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上林苑的太子六部建设一事,将由工部六司中的墨家弟子共同承担。”
“待上林苑太子六部建成之后,工部六司便可依原定分工,各归其位,各司其职。”
“听清楚了吗?”
太子扶苏目光缓缓扫过工部尚书相里季与户部尚书章邯。
二人微微颔首,齐声答道:“臣等明白!”
扶苏又转向其他各部尚书,继续说道:“如果你们对各自部司的选址,有特别想法或要求。”
“那你们也可在此前将意见递交工部。”
“譬如农部——你们作为负责耕种技术研究的机构,是否更靠近水源,以便引水灌溉?”
“还是希望有较多草地与空地,便于畜养牲畜?”
“又或者希望修建池塘湖泊,用于鱼虾鳖类的养殖?”
“这些细节,农部应提前考虑周全,避免建成后返工重修。”
“工部在前期规划时,也会尽量兼顾各部的具体需求。”
“其余各部也是如此,都听明白了吗?”
许子、蒙毅、张苍等各部尚书纷纷点头应道:“臣等明白。”
心中也各自思索起自家部司的最佳布局与设计。
待天幕中太子扶苏关于工部六司的划分讲解完毕,墨家代表相里季便上前一步,向始皇帝奏道:“启奏陛下,方才太子殿下在天幕中所讲的工部六司划分颇具巧思,臣以为可作为墨家部门改革的重要参考。”
墨家在秦国的地位,与其他诸子百家大不相同,并非空有名号,而是实权在握。
当年墨家入秦,秦王便专设了一个由墨家掌管的军工机构,专责军械制造。
不仅如此,秦王还专门调派军队,负责守护墨家所在的军工机关,墨家首领更可随时面见秦王。
如此待遇,虽未达九卿之列,却也堪称九卿之下最有实权的学派与机构。
虽然墨家以军工研究闻名,擅长军械设计与制造,但这并不代表墨家热衷于战争。
须知,墨家本是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
即便墨子身后,墨家三分鼎立。
也只是践行理想的方式有所分歧,而“兼爱”“非攻”的根本理念从未动摇。
秦墨一脉讲求务实,认为唯有天下归一,方能终结战乱,拯救百姓于水火。
因此多年来倾力协助秦国,研发各类军械,加速统一进程。
如今六国已平,天下归一,墨家对于军械研究的热情,自然也有所减退。
相较军备制造,如今墨家更希望回归初心,为百姓研制实用之器,造福民生。
而扶苏所设的工部六司,正是专为民生器具研究而设,在相里季看来,正是墨家梦寐以求的发展方向。
因此他建议,在现有军工机构之外,增设对应工部六司的墨家分支。
如此,墨家便可一面继续为国铸剑,研制新式军械;一面为民造器,研发民生器具。
兼顾国计与民生,两全其美。
这,不正是墨家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理想之道么?
看着相里季满怀期待的眼神,秦王嬴政微微颔首,沉声应道:“准!”
“在治粟内史之下,增设一部,名为工部,工部之下再设六司,其职能依照天幕所述执行。”
“至于工部主事及相关司职人选,待墨家拟定名单后呈报于朕。”
自从意识到秦国或将毁于己手的那一刻起,嬴政便只专注于一件事——收揽天下民心。
他不仅要稳住老秦人的支持,更要赢得六国百姓的归心!
他不信,当天下百姓皆归附于他时,六国残余还能掀起什么波澜。
因此,之前他心中盘算的诸多对外征伐计划,如今一律放缓。
眼下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推动民生建设,发展经济!
唯有如此,才能让六国百姓真正认同大秦,心甘情愿地归顺。
而相里季所请之事,正是增设工部、设立六司,专注于研发、创新有利于百姓生活的器具。
此举正与嬴政当前的施政方向不谋而合,有助于他凝聚民心,故而嬴政当即应允。
“臣叩谢陛下隆恩!”
相里季当即躬身行礼。
治粟内史也低头应道:“谨遵圣命,陛下。”
站在一旁的淳于越等儒家弟子,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博士,此刻又露出几分艳羡与不甘之色。
先是史家,然后是法家,再是农家,如今又是墨家,轮到他们这些学派之时,又该等到何时?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啊,您何时才能注意到我们这些学派的才能?
诸子百家的博士们,在心底发出一阵无力的叹息。
相比过去大家都不受秦王重视,现在最令人难受的,是那些他们曾经看不起的学派纷纷受到重用,而自己却依旧默默无闻。
【工部六司的划分完毕后,太子扶苏的视线随即落在了刑部尚书蒙毅身上。】
【察觉太子目光投来,蒙毅亦是神色沉稳,躬身拜道:“请殿下为刑部明确各司职责。”】
【显然,太子扶苏对六部早有自己的构思与布局。】
【因此,对蒙毅而言,哪怕自己尚无具体想法,也不会贸然提出异议。】
【即便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也会以太子的意见为主,最多稍作补充,这便是他的为臣之道。】
【见蒙毅并无异议,扶苏也不迟疑,径直开口:“刑部下设三司。”】
【“其一,名为律例司。”】
【“此司职责有二。”】
【“第一,是将孤平日提出的一些要求,整理为具体条文,颁布至各部诸司,以便遵照执行。”】
【“例如,此前孤对农部各司的要求是:每支研究小队必须采用两两对照的种植试验方式,且每日耕作内容须详实记录。”】
【“律例司便需将这一要求转化为正式律例,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随后通知六部诸司,使众人知晓此律例内容,并明确遵守将得何赏,违逆将受何罚。”】
【“第二,是将各部尚书对下属提出的要求,同样转化为正式律例,下发至各司执行。”】
【“比如,户部尚书章邯曾要求,所有钱粮收支记录须留三份存档,一份由领取者保管,一份由发放者保存,一份归档备查。”】
【“律例司也需将此类要求条文化,并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
【“再下发至户部诸司,令其知晓条文内容,并清楚执行与违反的后果。”】
【讲到这里,扶苏稍作停顿,望向在场诸位尚书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孤对六部诸卿有明确、细致的规范与要求,他们才能准确地贯彻孤的意志。”】
【“同样的道理,六部诸卿对于各自下属各司的官员,必须有明确而细致的规范和指示,这样下级才能准确地按照上级的意图去办事。”】
【“因此,六部诸卿回去之后,也可以思考一下,该为下属各司设立哪些规范和标准,才能让部门运作得更加顺畅、高效。”】
【“这些规范和标准拟定出来后,统一交由刑部的律例司审核。
律例司将根据其完整程度,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
【“随后,由律例司统一整理成正式条文,并下发至六部各司,作为统一的执行依据。”】
【下方,被太子扶苏目光扫过的各位尚书纷纷点头,表示领会。】
【同时,他们也在心中开始盘算,自己应该为属下各司制定哪些具体规范,才能使所辖部门更好地运作起来。】
【“刑部第二司,名为督查司。”】
【“律例一旦制定完毕,并下发至六部各司之后,自然就要看这些司属官员是否真正执行了这些规定。”】
【“比如之前要求农部的研究人员,每天都要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
【“那么,他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呢?”】
【“刑部督查司便会随机选取一名农部研究人员,要求其提供某年某月某日的工作记录。”】
【“如果他能立即取出记录,并且内容详实完备,那便说明他认真遵守并执行了相关要求。”】
【“如果他拿不出记录,或者记录内容潦草敷衍,那便说明他没有认真执行所定的规范。”】
【“那自然就要依照违反律例的规定,予以相应的惩处。”】
【“再比如,督查司对户部某笔钱粮支出的用途存疑,便会要求相关经办人员提供该笔支出的查验存档。”】
【“如果户部人员能及时拿出这份查验记录,那便可进一步核实这笔支出的真实去向。”】
【“同时也证明,相关人员确实按照户部尚书所定的查验存档制度在执行。”】
【“反之,则按违反规定进行惩处。”】
【“总的来说,督查司的职责就是监督、核查六部各司是否认真执行了既定的律例规定,以及各司的日常事务是否正常运行。”】
【“刑部第三司,名为刑罚司。”】
【“此司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督查司查实的、违反律例规定之人,依据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