儿没办法,只能干着急。西门庆因为被参的事,正跟夏提刑在前边商量对策,心里本来就烦,听说孩子不好,更是焦头烂额。吴月娘让小厮去叫刘婆子来,又请了小儿科太医,家里开门阖户,乱得跟菜市场似的。刘婆子来了一看,说:“哥儿是受了惊,还在路上撞见了五道将军(民间神仙),不碍事,烧点纸退退就好,我再给开两丸朱砂药,用薄荷灯心汤送下去。”

吃了药,官哥儿总算不哭了,睡了一觉,但身上还是发热。李瓶儿赶紧拿了一两银子,让刘婆子去买纸。后来刘婆子还带了她老公和一个师婆来,在卷棚里给官哥儿烧纸跳神 —— 这古代的 “偏方治病”,跟现在某些人感冒了不去医院,非要找 “大师” 做法似的,都是病急乱投医。

西门庆五更天就打发来保和夏寿出发,然后又跟夏提刑去东平府找胡知府,打听抓苗青的消息。吴月娘因为孩子生病,把气撒在如意儿身上,说:“肯定是你路上没看好孩子,把他吓着了,不然孩子咋会突然不好?” 如意儿委屈地说:“我在轿子里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画童儿还跟着,孩子一直好好的,就快到家的时候,他打了个冷战,然后就不吃奶哭了。”—— 这 “甩锅” 现场,跟现在家里出了事儿,家人互相埋怨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谁都觉得不是自己的错。

咱们再把镜头切到去东京的来保和夏寿。这俩人也是拼了,一路上马不停蹄,六天就到了东京,马都快跑出火星子了。到了太师府,见到翟管家,把礼物和西门庆的信递上去。翟管家看了信,笑着说:“小场面,慌啥?曾御史的参本还没到呢,你们先住两天。现在太师刚递了个条陈,说要办七件事,圣旨还没下来。等这事儿定了,曾御史的参本来了,我跟太师说一声,让他批个‘该部知道’,再给兵部余尚书递个话,让他把参本压下来,不往上报,你们老爹只管放心,保证没事。”

翟管家说完,还管了他俩一顿酒饭,让他们去客店歇着。没过几天,蔡太师的七件事得到了皇上的批准,来保托府里的门吏偷偷抄了个邸报,准备带回家给西门庆看。又等了几天,翟管家写了回书,给了夏寿五两盘缠,让他俩回去。

来保和夏寿一路赶回来,到了清河县,西门庆正在家坐立不安,夏提刑更是一天来问三回消息。听说他俩回来了,西门庆赶紧把他们叫到后边,问情况。来保把去东京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最后说:“翟管家说了,参本还没到,就算到了,他也能让太师压下去,兵部那边也打过招呼了,肯定没事。”

西门庆听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跟卸了二百斤包袱似的,又问:“为啥参本还没到?” 来保说:“咱们去的时候走得快,五天就到东京了,肯定比参本先到。回来的时候,看见路上有一队驿马,背着黄色包袱,插着雉尾和牙旗,估计是巡按衙门送参本的,刚到京城没多久。” 西门庆松了口气:“还好咱们去得及时,不然就麻烦了。”

来保又说:“爹,我不光办好了参本的事,还打听到两个好消息。” 西门庆眼睛一亮:“啥好消息?快说!” 来保说:“第一个,太师的七件事被皇上批准了;第二个,户部侍郎韩爷(太师的亲家)题了个方案,在陕西等三边搞种盐,各地设立义仓,让有钱人家交粮食,换仓钞,再用仓钞换盐引。咱们之前跟乔亲家在高阳关交的三万粮仓钞,能换三万盐引。而且蔡状元被点了两淮巡盐,没多久就要离京,这可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西门庆一听,高兴得差点蹦起来:“真的?那可太好了!” 赶紧让来保把抄的邸报拿出来。因为上面字多,西门庆就让陈敬济念,结果陈敬济念到一半,好多字不认识,卡壳了。西门庆没办法,又让书童念。书童毕竟是门子出身,见过世面,念得跟流水似的,一点不卡壳。

这七件事翻译过来,那可是相当有 “时代特色”,咱们一件一件说:

第一件:罢科举,以后当官全靠学校推荐。蔡京说现在科举选不出真人才,要恢复古代的制度,让州县的学校推荐学生,太学的上舍生(优等生)可以直接当官。还搞了个 “八行取士”,就是看谁符合 “孝、友、睦、姻、任、恤、忠、和” 这八个条件,符合的直接免试进太学。—— 这相当于现在取消高考,改成 “推荐制”,还搞 “思想品德加分”,结果就是寒门子弟更难当官,全看有没有学校资源,典型的 “拼背景”。

第二件:罢讲议财利司。蔡京说皇上本来就节俭,不用专门设个部门讨论怎么省钱,撤了这个部门,让大家自觉节俭。—— 其实就是觉得这个部门碍事,断了某些人的财路,找个借口撤了。

第三件:更盐钞法。规范盐的买卖,让商人在陕西、山西等三边交粮草,换旧盐钞,再用旧盐钞(占七成)加新盐钞(占三成)去换盐。商人要按指定的盐场领盐,还要去官府验货、交手续费,超时没卖完的盐要没收,私自买新盐引的算走私。—— 这是为了保证国家的盐税收入,毕竟盐在古代是 “垄断商品”,利润比现在的奢侈品还高。

第四件:制钱法。禁止用劣质的小钱(比如掺铅铁的钱),推广皇上新铸的 “崇宁通宝”“大观通宝”,一个大钱顶十个小钱用。蔡京说这样老百姓花钱方便,还能防止坏人用小钱造兵器。—— 相当于现在规范货币市场,发行大面额纸币,方便流通。

第五件:行结粜俵籴之法。让各地按乡编户,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户多交粮食,中等户少交,下等户不交还能领粮食,搞个 “互助粮仓”。—— 表面上是赈济百姓,其实是让富人多交税,稳定粮食市场,防止饥荒。

第六件:诏天下州郡纳免夫钱。以前老百姓要服徭役(给朝廷干活),现在不用去了,每人每年交三十贯钱,朝廷用这些钱当军费。—— 相当于 “徭役税”,老百姓虽然不用干活,但又多了一笔开销,不过总比耽误种地强。

第七件:置提举御前人船所。皇上喜欢花石纲(奇石异草),以前地方官为了讨好皇上,到处搜刮,扰民得很。现在设个专门的部门,用皇宫的钱买花石,不用麻烦地方官。—— 表面上是不扰民,其实是为了满足皇上的爱好,只是换了个 “不背锅” 的方式。

皇上看完这七件事,批了句 “你说得很有道理,都是为了国家好,全按你说的办”,让相关部门执行。

西门庆听完书童念邸报,又看了翟管家的回书,知道礼物都送到了,蔡状元又要去两淮巡盐,心里美得不行,赶紧打发夏寿回去给夏提刑报信,又赏了来保五两银子、两瓶酒、一方肉,让他回房休息。—— 西门庆这 “逆风翻盘” 的操作,跟现在某些企业出了负面新闻,靠人脉和钱摆平,还顺便抓住新商机的老板一模一样,不得不说,他这 “职场生存能力” 确实强,就是有点 “走歪路”。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金瓶梅》就像一部 “古代豪门狗血剧”,既有官场的波谲云诡,又有家庭的鸡飞狗跳,还有私情的暗潮涌动。西门庆从风光无限的祭祖大典,到突然被弹劾的 “塌房危机”,再到靠人脉和金钱 “逆风翻盘”,中间还穿插着官哥儿生病、王六儿炫富、潘金莲调情等小插曲,剧情比咱们现在追的电视剧还刺激。咱们能看到古代官场的腐败 —— 送礼打点比法律还管用;能看到豪门的矛盾 —— 夫妻拌嘴、婆媳埋怨、主仆甩锅;还能看到人性的复杂 —— 西门庆的贪婪与精明、潘金莲的轻浮与泼辣、吴月娘的细心与唠叨。更有意思的是,蔡京的七件新政,看似是为了国家,其实藏着不少 “私心”,这也暗示了明朝后期官场的腐朽。虽然西门庆这一次靠关系摆平了危机,但 “树大招风风损树,人为名高名丧身”,他这看似风光的日子,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下一回,西门庆又会遇到啥新鲜事?蔡状元的巡盐之旅会不会给西门庆带来新商机?官哥儿的身体能不能彻底好起来?潘金莲和陈敬济的暧昧会不会被发现?咱们不妨继续跟着《金瓶梅》的故事,去探索明朝市井豪门的悲欢离合,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吃货唐朝锦衣黑明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