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方袁术集团因纪灵遭疑而内耗渐起,威胁暂缓。吕布的目光随之东移,落向了与徐州接壤、位于兖州东部的泰山郡一带。那里,山峦叠嶂,地势险要,历来是强人出没、难以管束之地。
如今,盘踞于此的最大势力,便是以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为首的地方豪强武装。他们并非单纯的土匪流寇,而是依托泰山险峻地形和宗族势力,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时人常称之为“泰山贼”或“泰山群豪”。其麾下多有骁勇善战之徒,熟悉地理,来去如风,官方屡次征剿,效果甚微。
在曹操全盛时期,曾对臧霸等人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招抚和压制,使其名义上归附,但实际仍保持高度自治。如今曹操势衰,困守孤城,对泰山郡的控制力已几近于无。而吕布虽据有兖州大部,但其统治核心在西部的濮阳、东郡一带,对于东部边陲的泰山郡,影响力同样有限。
臧霸等人便处于一种微妙的两不相属、待价而沽的状态。他们既畏惧吕布的兵威,又不愿轻易放弃手中的独立权力,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曹操能否死灰复燃,或是其他势力是否会伸出橄榄枝。
“泰山郡,地处兖、徐、青三州交界,乃兵家必争之要冲。臧霸、孙观等辈,拥众数万,皆为剽悍之徒,不可小觑。”议事厅内,陈宫指着地图上的泰山郡区域,面色凝重,“若其倒向曹操,则曹操如得强援,恐难彻底剿灭;若其被袁绍或袁术招揽,则我东部将永无宁日。即便其保持中立,亦是我兖州腹地之一大隐患,使我难以全力应对北面之敌。”
吕布深以为然。他如今北抗袁绍,东防曹操,南边刚稳住袁术,绝不能再允许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尤其是泰山郡这样战略位置重要又拥有相当武装力量的地区。
“强攻山区,损耗必大,且未必能竟全功。”吕布沉吟道,“看来,还需以招抚为主,威慑为辅。”
“主公明见。”李肃立刻接口,对于招降纳叛之事,他向来积极,“肃愿请命,携金帛官诰,前往泰山,说那臧霸来降!彼等山野豪强,所求不过富贵权位,许以高官厚禄,晓以利害,其必心动。”
吕布却摇了摇头:“文优善于辞令,然此番招抚,非比寻常。臧霸等人久据一方,并非无脑之辈,非仅凭口舌金银可动。需派一能代表我之诚意,且熟知当地情势,能与其平等对话之人。”
他的目光扫过麾下文武,最终落在了新近投效的将领张合身上。张合出身冀州,虽非本地人,但久在军旅,对河北、中原各地人物风情有所了解,且其人身手不凡,颇有胆略,足以代表自己的威仪。
“儁乂。”吕布点名。
“末将在!”张合出列拱手。他投效时间不长,正欲立功表现。
“命你为使,精选百名精锐甲士为扈从,携带重金一千斤,锦缎五百匹,并空白告身文书若干,前往泰山郡,招抚臧霸、孙观等众。”吕布下令道,“告知他们,若愿归附,此前罪过,一概不究。臧霸可表为琅琊相,孙观、吴敦、尹礼等皆可为校尉、郡尉,仍许其统领旧部,镇守泰山!只需遵我号令,按时缴纳贡赋,共抗曹贼即可。”
他给出的条件极为优厚,几乎是承认了臧霸等人半独立的地位,只要求名义上的臣服和有限的义务。
“此外,”吕布语气转厉,“也要让他们知道,我并州大军刚刚阵斩淳于琼,大败袁绍!顺我者,富贵可期;逆我者,便如那淳于琼一般下场!何去何从,让他们自己掂量!”
“末将明白!”张合凛然应命,“必不辱使命!”
数日后,张合率领着百人车队,浩浩荡荡却又保持警惕地进入了泰山郡地界。但见山势愈发险峻,道路崎岖,林深草密,确是一处易守难攻的所在。沿途偶有不明身份的骑手远远窥探,显然是臧霸等人的哨探。
张合不以为意,命令队伍打起“吕”字大旗和使节旌节,堂堂正正而行。
行至一处险要山口,忽听一阵号角声响,前方涌出数百兵马,拦住去路。为首一将,身材魁梧,面容粗豪,手持长刀,声如洪钟:“来者何人?擅闯我泰山地界!”
张合毫无惧色,策马向前,朗声道:“我乃奋武将军吕布麾下偏将军张合!奉吕将军之命,特来拜会臧霸臧将军!尔等速去通报!”
那拦路将领见张合气度不凡,兵马精悍,又听闻是吕布使者,不敢怠慢,遣人飞马回报。不多时,回报到来:“大帅有请张将军!”
张合令大部扈从留在山口,自率十余名亲卫,随那引路将领深入山中。七拐八绕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片依山势而建的营寨,虽略显粗犷,却井然有序,守备森严。
在一处宽阔的聚义厅内,张合见到了此行的目标——臧霸。其人约莫三十余岁,肤色黝黑,眼神锐利,带着一股草莽豪雄特有的剽悍与精明。其身旁左右,分别坐着孙观、吴敦、尹礼等头领,皆目光审视地打量着张合。
“张大将军远来辛苦。”臧霸声音沉稳,并未起身,只是抬手示意看座,“不知吕将军派将军前来,所为何事?”他刻意省略了“使”字,略显矜持。
张合不卑不亢,拱手一礼:“奉我主吕将军之命,特来与臧将军及诸位头领,共商大事。”他开门见山,将吕布的条件和盘托出——高官厚禄,承认现状,共抗曹操,同时也隐晦地提及了河内大捷的军威。
听着吕布开出的优厚条件,孙观、吴敦等人眼中不禁露出心动之色。他们割据山林,虽逍遥自在,却也时刻面临着官军围剿和资源匮乏的压力。若能获得正式官身,又有实际地盘和军权,无疑是条极好的出路。
然而,臧霸却显得更为冷静。他沉吟片刻,问道:“吕将军美意,霸心领了。然则,曹操虽困,犹有余力;袁绍在北,虎视眈眈。吕将军虽勇,可能保我泰山兄弟长久安宁否?若他日形势有变,又当如何?”
张合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从容答道:“臧将军所虑,亦在情理之中。然当今天下,能阵斩袁绍大将淳于琼、逼退袁本初兵锋者,除我主吕将军外,尚有几人?曹操新败于徐州,粮尽兵疲,已是自身难保。袁绍新挫,短期难图南下。此正乃英雄择主而事之时也!”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强硬:“况且,将军以为,据守此地,真能长久独立于诸侯之间吗?今日我主遣我来,是念及诸位豪杰本色,不忍刀兵相见。若诸位执意不从,他日大军压境,凭泰山之险,可能挡我并州铁骑与陷阵营之锋?”
软硬兼施,利弊分明。
厅内一时寂静。臧霸目光闪烁,与其他几位头领交换了眼色。他们深知张合所言非虚。吕布的强悍战力天下皆知,如今又新胜袁绍,风头正劲。与其被动等待可能到来的征剿,不如趁现在卖个好价钱。
良久,臧霸终于缓缓起身,对着张合抱拳道:“吕将军威名,霸等素所钦仰。既然将军如此诚意,我等着实不愿与将军为敌。如此,便依将军之言!我臧霸,愿率泰山兄弟,归附吕将军麾下!遵号令,纳贡赋,共讨国贼曹操!”
孙观、吴敦、尹礼等见状,也纷纷起身表态归附。
张合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同样抱拳还礼:“如此甚好!吕将军得诸位豪杰相助,如虎添翼!剿灭曹贼,指日可待!”
当下,双方歃血为盟,张合当场宣读吕布的“任命”,将带来的金帛财物分赏诸头领,皆大欢喜。
张合成功招抚泰山群豪的消息传回濮阳,吕布大喜过望,虽知臧霸等人未必完全可靠,但此举兵不血刃地稳定了兖州东部,极大削弱了曹操潜在的外援,战略意义重大。他立刻兑现承诺,上表朝廷,表臧霸为琅琊相,孙观等人亦各有封赏。
兖州东部的隐患暂时消除,吕布的势力范围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臧霸等人的归附建立在利益和威慑之上,其忠诚度仍需时间与后续的手段来巩固。但无论如何,在与曹操、袁绍的角逐中,吕布又抢先一步,占据了一个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