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散场时已近凌晨,长沙的晚风裹着酒后的微醺,吹得杨昊轩指尖发凉。他坐在保姆车后座,指尖划着手机里几家娱乐公司递来的合约摘要,屏幕光映在他眼底,却没多少波澜。
副驾驶座上的临时经纪人陈姐回头递来一瓶温水,声音放轻:“昊轩,这几家都是业内顶尖资源,A公司能给你影视歌三栖资源,b公司承诺每年两张个人专辑,还配专属团队,c公司虽然规模中等,但给出的创作自主权是最大的,连工作室筹备都能全权放手。”
杨昊轩拧开瓶盖喝了两口温水,压下喉咙里的干涩,视线重新落回屏幕。A公司的合约里写满了商业条款,综艺、代言占比远超音乐创作,甚至要求每年至少参与三部影视剧拍摄,这显然违背了他专注音乐的初衷;b公司看似重视音乐,却在编曲和选曲上留了干预空间,标注“需经公司审核通过方可发行”,这是他无法接受的——音乐于他而言,是不能被左右的纯粹热爱。
只有c公司的合约,字里行间都透着对音乐创作的尊重。五年合约期内,每年仅需保证一张个人专辑,综艺、代言资源按需接取,不强制捆绑;最关键的是,公司承诺全额支持他自建音乐工作室,从选址到设备采购全由他做主,不干预任何创作环节,甚至连工作室团队招聘都能自主筛选。
“陈姐,把c公司的详细合约发我一份,我再跟张教授沟通下。”杨昊轩关掉手机屏幕,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脑海里浮现出张教授之前说的话:“选资源不是看规模大小,而是看能不能守住你的创作本心,音乐最忌商业化裹挟。”
回到酒店房间,杨昊轩没顾上休息,立刻给张教授打了视频电话。屏幕亮起时,张教授刚洗漱完,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身后的书架摆满了乐谱和书籍,透着浓浓的书卷气。
“教授,抱歉这么晚打扰您,我这边有几家公司的合约想跟您请教下。”杨昊轩把手机架在桌上,拿起平板调出合约摘要,一一跟张教授讲解每家公司的利弊。
张教授认真听着,偶尔点头,等杨昊轩说完,才缓缓开口:“昊轩,你心里其实已经有答案了吧?A公司的影视资源看似诱人,却会分散你在音乐上的精力;b公司的专辑承诺不错,但创作不自由,对你来说是束缚;只有c公司,能让你安安心心做音乐,还能自建工作室,这才是最适合你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有点犹豫,c公司规模不如前两家,担心后续资源跟不上。”杨昊轩坦诚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确定。
张教授笑了笑,镜片后的眼神满是笃定:“资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准。c公司能放弃干预权,全力支持你的创作,这份诚意比任何流量资源都珍贵。你现在最缺的不是曝光,是能沉下心打磨作品的空间,工作室建起来后,你就能拥有自己的创作天地,后续想合作什么音乐人、出什么风格的作品,都由你说了算,这才是长久之计。”
张教授的话像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杨昊轩的顾虑。他点头笑道:“谢谢教授,我知道该选了。等工作室筹备好,我请您过来看看。”
“好啊,我等着看你的音乐小天地。”张教授叮嘱道,“签约的时候仔细看清楚条款,尤其是创作自主权和工作室筹备这两块,别留漏洞。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我这边认识几个律师朋友,也能帮你参谋。”
“嗯,麻烦您了教授。”杨昊轩心里暖暖的,挂了视频电话后,立刻给陈姐发消息,确定第二天跟c公司对接签约细节。
第二天上午,杨昊轩带着陈姐和张教授推荐的律师,前往c公司总部。公司位于市中心的音乐创意园区,园区里随处可见音乐元素装饰,墙上画着摇滚乐队涂鸦,走廊里摆放着吉他、钢琴等乐器模型,氛围格外契合音乐创作。
c公司的cEo林总亲自接待了他们,林总约莫四十岁,穿着休闲西装,说话温和却不失干练。“杨老师,久仰大名,你的每一个舞台我都看过,尤其是《融》的总决赛舞台,堪称封神之作。”林总笑着递过茶水,“我们公司一直专注音乐领域,深知创作自由对音乐人有多重要,所以这次给出的合约,绝对是诚意满满,只求能助力你产出更多优质作品。”
杨昊轩礼貌回应:“林总客气了,贵公司的合约条款我很认可,尤其是创作自主权和工作室筹备这块,很符合我的预期。”
随后,律师仔细核对合约条款,重点确认了创作干预权、工作室筹备资金、团队招聘自主权等关键内容,林总全程耐心解答,还当场承诺:“工作室筹备资金我们全额承担,设备采购你说了算,哪怕是进口顶级品牌都没问题;团队招聘你自主筛选,我们只负责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不插手任何创作相关工作。”
确认条款无误后,杨昊轩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页的瞬间,他心里满是踏实——这不仅是一份合约,更是他音乐之路的新起点,从此他就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尽情追逐音乐梦想。
签约仪式很简单,没有媒体曝光,只有双方团队成员在场,合影留念后便结束了。走出c公司时,阳光正好,洒在园区的绿植上,透着生机与活力。陈姐笑着道贺:“昊轩,恭喜你,终于能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了,以后就能全身心做音乐了。”
杨昊轩抬头望着蓝天,嘴角扬起浅浅的笑容:“是啊,终于可以安安心心搞创作了。接下来,先把工作室筹备起来。”
工作室筹备的第一步是选址,杨昊轩特意要求选在音乐创意园区内,既能方便对接业内资源,又能沉浸在浓厚的音乐氛围里。林总安排了专人陪同选址,接连看了好几处场地,最终选定了园区中心一栋独栋小楼,共三层,面积足足有五百平,足够划分录音室、编曲室、练琴房、休息区等多个功能区。
“这里视野开阔,隔音效果也好,周边都是音乐相关的公司和工作室,后续想合作音乐人也方便。”陪同选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而且楼下就是园区的音乐广场,偶尔还能听到街头艺人弹唱,灵感来了就能随时捕捉。”
杨昊轩绕着场地走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就选这里吧,装修风格我想走简约工业风,突出音乐氛围,录音室和编曲室一定要按顶级标准装修,隔音、收音效果必须做到最好。”
确定选址后,杨昊轩立刻联系了装修团队,亲自画了装修草图,标注出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一楼设练琴房和休息区,练琴房摆放多架吉他、钢琴、古筝等乐器,休息区布置成温馨的客厅样式,方便团队成员和合作音乐人休息;二楼设编曲室,摆放四台顶级配置的电脑,搭配专业编曲软件和监听设备,墙上挂着隔音板,确保创作时不受干扰;三楼设录音室,分为主录音间和控制室,主录音间配备进口麦克风、耳机等设备,控制室安装大型混音台,保证录音和混音效果。
装修方案确定后,施工队很快进场,杨昊轩只要有空就会去现场查看进度,重点关注录音室和编曲室的装修细节,生怕出现任何纰漏。有一次,他发现录音室的隔音板安装不够紧密,立刻要求施工队重新调整:“录音室的隔音效果直接影响作品质量,一点都不能马虎,必须做到零噪音干扰。”
施工队负责人连忙答应,当场安排工人重新安装,还笑着道:“杨老师对音乐是真执着,难怪能做出那么多好作品。”
除了装修,设备采购也是重中之重。杨昊轩特意请教了李荣浩,李荣浩作为资深音乐人,对录音和编曲设备格外了解,主动帮他列了设备清单:录音室选用德国进口的顶级麦克风和混音台,编曲室配备高配置苹果电脑和专业监听音箱,练琴房摆放定制款吉他、三角钢琴和古筝,甚至连耳机都选了业内口碑最好的监听耳机。
“这些设备都是业内顶尖的,能最大程度还原声音的质感,后续你创作、录音都能更顺手。”李荣浩拿着清单跟杨昊轩视频,详细讲解每款设备的优势,“我认识几个设备供应商,能拿到优惠价,还能保证正品,后续我帮你对接。”
“太感谢你了荣浩老师,有你帮忙我省了不少心。”杨昊轩感激道,有李荣浩这样的前辈帮忙,他心里更有底了。
设备采购过程很顺利,不到半个月,所有设备就陆续送达场地。杨昊轩亲自到场验收,每台设备都仔细调试,确保性能完好。调试录音设备时,他拿起麦克风清唱了一段《长安忆》,女嗓清亮婉转,通过监听耳机传来的声音细腻饱满,没有丝毫杂音,他满意地笑了:“这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后续录音肯定没问题。”
工作室团队招聘也同步推进,杨昊轩明确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热爱音乐,专业能力过硬,且认同他的音乐理念。招聘信息发布后,收到了大量简历,他亲自筛选简历,逐一面试候选人。
录音师岗位有一位候选人叫赵哥,从业十年,曾参与过多张知名专辑的录音工作,经验丰富。面试时,赵哥详细讲解了自己的录音理念,还分享了之前参与的作品案例,杨昊轩听后很认可:“赵哥,你的专业能力没问题,我希望录音时能最大程度保留声音的真实性,不刻意修饰,突出音乐本身的质感。”
“杨老师放心,我一直坚持‘真实录音’的理念,相信我们能合作愉快。”赵哥笑着回应,当场答应入职。
编曲助理岗位选了一位刚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女生,叫苏晓,专业成绩优异,擅长古典乐器编曲,跟杨昊轩的音乐风格很契合。苏晓见到杨昊轩时格外激动:“杨老师,我是你的粉丝,从披哥舞台就开始关注你,你的双声嗓和编曲太惊艳了,能加入你的工作室,我真的很开心。”
杨昊轩笑着道:“欢迎你加入,以后一起打磨作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大胆提。”
除此之外,工作室还招聘了行政助理和宣传专员,团队成员很快就组建完成。所有人入职的第一天,杨昊轩特意召开了团队会议:“我们工作室的核心是音乐创作,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创作展开,我希望大家能一起沉下心来,做出更多优质的音乐作品,不辜负每一份热爱。”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期待。行政助理主动道:“杨老师,工作室的营业执照已经办下来了,名字就叫‘昊轩音乐工作室’,后续的行政工作我会全力做好,确保大家能专心创作。”
宣传专员也说道:“我已经整理好了工作室的宣传方案,后续会重点宣传工作室的创作理念和作品,不搞过度商业化营销,突出音乐本身。”
看着团队成员积极的态度,杨昊轩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工作室的筹备只是开始,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只要能守住创作初心,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逐音乐梦想,一切都值得。
装修收尾阶段,杨昊轩特意在编曲室的墙上挂了一幅字,上面写着“不忘初心,专注音乐”,这既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工作室的核心理念。站在装修完成的工作室里,看着崭新的设备和充满活力的团队,他仿佛已经预见了未来在这里创作的日子——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指尖在琴弦上跳跃,音符在编曲软件里流淌,一首首饱含热爱的作品从这里诞生,传递到更多人的耳边。
“陈姐,跟c公司对接下,工作室开业不用搞隆重的仪式,简单邀请几位前辈和合作音乐人过来坐坐就行,重点是后续的创作。”杨昊轩说道,他向来低调,更想把精力放在音乐上,而不是形式化的仪式。
陈姐点头答应:“好,我这就去对接。对了,李荣浩老师和李健老师都问过工作室筹备进度,说想过来帮忙看看,要不要邀请他们过来参加开业小聚?”
“当然要,多亏了他们帮忙,工作室才能这么顺利筹备完成。”杨昊轩笑着回应,心里满是感激。
夜色渐深,杨昊轩独自留在工作室,坐在编曲室的电脑前,打开编曲软件,指尖轻轻敲击键盘,一段温柔的旋律缓缓流淌出来。窗外的月光洒在键盘上,透着静谧与美好,他知道,属于他的音乐新篇章,已经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