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了画院调查的纷杂信息、裴昭雪与沈墨卿的推演结果,以及白砚舟和苏九对金线来源的追查,所有的线索,如同百川归海,最终都明确无误地指向了同一个地点——兰若寺。
这座位于姑苏城西郊、看似清静的古老寺庙,供奉着引发一连串诡事的《千佛朝宗图》,其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可疑。白日里,它钟声悠远,香客如织,一派佛门净土的气象;但每当夜幕降临,细雨笼罩,那飞翘的檐角、幽深的殿宇,便仿佛潜藏在阴影里的巨兽,默默注视着姑苏城,散发着令人不安的气息。
裴昭明调阅了姑苏府关于兰若寺的档案,并派精干人手暗中查访。
记录显示,兰若寺历史可追溯至前朝中期,曾几度兴衰,甚至在前朝末年的战乱中一度沦为废墟。
本朝立国后,香火一度寥落,殿宇倾颓,直到约三十年前,一位自称“慧静”的游方僧人至此挂单。
此人不仅精通佛法,还略通医术丹青,更难得的是似乎颇有资财,他出资修缮殿宇,施药救人,逐渐赢得了周边百姓的信赖和官府的认可,寺庙才在他的主持下慢慢恢复生机,直至如今的规模。
“三十年前……时间点上太过巧合。”裴昭雪指尖敲打着档案卷宗,目光锐利,“前朝覆灭,本朝初立,正是新旧交替、鱼龙混杂之时。一幅蕴含秘密的宫廷古画流落民间,被一座由来历不明僧人主持复兴的寺庙收藏……这慧静,绝非普通游僧那么简单。”
裴昭明补充道:“暗访的人回报,寺中一些年长的僧人提及慧静住持的过去,皆语焉不详,只说他佛法高深,于寺有再造之恩。更有趣的是,兰若寺这三十年的香火钱和修缮记录,看似清晰,但有几笔大的支出,来源颇为模糊,像是有人暗中资助。”
沈墨卿听着众人的分析,沉吟道:“那日墨卿在藏经阁感知,除了画作本身的异常,那阁楼整体的‘气韵’也颇为奇特。其内部空间的‘感觉’,与外部所见的结构规模,存在一丝极其微妙的差异,仿佛有什么东西被巧妙地‘隐藏’了起来,与整个寺庙的庄严氛围形成了一种不易察觉的割裂。只是当时光线昏暗,感知不清,但那种不协调感,至今萦绕。”
“不仅仅是空间感,”白砚舟结合金线的调查提出关键一点,“阿卜杜勒说那‘星辰之缕’可用于‘禁锢邪恶’,而沈公子发现画作又被金线‘篡改’与‘封印’。若凶手的动机与画作被掩盖的秘密相关,那么,进行这种涉及前朝秘辛、需要绝对隐蔽的‘工作’,或者隐藏相关证据和人员的最佳地点,无疑就是看管画作的兰若寺内部!借着日常的香火诵经之声,以及寺庙本身的庄严气氛,来掩盖其下的蹊跷与黑暗,简直是天衣无缝的伪装!”
这个推断合情合理,让所有线索瞬间串联起来。
香火鼎盛是表象,用以掩盖其下可能进行的诡秘勾当;佛门清净是外衣,包裹着不为人知的黑暗与秘密。
慧静住持那慈眉善目的背后,恐怕隐藏着惊人的真相。
“不能再等了,必须主动出击。”
裴昭雪决断道,眼神如冰,“必须夜探兰若寺,而且目标明确——藏经阁!重点检查沈公子感知异常的区域,寻找暗室机关!至于慧静住持那边,先不要打草惊蛇,但要加派人手严密监控其动向!”
一场针对这座古老寺庙的秘密探查,在夜色掩护下,悄然部署。
众人都预感到,他们正在接近真相的核心,而那核心处隐藏的,可能是远超他们想象的、交织着前朝今代、佛法与阴谋的惊人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