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许都,司空府内,炭火盆驱散着冬日的寒意,却驱不散曹操眉宇间的沉凝。他踞坐主位,下方荀彧、郭嘉、程昱等心腹谋士肃然列坐。
“明公,”荀彧将一份文书呈上,“细作来报,袁本初在河北整顿内政,其‘文渊阁’近来活动频繁,似在钻研堪舆镇煞之术,恐与近来流传的‘黑帝’妖言有关。”
曹操接过文书,目光扫过“龙脉”、“戾气”等词,冷哼一声:“装神弄鬼!袁本初不过是寻个由头,笼络人心,粉饰其志!” 话虽如此,他指尖却不自觉地在空置的玉玺案几上敲了敲。自将那不祥之物封存,他心绪平稳许多,但那股掌控一切的极致快感也随之远去,令他时而怅然。
郭嘉裹紧裘衣,轻咳几声,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锐利:“咳……明公,袁绍之事可暂放。然东南之星,光芒刺眼,不可不防。孙策已据江夏,威震荆南,其势已成。嘉以为,当遣使江东,假意结好,窥其虚实,若能离间孙策周瑜,则事半功倍。”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奉孝之言,正合吾意。使者人选……”他略一沉吟,“蒋干口才便给,且与周瑜有旧,可担此任。”
“此外,”程昱补充道,“刘备驻守小沛,名为豫州牧,实为羁縻。然其近来广纳流民,关羽、张飞操练不辍,更闻其三顾茅庐,请得那‘卧龙’诸葛亮出山相助,其志恐非安于小沛。”
提到刘备,曹操眼神微冷。这个总以汉室宗亲自居、动辄以仁义示人的大耳贼,如今虽在他麾下,却始终让他如鲠在喉。“刘备……哼,癣疥之疾。然诸葛亮……”他看向荀彧,“文若,此人底细如何?”
荀彧回道:“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号‘卧龙’,与其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确有其才。其出山辅佐刘备,恐生变数。明公当令车胄将军(时任徐州刺史)多加留意,以防不测。”
曹操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既要利用刘备在徐州抵挡袁术可能的残部以及潜在的袁绍势力渗透,又要牢牢看住这头蛰伏的猛虎。
与此同时,徐州,小沛城。
此地虽名义上归属曹操,但刘备的到来,确实给这座饱经战乱的小城带来了久违的秩序与生机。流民被妥善安置,城墙得以修缮,市集也渐渐有了人气。
府衙内,刘备正与诸葛亮对坐。刘备脸上带着惯有的仁厚,眼神却比往日多了几分神采。“先生,自得先生相助,小沛气象一新,备心稍安。只是……”他叹了口气,“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曹公虽表面厚待,然猜忌日深,如之奈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从容道:“主公勿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北有袁绍强敌,南惧孙策锐气,其势虽大,亦有掣肘。我等待时而动即可。眼下当务之急,乃是积蓄力量,收拢人心。”他指向案上地图,“小沛虽小,然连接兖、豫、徐三州,位置关键。主公可借此,明则替曹操安抚地方,暗则结交豪杰,广布恩信。”
“军师所言极是!”关羽抚髯点头,丹凤眼中精光内敛。
张飞却有些急躁:“军师!道理俺懂,可整日待在这小城里,骨头都要生锈了!不如让俺老张去剿剿附近的山贼,也好练练兵!”
诸葛亮笑道:“三将军勇武可嘉。剿匪安民,正是分内之事。然需注意尺度,莫要过分张扬,引来曹公疑虑。”
张飞挠了挠头:“晓得了!俺老张下手有分寸!”
(展现刘备集团在曹操麾下小心翼翼、积蓄力量的现状,张飞的急躁与诸葛亮的沉稳形成对比,带点幽默感。)
就在此时,简雍引一人入内,禀报道:“主公,军师,城外有一士子,自称颍川徐庶,字元直,特来相投。”
刘备闻言大喜,他素闻徐庶之名,连忙起身相迎。只见徐庶布衣青衫,容貌普通,但眼神清亮,气度从容。
“庶久闻皇叔仁德,今日特来相投,愿效犬马之劳!”徐庶拱手施礼。
刘备连忙扶起:“元直先生肯来,备之幸也!快请上座!”
诸葛亮亦含笑见礼,他与徐庶本就相识,此刻相见,自是欢喜。徐庶的到来,无疑为刘备集团增添了一份重要的智力支持。
然而,徐庶落座后,却微微蹙眉,低声道:“皇叔,军师,庶此次前来,除了投效,亦有一事相告。庶在来路上,偶遇几位河北来的商旅,听闻……听闻袁本初似乎对徐州亦有所图,其麾下谋士,正在暗中联络徐州本地的某些豪强。”
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神色都凝重起来。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北有袁绍觊觎,上有曹操猜忌,小沛真可谓是在夹缝中求存。
诸葛亮羽扇停顿片刻,缓缓道:“此消息甚为重要。元直可知,袁绍联络的是何人?”
徐庶摇头:“具体名姓未知,只知是下邳陈氏一脉的旁支。”
而在江东,吴郡府内,孙策看着曹操遣使结好的国书,哈哈大笑,对周瑜道:“公瑾,曹阿瞒也有向我低头的一天!”
周瑜接过国书,仔细看了看,嘴角微扬,却带着一丝审慎:“伯符,曹操此乃缓兵之计,欲使我与刘表相争,他好坐收渔利。不过,使者既然来了,我们也不妨虚与委蛇,正好借此机会,看看曹操的虚实。”
“嗯,有理。”孙策点头,“那就由公瑾你负责接待那使者,叫什么……蒋干是吧?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天下的棋局愈发复杂。曹操落子江东,意在牵制;刘备困守小沛,暗蓄力量;袁绍虎视河北,爪牙已悄然伸向徐州;而孙策则磨刀霍霍,准备在荆襄再展拳脚。暗处的“黑帝”阴影依旧徘徊,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巨大的漩涡中,等待着下一个变数的到来。
(第六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