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的冬日,鸣沙山的沙粒在西北风里打着旋,落在莫高窟的崖壁上,积起薄薄一层金黄。林晚站在九层楼前,望着崖壁上密密麻麻的洞窟,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细腻的“纸墨灵气”——与甲骨的刻痕感、青铜的金属感都不同,这股灵气像晒干的胡杨木般温润,又带着墨汁的清苦,是敦煌遗书特有的气息。
“我们要找的是‘西周西域交流文书’,共8卷,根据青铜车辙的线索,应该藏在莫高窟‘北窟区’的302号窟里。”顾倾城展开一张泛黄的《莫高窟洞窟分布图》,指尖在北窟区的位置圈了圈,“这些文书是西周使者出使西域时记录的沿途见闻,包括部落分布、物产交易,甚至可能有早期丝路的路线图。民国时期,302号窟曾被考古队发现过,但当时只清理出2卷汉代文书,西周文书因为藏在洞窟顶部的‘暗格’里,一直没被发现。”
莫高窟文物保护所的老张,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满是担忧:“画皮组织的人已经在北窟区晃了好几天了。这个组织最擅长‘以假换真’,去年他们用高仿的唐代《金刚经》残卷,换走了藏经洞出土的真迹,直到三个月后才被发现。他们的首领‘画姐’,据说以前是做文物修复的,仿造的文书连碳十四检测都能骗过。”
老张领着三人走到北窟区的入口,这里用铁丝网围着,门口还贴着“文物修复中,禁止入内”的告示。“这是我们故意贴的,就是为了引画皮组织上钩。”老张压低声音,“302号窟的暗格位置,只有我和所长知道,但画皮组织肯定有内鬼,已经查到了大概范围,最近一直在试图破解暗格的机关。”
林晚透过铁丝网,望向302号窟的方向,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红光晕——她清晰地感应到,洞窟里有两股灵气,一股是古老的纸墨灵气,另一股则带着现代化学颜料的刺鼻气息,显然是画皮组织的仿品。
“他们已经在里面放了仿品。”林晚说,“而且暗格的机关应该已经被他们触动了,我能感应到里面的‘流沙封门’装置,一旦打开暗格,流沙会瞬间填满暗格,毁掉里面的真文书。”
顾倾城立刻从背包里拿出“洞窟探测仪”,仪器的探头对准302号窟,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洞窟内部的结构:顶部有一个约1平方米的暗格,暗格下方连接着流沙通道,通道里有一个细微的“触发点”,显然是画皮组织设下的陷阱。
“我们得从洞窟的侧面打一个‘辅助通道’,绕开流沙触发点,直接进入暗格。”老张说,“但画皮组织肯定在周围布了眼线,我们的动作要快,不能被他们发现。”
当天下午,趁着风沙最大的时候,四人带着考古工具,从北窟区的侧面潜入。风沙打着旋掠过崖壁,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302号窟的门虚掩着,显然是画皮组织故意留的。走进洞窟,里面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化学颜料味,地上散落着几张仿造的文书残片,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匆忙仿造的。
“小心脚下的地砖。”老张指着地面,“第三块地砖是‘翻板陷阱’,下面是空的,踩错了会掉进‘沙坑’。”他领着三人,小心翼翼地绕过翻板,来到洞窟顶部的暗格下方。
顾倾城用探测仪对准暗格,屏幕上显示:“暗格内有8卷文书,左侧3卷为仿品,右侧5卷为真迹,流沙触发点在暗格中央,距离真迹仅10厘米。”
“画皮组织想让我们以为左侧的是真迹,一拿就触发流沙,毁掉右侧的真文书。”林晚说,“我们得用‘灵气牵引术’,先把真文书从暗格里拉出来,再处理仿品。”
她将聚灵玉佩贴在暗格下方的崖壁上,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将灵气注入暗格。很快,暗格内传来“沙沙”的声响,5卷泛黄的文书缓缓从暗格右侧滑出,落在顾倾城提前铺好的丝绒布上。
就在这时,洞窟门口突然传来脚步声,画姐带着四个手下,举着手电筒走了进来:“果然没猜错,你们找到了真文书!把文书交出来,我可以让你们活着离开。”
画姐穿着一身黑色的风衣,脸上戴着墨镜,手里拿着一把匕首,匕首上还沾着淡淡的颜料——显然是刚仿造完文书。她的手下个个身材高大,手里拿着铁棍,朝着四人围过来。
“这些文书是国家文物,你休想带走!”老张怒喝一声,从背包里掏出“防狼喷雾”,对准画姐的手下。
画姐冷笑一声:“国家文物?在我眼里,只有能卖钱的才是好东西!”她挥了挥手,手下们立刻冲上来,铁棍朝着林晚手里的文书砸去。
林晚立刻将文书交给顾倾城,让她和老张先撤离,自己则留下来挡住画姐的手下。她将聚灵玉佩的灵气凝聚成一道淡红色屏障,挡住铁棍的攻击,屏障与铁棍碰撞,发出“当”的一声脆响,铁棍被弹开,画姐的手下踉跄着后退了几步。
画姐见手下拿不下林晚,亲自冲上来,匕首朝着林晚的胸口刺去。林晚侧身躲开,同时用灵气光刃朝着画姐的手腕劈去,画姐的匕首掉在地上,手腕上留下一道浅浅的伤口。
“你们跑不了!”画姐气急败坏,从腰间掏出一个黑色的东西——是“烟雾弹”,她拉开引线,烟雾弹掉在地上,黑色的烟雾瞬间弥漫开来,挡住了林晚的视线。
等烟雾散去,画姐和她的手下已经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地上的几支铁棍和仿造的文书残片。林晚立刻追出洞窟,却只看到远处沙漠里扬起的沙尘,画姐他们已经开车逃跑了。
顾倾城和老张拿着真文书,从辅助通道走了出来:“还好文书没被他们抢走!这些文书上的文字,果然是西周时期的甲骨文,记录的都是西域的情况!”
林晚接过文书,聚灵玉佩与文书产生强烈的共振,她的左眼泛起淡蓝光晕,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模糊的画面——西周使者骑着骆驼,沿着沙漠中的古道,朝着西域的方向而去,古道旁还立着几块石碑。
“文书上提到了‘阳关古道’,说那里有‘石碑记’,应该是西周时期立的‘丝路界碑’。”林晚说,“画皮组织肯定也看到了这段记载,他们会去阳关古道找界碑的!”
老张立刻拿出手机,联系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阳关古道那边我熟,明天我带你们去!一定要赶在画皮组织前面找到界碑!”
夕阳西下,鸣沙山的沙粒被染成金红色,莫高窟的崖壁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严。林晚和顾倾城站在九层楼前,手里拿着西周文书,心中充满了期待。从殷墟的甲骨到岐山的青铜车马,再到敦煌的西周文书,内陆寻珍的旅程越来越精彩,而阳关古道的丝路界碑,正等待着他们去发现。
“下一站,阳关古道。”顾倾城说,眼神中满是坚定。
林晚点点头,聚灵玉佩已经感应到了阳关古道方向传来的“石碑灵气”:“我们一定要找到界碑,守护好这段早期丝路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