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钱秉义教授的学生周毅,行色匆匆地从省城赶了回来。他带回来的,是一份盖着省有色金属研究院公章的,包含了十多页复杂图谱和数据的,关于那颗德国陶瓷球的精确成分分析报告。
“老师,您看!”周毅的脸上带着兴奋,“和您猜的八九不离十!主要成分是a相的氮化硅,但里面,还添加了氧化钇和氧化铝作为烧结助剂,另外,还有极其微量的,您之前提到过的那几种稀土元素!”
拿到了这份梦寐以求的“配方”,钱教授如获至宝。他立刻带领A组,一头扎进了刚刚搭建好的简易实验室里。他们按照报告上的成分比例,小心翼翼地进行着粉末配比,然后将混合好的粉末,压制成型,送入了那台经过改造,可以达到1800摄氏度高温的烧结炉中。
所有人都满怀期待,希望能够一次成功。
然而,当十几个小时后,烧结炉冷却,第一批样品被取出时,所有人的心都凉了半截。那几颗被寄予厚望的陶瓷球样品,无一例外,都布满了细小的裂纹,用手轻轻一捏,就碎成了粉末。
“失败了……”林晚的脸上,满是失望。
“不,这不叫失败。”钱教授的表情却异常平静,他拿起一块碎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着,笃定地说道,“这叫‘数据采集’。报告只告诉了我们‘放什么’,但没有告诉我们‘怎么放’。你看这断裂面的晶体结构,很明显,是我们在升温阶段,加热曲线拉得太陡,导致内外温差过大,产生了应力。下一炉,我们将升温时间延长三个小时,分五个阶段阶梯式升温。”
看着钱教授那沉稳自信的模样,A组的成员们,心中的失落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敬畏和对下一次实验的期待。
A组在“屡败屡战”中积累着宝贵经验,而b组这边,则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李晓宇的带领下,王浩和几个年轻人,不眠不休地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将那套复杂的“分段动平衡补偿算法”,用bASIc语言,完整地写了出来。
“李总工,程序……编译通过了!”王浩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声音却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好!立刻进行测试!”
他们找来一个普通的,未经任何处理的测试转子,按照李晓宇设计的工序,在老式动平衡机上,进行了低速下的分段动平衡。然后,将测出的三组不平衡量数据,输入到了电脑程序中。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盯着那台286电脑的屏幕。
只见屏幕上的光标闪烁了几下,在一阵短暂的计算后,屏幕上,弹出了一张清晰的图表。图表上,精确地标注出了三个点的位置、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
“按照图表显示,在转子的这三个位置,分别去除0.5克、0.8克和1.2克的材料,就可以完成补偿。”
操作师傅按照电脑给出的“药方”,小心翼翼地在转子上进行了钻孔减重。当这个经过“软件”平衡过的转子,被重新放回那台老旧的动平衡机上,并启动旋转时,奇迹发生了!
之前,转子一转动,机器的震动感应指针,就会发生剧烈的偏转。而这一次,那根指针,只是极其轻微地晃动了一下,随即就稳稳地指向了近乎于“零”的刻度!
“天哪!”王浩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这……这比我们厂里动平衡做得最好的师傅,调出来的精度还要高十倍!”
成功了!李晓宇那看似天方夜谭的理论,被无可辩驳的事实,成功验证了!
整个b组,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这个初步的巨大成功,让所有成员,看向李晓宇的眼神,已经近乎于仰望神明。
就在工厂的研发工作,如火如荼,两条战线都初见成效,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却悄然降临。
这天下午,三辆挂着政府牌照的黑色轿车,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径直开到了红星厂的大门口。车上下来了一群面容严肃,身穿制服的干部,为首的,是市工业局的一位副局长,姓马。
“我们是市安全生产联合检查组的,接到群众举报,说你们红星厂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突击检查!”马副局长板着脸,语气不容置疑。
李建国和一众厂领导,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搞得措手不及。他们匆忙迎上前,想要解释,但对方根本不给机会。
检查组的人,如同狼群一般,散入各个车间。他们拿着本子和相机,对车间地面上无法避免的油污,对墙上略显陈旧的电线,对仓库里堆放的物料,一一进行着吹毛求疵般的“取证”。
任何一个在老国营工厂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他们口中,都成了“触目惊心”的“重大安全隐患”。
一个小时后,在工厂的会议室里,马副局长将一叠“证据”照片,重重地拍在桌子上。
“李建国同志,你们是怎么搞的!”他的声音严厉而冰冷,“厂区管理混乱,消防设施老旧,生产流程存在重大安全漏洞!我代表联合检查组,现在正式通知你们,鉴于存在如此多的严重问题,我们建议,红星机械厂,必须立刻停产整顿!什么时候整改合格,什么时候再恢复生产!”
“停产整顿”四个字,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在李建国的耳边炸响。他看着对方那不带一丝感情的眼睛,瞬间明白,这不是什么检查,这是赤裸裸的,要将红星厂置于死地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