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槐下许同心,匠心伴此生
周凯离开清溪村后,夏夏和陆时衍的感情在日常的非遗协作中愈发深厚。转眼到了七夕,村里的老槐树又开满了细碎的白花,风一吹,花瓣落在作坊的竹丝上,像撒了层雪。陈爷爷看着树下并肩整理竹编图纸的两人,悄悄对李婶说:“这棵老槐树可是咱村的‘姻缘树’,当年俺和老婆子就是在这树下定的情,现在该轮到夏夏丫头和时衍了。”
七夕当晚,非遗小课堂的孩子们偷偷策划了一场 “惊喜”。阿瑶和小宇带着几个孩子,用竹丝编了串 “鹊桥风铃”,挂在老槐树的枝桠上,还在树下摆了一圈用体验包剩余竹料做的小灯笼,点亮后暖黄的光映着槐花,格外浪漫。
“夏夏老师,陆老师,快来看我们编的风铃!” 阿瑶拉着两人跑到树下,小灯笼的光刚好照亮陆时衍眼底的温柔。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用修符 “百子图” 屏风剩下的老竹丝,编了枚环形的 “同心扣”,扣心嵌着两颗小小的铜铃 —— 正是之前阿瑶 “鹊桥铜铃挂” 的缩小版。
“夏夏,” 陆时衍单膝跪地,声音比平时更郑重,“第一次在博物馆见你,你蹲在残片前研究纹样的样子,我就记在了心里。后来在清溪村,看你为了体验包和村民们争论,为了孩子们的创意熬夜改图纸,我才明白,你不仅是我非遗路上的伙伴,更是我想共度一生的人。这棵姻缘树下,我想问问你,愿意嫁给我吗?”
夏夏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手里攥着被风吹落的槐花瓣,点头的动作快得让陆时衍都没反应过来。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阿瑶抱着她的腿喊:“夏夏老师要当陆老师的新娘啦!以后我们可以编‘婚礼竹编’送给你们!”
陈爷爷和李婶也从暗处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红枣桂圆粥。“丫头,这是咱村的规矩,喝了这碗粥,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和和美美。” 陈爷爷把粥递给夏夏,眼里满是欣慰,“当年俺和老婆子在这树下,也喝了一碗这样的粥,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陆时衍帮夏夏擦去眼泪,接过粥碗,用勺子喂她喝了一口,自己也跟着尝了尝。甜糯的粥香混着槐花的清香,在舌尖散开,像极了此刻的心情。他把 “同心扣” 戴在夏夏的手上,竹丝的温润贴着皮肤,铜铃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这同心扣是用老竹丝编的,象征着咱们的感情能像老竹一样坚韧;嵌的铜铃,是阿瑶他们喜欢的元素,也代表着咱们和清溪村的联结。” 陆时衍握着她的手,指腹摩挲着竹编纹路,“以后不管是修复文物,还是做非遗项目,我都想和你一起,在这棵树下,在清溪村,把日子过成咱们喜欢的样子。”
夏夏靠在他怀里,看着树下的小灯笼和 “鹊桥风铃”,突然想起第一次来清溪村的场景 —— 那时她还说着 “绝不谈恋爱”,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一生的归宿,遇到一群像家人一样的村民,遇到值得用一生去守护的非遗事业。
孩子们围着两人,唱起了村里的童谣,歌词是阿瑶改编的:“槐花开,风铃响,夏夏老师嫁新郎;竹丝编,同心扣,非遗路上一起走……” 歌声在夜色里飘得很远,连天上的月亮都好像变得更圆了。
后来,夏夏和陆时衍在这棵老槐树下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华丽的婚纱礼服,夏夏穿着李婶织的棉布裙,头上插着用竹丝和槐花编的头饰;陆时衍穿着平时的休闲装,胸前别着阿瑶编的 “竹编新郎” 小挂件。村民们凑在一起,用竹编拼了个 “囍” 字挂在树上,体验包的小灯笼挂满了整个院子,连博物馆的周凯都特意赶来,笑着说:“这次可不会认错谁是‘真新娘’了!”
婚礼结束后,夏夏和陆时衍并肩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握着彼此的手,同心扣上的铜铃偶尔发出轻响。“你说,咱们以后会不会像陈爷爷和陈奶奶一样,在这树下待几十年?” 夏夏轻声问。
陆时衍吻了吻她的额头,目光落在远处亮着灯的作坊:“会的。咱们还要一起教孩子们编竹编,一起修复更多的文物,一起把清溪村的非遗产业做得更好。等咱们老了,就坐在这树下,看孩子们像阿瑶他们一样,为非遗努力,为生活欢笑。”
槐花又落了下来,落在两人的发间、肩上,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夏夏知道,这棵姻缘树不仅见证了她和陆时衍的爱情,更见证了清溪村非遗传承的温度 —— 这份爱情,这份事业,这份情谊,会像老槐树的根一样,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在时光的滋养下,长出岁岁年年的美好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