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钟楼。
得到了兄长裴昭明从官场角度提供的动机支撑,以及白砚舟从生理层面提供的证据支持,裴昭雪心中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如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那口作为凶器核心的青铜古钟。
她再次带着白砚舟、苏九,以及几名精干的刑部差役,登上了这座巍峨的钟楼。
此次前来,目标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找出这口钟能发出致命声波的秘密。
钟楼内部空间比从外部看更为宽敞,木质的楼梯和地板因为年代久远,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那口巨大的青铜钟静默地悬挂在中央粗壮的横梁上,钟体呈现出深沉的青黑色,上面覆盖着繁复的纹路,平日里看来是庄严肃穆的经文与佛像,此刻在众人眼中,却仿佛潜藏着无尽的杀机。
“分头检查。”裴昭雪下令,“重点查看钟身内外所有纹路,看是否有非佛经、非装饰性的特殊符号或图案!检查钟杵,看是否有磨损异常或附着物!检查钟楼的结构,看是否有隐藏的共鸣腔或机关!”
众人领命,立刻行动起来。
差役们负责检查建筑结构,白砚舟和苏九则重点检查钟杵和钟身下部易于接触的区域。
裴昭雪则仰起头,仔细地、一寸一寸地审视着那巨大钟体内壁的纹路。
阳光从钟楼高处的窗棂照射进来,在钟体内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让人搬来梯子,亲自攀爬上去,近距离观察。
手指拂过冰冷粗糙的青铜表面,那些熟悉的经文仿佛在指尖流淌。
然而,当她移动到钟体内部靠近顶部,一个通常被阴影笼罩、极难被察觉的区域时,她的动作猛地顿住了。
这里的纹路,与周围庄重的佛经截然不同!
那是一些更为古老、更为抽象的符号,由无数细密的、如同波浪又如同奇异文字的线条构成,它们并非随意镌刻,而是以一种奇特的韵律和规律,环绕着钟顶内部中心的一个点分布。
这些符号的风格……与那本蓝色笔记中描绘的图案,与玉扳指、残帛上的神秘符号,隐隐有着同源的气息!
“找到了!”裴昭雪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白砚舟和苏九闻声立刻赶来,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也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这些符号……绝非梵文,也非中原任何已知的乐谱或装饰纹样。”
白砚舟凝神道,“它们更像是一种……记录特定振动频率或声波模式的密码!”
苏九则用带来的拓印工具,小心翼翼地将这部分纹路拓印下来。
“这些纹路的深浅、间距、走向,都可能蕴含着信息。需要带回去与那本笔记仔细比对研究。”
“还有这里,”一名负责检查钟杵的差役也喊道,“钟杵的头部,有极其细微的、不同于正常撞击的磨损痕迹,而且,似乎残留着一点点……极淡的粉末!”
苏九立刻上前,用棉签采集了那点微乎其微的粉末样本。
裴昭雪从梯子上下来,心中豁然开朗。
这口钟,果然被动了手脚!
内部镌刻的古老乐律符号,很可能是一种声学结构,能引导敲击产生特定的、包含致命次声波的复合声音。
而钟杵上残留的粉末,极有可能就是凶手用来涂抹钟杵、进一步调整或激发这种特殊声波的关键药粉!
凶手,必然是一个精通前朝乐律、深谙声波奥秘,并且能自由接触这口钟和钟杵的人!
是那个蓝色笔记的主人?还是那个看似与世无争的聋哑扫地僧?或者……另有其人?
就在众人沉浸在发现关键线索的兴奋中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下传来。
一名留守寺内调查的刑部暗探气喘吁吁地跑上来,脸色苍白地禀报:“裴……裴少卿!不好了!我们刚查到,吏部右侍郎刘大人,今日午后也来了护国寺,此刻正在西厢禅房休息!而……而负责暗中监视那名聋哑扫地僧的兄弟回报,一炷香前,看到那老僧……曾在那刘大人禅房附近停留过片刻!”
裴昭雪脸色骤变!
吏部右侍郎!同样是朝廷重臣!
而且,据裴昭明之前传来的消息,这位刘侍郎,当年也曾以文书官的身份,参与过南疆黑巫部的清剿!
凶手的下一个目标,已经锁定!
“立刻去西厢禅房!封锁所有通往钟楼的道路!严密监控那个扫地僧!”
裴昭雪厉声下令,率先冲下钟楼。
然而,他们还是晚了一步。
就在他们刚刚冲出钟楼,尚未赶到西厢禅房区域时——
“当——!”
那熟悉而恐怖的钟声,再次毫无征兆地,响彻了整个护国寺!
此时,距离子时,尚有半个时辰!
凶手,竟然改变了作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