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月媚心中暗忖,是不是自己遗漏了什么关键细节?这种不确定性让她感到有些无力。与此同时,她心中涌起一股对公司未来的深深担忧,杨总的这番话会不会导致公司业务受阻?进一步的疑虑在她心头盘旋,她甚至开始怀疑是否有人故意隐瞒了真相。
房间里灯光昏暗,墙角的旧时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仿佛在为这份紧张的气氛敲打着节拍。沙发上散乱地堆放着几本杂志,无人问津。空气中弥漫着尘埃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凝固在这一刻,其他人也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等待着甘月娥的回答。
甘月娥刚要回答,龙振邦抢先接过了话头:“我和姐姐这两天也在反复推敲这件事,我们仔细审视了所有的商业决策和社交活动,无论是公司业务还是私人交往,确实没发现有什么明显的得罪人的地方。我们逐一排查了最近签署的合同、参加的商务宴会以及与合作伙伴的沟通记录,依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的确,我们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无边的黑暗中探索,渴望那一丝光明的指引。”
虽然甘月娥已经认定龙振邦是她的未婚夫,但他这样抢着说话的行为,还是让她心里泛起一丝不悦。
无论是在公司会议上,还是在家庭聚会中,她一直希望龙振邦能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个得体的随从。
有一次,在公司会议结束后,她曾轻声对龙振邦说:“我觉得在会议上,你也可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龙振邦当时回应道:“我也是为了咱们公司好,怕别人说不到点子上。”
这个回答让甘月娥感到他并未理解自己的真正用意。
还有一次,也就是决定跟袁杰离婚那天,在家庭聚会中,她对龙振邦使了个眼色,希望他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但他还是没注意到,继续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这些小插曲让甘月娥感到,龙振邦似乎完全没有领会她的暗示,或者说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甘月娥回想起两人相处时的点点滴滴,龙振邦总是表现得积极主动,有时甚至忽略了她的感受。她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在未婚夫心中拥有足够的分量,是否在他未来的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龙振邦的自信和果敢在工作中固然是优点,但在她看来,这种作风在私人关系中也应当有所收敛,给予她足够的尊重和话语权。她开始思索,是否应该找个合适的时机,与他进行一番深入的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期望和立场。
她深知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也担心一旦挑明,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既希望龙振邦能够理解她的感受,又不想因为自己的要求而给他带来压力。
这个场景让甘月娥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夫袁杰。
那段五年的婚姻里,无论在任何场合——无论是商务谈判还是家庭聚会,袁杰从来不会抢她的话。他总是恰到好处地保持沉默,像影子般跟随在她的身后,时刻准备着为她提供支持,却从不张扬。
即便偶尔有建议要提,也必定是在她首肯之后,用最简洁低调的方式表达。这种默契和尊重是她与袁杰婚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尽管最终他们因为其他原因分道扬镳,但袁杰这种处事方式仍然让她记忆犹新。
她不禁将袁杰与龙振邦进行对比,龙振邦虽然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优点,但在理解她的角色定位和行事风格上,似乎还欠缺一些火候。
每当这种细微的差别浮现心头,甘月娥便感到一丝失落和不安,仿佛过去的影子在提醒她,现状并非她真正想要的。这种感觉让她对未来与龙振邦的相处模式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袁杰始终如一地扮演着忠实随从的角色,对她言听计从,这种相处模式让她曾经感到无比安心和满足,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而龙振邦才相处这么短时间,就已经开始表现出要与她平起平坐的苗头,这让她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这种变化仿佛是一股突如其来的浪潮,打破了甘月娥过去习惯的平静湖面,让她内心涌起一丝不安和忧虑。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选择,思绪如同乱麻般纠结,但她又不想让自己的疑虑被其他人察觉,于是,她努力调整表情,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它们过于明显地流露出来。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握紧杯子,感受到陶瓷的冰凉。她在心中反复思量,权衡着龙振邦带来的新鲜感与袁杰曾经的踏实之间的利弊,内心陷入了矛盾与挣扎。
这时,甘月富的妻子插话道:“大妹,我琢磨着,按照杨总的说法,我们得罪的肯定不是普通人物。只有得罪了那种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才会让杨总这样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得不改变主意。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某个大人物的利益,比如最近的土地开发项目。那个项目涉及到市中心一块黄金地段的开发,据说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公司在竞争,我们公司虽然也参与了投标,但在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不当操作,比如在环保评估上不够透明,引发了其他竞争者的不满。又或者是某个决定无意中得罪了他们,像是否决了某项合作建议。那项建议是关于与一家外资企业合作的,可能因为我们的一些条款设置不够灵活,比如坚持在合同中加入排他性条款,导致对方感到不被重视。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最近的商业决策,尽管目前还没找到具体的线索。”
嫂子说得有道理,甘月娥揉了揉太阳穴,思索片刻继续说道,“我向来注重细节,尤其在处理与重要人物的关系时,更是小心再小心。我总是担心一点小失误会带来大麻烦,所以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即便是在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对外交往中,我也会尽量避免冲突,虽说难免会得罪一些小角色,但这些人即便怀恨在心,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能量掀起风浪。难道是我们忽略了某些潜在的隐患,还是说真的只是杨总的一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