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青鸾军在盐、布等民生领域的突破带来了短暂的安稳,但沈正阳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地方——一支真正强军的骨架,离不开锋利的爪牙。而在这个时代,火器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上。
校场一角,零星摆放着几十支从历次战斗中缴获的官军火铳。它们样式杂乱,锈迹斑斑,有些甚至枪管都歪斜着。曾大牛兴致勃勃地挑了一支看起来还算完整的,填药、装弹、点燃火绳。
“砰!”
一声略显沉闷的爆响,烟雾弥漫。铅子歪歪斜斜地飞出不到五十步,便无力地栽进土里。更令人心惊的是,那铳管在发射后,隐约能看到一丝若有若无的青烟从管壁的细微裂缝中渗出。
“他娘的!这玩意儿能打死人?吓唬麻雀还差不多!” 曾大牛骂骂咧咧地把火铳扔在地上,满脸嫌弃,“就这,还不如老子的大刀片子好使!”
旁边专门负责检查缴获军械的老匠人蹲下身,仔细查看了那支火铳,又拿起另外几支,用细铁条探了探枪管内部,摇头叹道:“曾都督,这还算好的。您看这支,内壁跟麻子脸似的,坑坑洼洼,装药稍多就得炸膛。这支,您看这铳管,厚薄不均,能打响都是运气。官军造这些家伙,多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害死不知多少自己人。”
沈正阳默默听着,眉头紧锁。他深知,一支可靠的火器部队在战场上的价值,无论是攻坚还是威慑,都是冷兵器难以比拟的。但眼前这些破烂,别说形成战斗力,就连训练使用都风险极大。更关键的是,青鸾军控制区内,根本没有能够修复,更遑论打造合格火铳的工匠。火器部队的建设,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无米下炊的困境。
“不能指望这些破烂,也不能指望外人。” 沈正阳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火器,可靠、精良的火器!”
他走到那堆废铜烂铁前,随手拿起一支铳管,手指摩挲着上面粗糙的铸痕:“把这些,全部回炉!”
“回炉?” 曾大牛一愣,“大哥,这……这好歹也是铁啊!”
“正因为是铁,才要回炉重铸!” 沈正阳目光锐利,“我们要用这些材料,打造我们自己的、合格的枪管!”
这个决定可谓大胆至极。将现有的、好歹能听个响的火器全部熔毁,意味着短期内将彻底失去任何形制的火器支援。但沈正阳看得更远——与其留着这些不可靠的隐患,不如破而后立,从头开始建立一套可靠的军工体系。
重铸枪胚对于经验丰富的铁匠而言并非难事,采用熟铁反复锻打,卷制成管,再以钢焊合缝隙,这套工艺虽繁琐,但尚在能力范围之内。然而,真正的天堑,出现在下一个环节——枪管的深孔钻削。
一根合格的枪管,必须内壁光滑、笔直、口径均匀,才能保证气密性、准头和安全性。而想要在一根实心或者初步卷制焊接成型的铁棒上,钻出长达一米以上、粗细均匀的深孔,在这个缺乏精密机床的时代,几乎是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
匠作营里最好的铁匠尝试了各种方法:用硬木做钻杆,前端嵌上淬火的钢钻头,两人甚至四人合力,像拉大锯一样来回拉扯钻孔……效率低得令人绝望,往往数日之功,也钻不进尺深,而且极易偏斜、断钻。也有人尝试用更硬的精铁做钻杆,但缺乏稳定的动力源,仅靠人力,根本无法提供持续、均匀的钻压力度和旋转速度。
“统帅,不是小的们不尽力,实在是……这铁棍子它不吃劲啊!” 一个满手水泡的老铁匠苦着脸向沈正阳汇报,“钻头磨坏了几十个,人手都累瘫了,钻出来的眼儿还是歪的,还老是断在里面,取都取不出来……”
望着那一堆堆钻废了的铁棒和折断的钻头,沈正阳知道,必须找到一种超越人力的、稳定而强大的动力,以及一套能够保证精度的机械结构。
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已在盐井和纺织中证明了自己价值的水力,飞向了记忆中那些代表着工业革命起点的简单机械。一个模糊而宏大的构想,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人力有时而穷,但流水之力,绵绵不绝。” 沈正阳召集了匠作营的所有大匠,他的声音在工坊内回荡,“我们不用手拉,也不用脚踏。我们要造一台机器,一台用水力来钻眼的机器!”
他拿起炭笔,在一块打磨光滑的木板上,画下了一个初步的原理图:利用水轮将水流的动力转化为旋转,通过一系列大小齿轮调整转速和扭矩,最终驱动一根坚固的钻杆,带着钻头,对着被牢牢固定住的铁棒,进行持续、稳定的旋转钻削!
图纸上的结构对于这些习惯于锤打、淬火的工匠们来说,无疑是陌生而复杂的。但那清晰的逻辑和巧妙的构思,却让其中几个最善于思考的匠人眼中迸发出了光芒。
“张大锤!” 沈正阳点出了一个名字。
一位年约五旬、沉默寡言、但双臂异常粗壮的老铁匠应声出列,他便是匠作营中公认经验最丰富、也最善于琢磨和改进工具的张师傅。
“命你为首,再从匠作营中挑选四名最好的铁匠、木匠,组成五人攻关小组!” 沈正阳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你们的任务,就是依照此原理,把这台‘水力深孔钻床’,给我造出来!”
张大锤看着那前所未见的图纸,脸上刻满风霜的皱纹似乎都深了几分,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木板上的线条,仿佛在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良久,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混合着敬畏与挑战的光芒,沉声应道:
“是,统帅!老汉……一定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