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砚舟在北山废村遇袭,虽惊险脱身,却无疑证实了北山区域,特别是与“黑水峪”泄洪区相关的废村、古井乃至碧凝潭,与连环溺亡案有着至关重要的关联。
凶手及其所属的“玄鹤卫”水部势力,在此地经营已久,且反应迅速,手段狠辣。
裴昭雪接到白砚舟传回的消息,既忧心其安危,又为线索的明确而振奋。
她立刻加派得力人手,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捕头带队,秘密前往北山废村,一方面接应白砚舟等人回城,另一方面对废村古井及周边进行更彻底的搜查和长期监视,希望能发现更多凶手遗留的痕迹,或者守株待兔,等待其再次现身。
同时,白砚舟带回的杀手尸体、其身上的简化水波纹刺青、以及那包神秘的暗绿色粉末,都成为了新的物证。
经过初步检验,那绿色粉末带有强烈的腥气和水汽,成分复杂,似乎混合了多种水生植物和矿物的提取物,具体作用尚不明确,但极可能与“咒印”的绘制或激发有关。
然而,北山废村似乎只是凶手活动的一个边缘据点,并非核心。
裴昭雪判断,凶手的主要精力,或者说其阴谋的核心,依然围绕着运河本身。
那尊出水的“铁牛角”是关键信物,而凶手的行动,无论是杀人制造恐慌,还是可能存在的其他图谋,都离不开运河的水文环境。
她重新梳理所有线索,目光再次落回了运河河道本身。
老漕工曾提及“龙王怒”,而运河沿线,确实存在一些供奉龙王的庙宇,只是随着漕运管理日益官方化,许多古老的民间祭祀场所早已荒废。
“顺流而上,查找运河沿线,特别是靠近黑水峪泄洪区下游方向的废弃龙王庙。”
裴昭雪下达了新的指令,“凶手需要据点进行秘密活动,需要靠近水源,需要一定的隐蔽性,这些废弃的庙宇,是绝佳的选择。”
调查人员沿运河向上游搜寻,果然,在距离汴京码头约三十里外,一处河道转弯、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湾旁,发现了一座早已破败不堪的龙王庙。
庙宇半掩在荒草和芦苇丛中,断壁残垣,瓦砾遍地,看起来已废弃多年。
但细心的探子回报,庙宇周围发现的脚印却并非全是旧的,有一些相对新鲜的痕迹,似乎近期有人出入。
而且,在庙门内侧,发现了一点不易察觉的、与赵四手中碎布颜色相似的暗红色织物纤维!
裴昭雪闻讯,决定亲自前往查探。
她与裴昭明、以及伤势已无大碍的白砚舟,在一队精锐护卫的簇拥下,乘船抵达了这处河湾。
弃舟登岸,走近那座龙王庙,一股荒凉、破败、带着水腥气的味道扑面而来。庙宇的牌匾早已不知所踪,只剩下光秃秃的门楣。
木门歪斜,其上蛛网密布。
护卫们先行进入,确认没有明显的机关埋伏后,裴昭雪等人才踏入庙内。
庙内光线昏暗,神像倒塌,供桌腐烂,地面上积着厚厚的灰尘。
然而,在灰尘之上,确实可以看到一些杂乱的脚印,通往庙宇的后殿方向。
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过前殿,来到后殿。后殿比前殿更加阴暗潮湿,墙壁上爬满了滑腻的苔藓。
而就在这里,他们发现了明显的、近期有人活动过的痕迹!
殿中央的地面被打扫出一片相对干净的区域,地面上用白色的石子,摆放着一个直径约丈许的圆形图案!
那图案的核心,正是他们熟悉的水波纹!
而水波纹周围,则用更小的石子和一些不知名的黑色颗粒,拼凑出了更加复杂的、与死者身上隐藏图案相似的纹路!
这俨然是一个放大版的、用于某种仪式的“咒印”阵法!
在阵法旁边,还散落着几个陶罐,罐底残留着一些暗绿色的粉末,与白砚舟从杀手身上找到的粉末气味一致。
墙角则堆放着一些奇怪的物品:有晒干的、形态奇特的水草,有颜色暗沉的鹅卵石,还有一些刻满了扭曲符号的木片。
“这里……是凶手绘制‘咒印’,或者进行某种仪式的祭坛!”
白砚舟蹲下身,仔细检查那些白色石子和黑色颗粒,“白色的是河边常见的石英石,黑色……似乎是某种矿石的碎粒,带有微弱的磁性。”
裴昭明则更关注那些刻符木片,他拿起一片,触手冰凉,上面的符号歪歪扭扭,充满了原始和野蛮的气息,与他所知的任何文字都不同,但隐隐透出一股不祥。
“这些符号,充满恶意,绝非善类。”
裴昭雪环顾这座阴森的废弃庙宇,感受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令人心悸的力量残余。
凶手在此地秘密活动,布置祭坛,演练咒印,其谋划绝非小可。
这龙王庙,绝非终点,而是通往更深黑暗的一个入口。顺着这条线索,他们或许能摸清凶手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