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马寺卿系大明帝国特意设置的管理官营牧马事务机构的长官。帝国中央设立太仆寺与苑马寺,分别掌管马政,其中苑马寺专门负责养马事宜。苑马寺卿周文兴对王希孟犯错后前往京城请罪一事深感惋惜,然而对自身未来并不担忧。他并未投靠山士奇,而是选择投靠礼贤下士的西域忠顺王梁中书,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在大明钦差宣旨之前,梁中书一直对周文兴极为信任。听闻朝廷旨意以及花荣等人对朝廷的描述后,为表忠诚,周文兴于当晚前往西域忠顺王府商议圣旨相关事宜。然而抵达王府后,他才发觉自己考虑得过于简单,虽自觉来得较早,但王府内已然聚集了众多梁中书派系的官员。结党营私虽属大罪,却是朝廷构成的一部分,为保障官员利益和话语权,若无结党营私之举,何来百官响应。故而,周文兴仅对自己来得稍晚略感遗憾,并不感到惧怕。
“……王爷,您的意思是我们也要前往大明朝廷任职为官吗?”
“自然如此。否则,难道你们还想如那些无用的安南族人一般,浑浑噩噩、坐吃山空不成?身为朝廷官员,为朝廷尽心效力本就是我们应尽之职责。如今京城朝廷竟被一介女流扰乱,我们又岂能坐视不管。”
“啊?”
刚刚入座,便听闻西域忠顺王梁中书这番宣言式的话语,周文兴顿时惊愕得张大了嘴巴,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
毕竟,周文兴虽只是品级处于中流的正四品苑马寺卿,不能说他没有进取之心,但他着实未曾料到,西域忠顺王梁中书竟会在此时就做出要带他们前往大明朝廷为官的决定。
或许西域忠顺王梁中书说话时还带有些许酒意,但周文兴并不认为这是酒后胡言。
周文兴虽只是因突然听到西域忠顺王梁中书的宣言而感到吃惊,然而由于室内极为安静,他的惊呼声格外清晰。
在满室的寂静中,听到声响,西域忠顺王梁中书略带不满地转过脸来。看到发声之人是苑马寺卿周文兴,他皱了皱眉头,说道:“周大人,你认为本王的话有何不妥之处吗?”
“这个,下官不敢……”
周文兴根本未曾听到西域忠顺王等人此前的交谈,对于自己突然被西域忠顺王点到一事,他在吃惊之余,又有些无奈。
然而,西域忠顺王梁中书并未轻易宽宥周文兴,言辞道:“不敢?周大人此刻还言不敢。既然周大人已投身本王麾下,自应直言无隐,本王并非听不进谏言之人。那么,周大人不妨说说,究竟认为本王所言何处有失妥当。”
这如何又成了不妥之处?
周文兴心中暗自腹诽,然而面对诸多官员以及西域忠顺王梁中书投来的目光,他亦不敢推诿称不知情。
周文兴先审慎思忖了一番自己所听闻的寥寥数语,而后说道:“王爷,下官并非认为我等不应前往京城朝廷任职为官,而是觉得我等似不应在此时便怀揣改变朝廷之念前去赴任。毕竟,即便我等入朝为官,即便能获朝廷重用,归根结底,我等亦只是初入朝堂之新人。”
“倘若我等一入朝廷便急于彰显某种主张,恐反会引发朝廷之反感。”
…… ,……
短暂缄默之后,旋即有大臣称:“周大人所言甚是。虽然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于朝中干预政事之行为确有悖于女子之三从四德,但若朝中大臣皆能容忍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此举,我等并非不可前往朝廷任职为官,却也不宜操之过急。”
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于朝中干预政事?
闻此语,周文兴方知晓西域忠顺王梁中书与大臣们所议内容,遂对梁中书是否真醉产生疑虑。
盖因,即便西域忠顺王梁中书确有带官员赴朝廷供职之念,亦不应将目标锁定于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锁定于一女子身上。
皱了皱眉,并非是说周文兴和大臣们的话有什么不对,而是想起今日在殿中被神龙教弟子以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名义压制的不满,梁中书说道:“周大人的话语虽然有一定道理,可即便不是前往朝廷与大明乐安长公主朱徽媞作对,为了早一步把握朝中形势,本王认为我们也该早日前往京城摸清状况再说。”
“王爷,若仅旨在探查状况,下官以为不宜操之过急,尤其是王爷需保持沉稳。”
周文兴作为新近效命于西域忠顺王的官员,深知自身应把握每一次展现才能的契机。故而,尽管周文兴并不明楚西域忠顺王梁中书如此急切的缘由,但这并不影响他即刻出言劝阻。
王府侍卫长兼安宁卫首领卜烟帖木儿见周文兴又欲彰显自身,便说道:“周大人,为何您总是反对王爷入朝任职?莫非您期望王爷留驻安南城,与那些碌碌无为的安南族人共处?”
卜烟帖木儿对周文兴心怀不满亦属常理。作为王府侍卫长与安宁卫首领,卜烟帖木儿不仅需时刻展现对西域忠顺王梁中书的支持,更不容许周文兴这样的“新进者”抢占风头。
被卜烟帖木儿的言辞一激,周文兴略显窘迫地回应道:“卜烟首领言辞过重了,下官并非反对王爷入朝任职。以王爷于安南城的身份,若急且入朝,且不说朝廷是否会对王爷的意图存疑,即便朝廷有心安置,恐也难以周全,反倒会使王爷入朝后陷入困境。”
“陷入困境?周大人莫非认为王爷是无能之辈?”
“况且,安南城距京城路途遥远,虽王爷此刻启程确显仓促,但朝廷定能在王爷抵达京城前获此讯息。朝廷既已提前知晓,又怎会不预先做好安置。若不如此,又何以安抚安南城众多官员入朝效力之心。”
“故而微臣认为,王爷不仅应当前往朝中任职,且宜尽早前往。”
随着卜烟帖木儿势力渐盛,周文兴的目光即刻变得黯淡,西域忠顺王梁中书则颇为振奋,言道:“拓跋卿所言极是。以本王的身份,只要自安南城启程,想必不久朝廷便会获悉本王率群臣赴朝中为官之消息,朝廷又怎会不提前对本王进行安置。”
“若不如此,朝廷又何以彰显对我安南城官员的重用。”
“王爷睿智……”
“王爷英明……”
见西域忠顺王梁中书已决意前往朝中为官,众多官员便不再做无谓之劝阻,皆高声庆贺。
同样处于庆贺氛围中,周文兴心中却泛起一丝惊惶。
周文兴虽不知其他官员是否有相同经历,但在他正式与王希孟辞行时,王希孟曾特意叮嘱他,若不打算与王希孟一同前往大明朝廷试探任官之可能,便尽量不要急于赴朝廷为官。
在王希孟看来,大明朝廷既潜藏着诸多机遇,亦隐藏着不少危机。
当然,在当下的氛围中,周文兴绝无可能再道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