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咚咚地敲起了门。
“师兄,有人在家吗?是我,何大清!”
里面传来了脚步声,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走了出来。
“师弟,你回来啦!”
这位老者名叫徐青山,是四九城里有名的厨师,尤其是川菜,做得那叫一个正宗。
傻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在这儿跟徐青山学了两三年的厨艺,这才混上了食堂大厨的位置,可见徐青山的厨艺有多高。
“师、师傅!”傻柱往前迈了一步,低着头小声说道。
“八年没见,你长进不少。
进来再说吧!”徐青山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满。
“这是雨水吧?都这么大了,真不错!还记得你小时候还是个小不点儿呢!”
看到何雨水,徐青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满是宠溺,显然是个宠女儿的人。
“徐爷爷好!”何雨水甜甜地笑着。
“好,好!爷爷好着呢!雨水还是跟以前一样会说话!”
进屋后,徐青山的老伴叶晴走了出来,笑着跟傻柱和雨水打招呼,眼里满是心疼。
“柱子来了,雨水也来了!八年没见,小丫头越长越水灵了!”
“徐奶奶!”何雨水继续甜言蜜语。
“真乖!上初中了吧?”叶晴走到何雨水面前,从兜里掏出几颗大白兔奶糖递给她,笑着说:
“吃吧,小丫头,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了!”
何雨水的眼睛一亮:“谢谢徐奶奶!”
两人说话的功夫,傻柱扑通一声跪在了徐青山面前,一脸诚恳地说:“师傅,我知道错了!”
“起来吧,你小子的名声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也没少吃苦,能醒过来就好。”徐青山依旧不高兴。
这小子仗着自己有点厨艺天赋,何大清走后,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就不来了。
那时候这小子脑子也不灵光,自己跑去四合院找他们,还帮着易中海那些人。
估计是被忽悠瘸了,现在倒是好了,眼神清亮,说话也有分寸,不像以前那么傻了,徐青山还算满意。
“柱子,你师父都让你起来了,快起来吧!”叶晴着急地拉起地上的傻柱。
傻柱那小子的名声传开后,她们本想帮帮他,可那时候傻柱被易中海骗得团团转,啥也不明白。
她们也没办法,只能在家里干着急,还好傻柱最后醒悟了。
“起来吧!”徐青山说完这句话,傻柱才站起身来。
“去厨房炒几个菜,我跟你爹喝两杯!”徐青山接着说。
傻柱走进厨房,他知道徐青山这是想看看他手艺咋样。
房间里,何大清和徐青山聊着天,叶晴和何雨水说着话,气氛十分融洽。
半小时后,厨房里飘出一股诱人的香味,徐青山满意地点了点头。
“八年没见,这小子厨艺长进不少!”随即他又摇了摇头,“要是当年他不走,再多待会儿……”
“这厨艺早就比现在强多了!”
何大清连连点头:“是!傻柱这小子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味道在你那儿也就算个中等,真想成为大厨,还得再磨练!”何大清感慨道。
“已经晚了!”
这时,傻柱手里端着几道家常小菜走了出来,有香喷喷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还有清脆爽口的清炒土豆丝。
何大清、徐青山他们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随后就把筷子放下了。
徐青山一脸淡定地说:“你这手艺都能当大厨了,过几天我给你办个出师宴,省得你在外面给我丢脸!”
傻柱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师兄,我马上就要走了,以后还得你多照应照应柱子。”傻柱说道。
“就怕人家不让我管呐!”徐青山回道。
“不会不会,师傅!我现在可不是以前的我了!”傻柱赶忙解释。
何雨水接着话茬说:“徐爷爷,您可得帮我哥把关,不然他欺负我,我还得找您告状呢!”
“放心吧!他要是再欺负你,我就打断他的腿!”徐青山瞪大眼睛说道。
“徐爷爷,现在我哥可不是我对手了,我现在可是明劲高手,对付他轻轻松松!”何雨水得意地说。
“明劲?雨水,你真的进明劲了?”徐青山惊讶得眼睛瞪得圆圆的。
他立刻看向何大清,想确认这话是不是真的。
何大清无奈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这丫头才用了几个月就进了明劲,比我们……”
徐青山和何大清是师兄弟,当年何大清去学国术,他也跟着去了。
两人白天工作,晚上练功,坚持了一年多都没能进明劲。
虽然身体强壮了些,但一年下来还是没能入门,最后只好作罢。
教他们的国术老师说,他们年纪大了,别说一年,就是三年也不一定能入门,让他们别白费力气了。
所以他们只好退出了那个曾经让他们热血沸腾的圈子。
现在听说何雨水短短几个月就突破明劲,他们心里又惊讶又复杂,只能感叹一声。
“雨水,你的天赋真不错!”
“好什么好!还不是因为院子里的人帮忙!”何大清没好气地说。
何大清没等徐青山问,就把李元华帮助何雨水的事情说了出来。
徐青山一听,更加震惊了,能让一个普通人三个月内进入明劲,李元华得有多厉害?
显然,这人绝对是国术界的大佬。
“雨水这丫头运气真好,误打误撞进了李元华家!”
“以后有李元华罩着,雨水的路肯定比柱子好走多了。”
“我也这么觉得,李家小子不简单,雨水这是傍上大腿了。”
四合院里,一个大妈看了看时间,快到十点时,来到了聋老太门前。
“老太太起来了没?”
“起来了,咱们走吧!”聋老太穿着一身新衣服,但身上的味道还是掩盖不住。
大妈早就习惯了,两人立刻朝街道办走去,想找一个合适的孤儿,那边肯定有不少门路。
正好这也是好事,王主任肯定会优先帮忙。
两人到了街道办,一说情况,王主任立刻笑了起来。
“秀英!你来得正好,我这儿正好有几个没爹没妈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挺老实的,以后给你养老肯定没问题!”
王主任热情地拉着一大妈往一个地方走,很快就来到了一座四合院前。
她笑着解释:“这院子里住的都是附近没爹没妈的孤儿,我们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就让他们住在这里。”
“最小的四岁,最大的十一岁!你要嫌大的可以领小的,到时候有你教着,孩子肯定孝顺你!”
王主任推开门,几个脸色蜡黄的孩子立刻跑了出来,一脸期待地看着王主任和大妈。
“王婶婶,你咋这时候来了?还不到饭点儿呢!”一个孩子满脸疑惑地问。
“这是隔壁院的大妈,她老伴儿不在了,打算领养你们中的一个给她养老呢!”王主任笑着解释道。
这话一说,几个孩子立刻用期盼的眼神盯着大妈。
大妈望着这些乖巧伶俐的孩子,心里软绵绵的,恨不得全带回家。
可惜条件不允许,只能带一个,眼里不由得露出一丝遗憾。
“孩子们,对不起,大妈能力有限,只能收养一个!”
“没关系的婶婶!这年头,能活着就挺好!”一个稍大的孩子淡淡地笑着回答。
大妈听了心里更不是滋味。
这时,聋老太的眼神锐利如鹰,在孩子们身上扫来扫去,很快锁定在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孩子身上。
这孩子瘦小,眼神清澈而坚定,比同龄孩子显得成熟许多。
聋老太眼睛一亮,伸手一指:“秀英!就选那个孩子!”
王主任连忙把那个孩子拉过来,笑着介绍:“老太太,您眼光真好,这孩子父母都没了,家里就剩他一个,特别听话懂事。”
“他叫陈平安!”王主任补充道。
“陈平安!安安!这名字好!我就要他了!”大妈满意地点头。
王主任也高兴地说:“行!我这就带你们去办户口,平安,以后这位女士就是你娘了!”
“我不想改名字!”陈平安小声但坚定地说。
“不改就不改!反正你家里就剩你和你娘了,当个好孩子,孝顺你娘就行!”聋老太插话道。
“好!不让我改名字,我以后一定好好孝顺娘!”
“真懂事!真听话!秀英,带着平安去办手续吧!”聋老太满意地点头。
“行!平安,咱们走吧!”大妈牵着陈平安的手,眼里满是疼爱。
“好的!娘!”
王主任在前面引路,一切顺利,不到十分钟,大妈就拿着陈平安的户口本回到了四合院。
等李元华和工人们回来,看到这个孩子脸色发黄但精神不错,还特别听话,都非常满意。
尤其是李元华他们,再看一眼,小男孩已经开始帮大妈打扫卫生,纷纷夸赞起来:
“这孩子真不错,听话懂事,一来就知道干活!”
“眼睛清亮,有志气,将来肯定有出息!”
“比棒梗强多了!”
秦淮如在人群中听着大家夸赞,心里一阵绞痛,看看大妈家那听话的孩子,再看看自家的棒梗,根本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