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见面会上的小风波,涟漪很快散去,但终究在海城影圈里留下了一些痕迹。
后续几天,苏亦承忙于参加电影论坛、接受深度访谈,陆文生大多时候都安静地陪在他身边。
他看到了苏亦承在专业领域的另一面。
在论坛上,他侃侃而谈,对电影语言、社会议题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眼神锐利,逻辑清晰,引得台下掌声不断。
在访谈中,他既能幽默风趣,也能沉静深邃,牢牢掌控着对话的节奏。
他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佼佼者,散发着与在金饰村时截然不同的、属于都市精英的自信光芒。
陆文生坐在台下或角落,静静地看着。
他为他骄傲,同时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苏亦承的世界有多么广阔。
这个男人,既能挽起裤脚在金饰村的泥泞里劳作,也能身着西装在聚光灯下挥洒才华。
偶尔,会有目光落到他这个“导演的同性伴侣”身上,带着好奇、审视,或者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仿佛在说“看吧,他终究不属于这里”。
陆文生学会了忽略这些目光。
他的定力,来自于内心对苏亦承全然的信任,也来自于他自己脚下那片坚实的土地给予他的底气。
他不是攀附的藤蔓,他是与之比肩的青松。
苏亦承敏锐地察觉到了陆文生的沉默和偶尔流露出的疏离感。
在一次访谈结束后,他没有参加后续的酒会,而是拉着陆文生,脱离了人群和镜头,坐上车,对司机报了一个地址。
“去哪儿?”陆文生问。
“带你去个地方,我以前常去。”苏亦承握着他的手,眼神带着一丝神秘。
车子最终停在了一条远离市中心、略显陈旧的街道口。
这里没有摩天大楼,只有些颇有年头的低矮建筑,开着各种小吃店、旧书店和独立咖啡馆,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气和生活气息,节奏也慢了许多。
苏亦承带着他,熟门熟路地拐进一家门面狭小、灯光昏黄的面馆。“以前没钱又熬夜剪片子的时候,常来这儿,他家的黄鱼面是一绝。”
他笑着对陆文生说,眼神里带着怀念。
热腾腾的面端上来,汤汁奶白,鱼肉鲜嫩,味道确实很好。
陆文生吃着面,看着对面苏亦承摘下眼镜,毫无形象地大口吃面,额角渗出细汗的样子。
他忽然觉得,那个在论坛上光芒四射的导演,和眼前这个带着他穿梭在市井小巷寻找美味的男人,奇妙地重合了。
“这里才是真实的海城,”苏亦承抬起头,看着他,目光温柔,“有流光溢彩,也有烟火寻常。就像我,有站在台前的一面,也有只想和你一起吃碗热汤面的这一面。”
陆文生心中那点因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微妙隔阂,在这一刻,悄然融化。
他懂了,苏亦承带他来这里,是想告诉他,无论他的世界看起来多么广阔复杂,属于他们彼此的那个核心,始终简单而温暖。
吃完面,两人在安静的街道上散步。
秋夜的风带着凉意,苏亦承很自然地牵起陆文生的手,放进自己大衣口袋捂着。
“过两天有个颁奖晚会,”苏亦承看着前方路灯下斑驳的光影,开口道,“《归途》入围了几个技术奖项。到时候……可能会碰到更多人,更多的镜头。”
陆文生“嗯”了一声,握紧了他口袋里的手:“我陪你。”
“可能会比之前更……引人注目。”苏亦承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如果你觉得不舒服,我们可以……”
“没关系。”陆文生打断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他。
路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轮廓,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亦承,我说过,无论多难,我们一起走。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别人的目光,伤不到我。”
他的话语朴实,却带着千钧之力。
苏亦承看着他在城市灯光下显得格外沉静坚定的眉眼,心中涌起巨大的感动和爱意。
他伸出手,将陆文生紧紧拥入怀中,不顾偶尔路过行人投来的目光。
“文生,谢谢你。”他在他耳边低语,声音微哑。
谢谢你愿意走进我的世界,谢谢你的勇敢,谢谢你毫无保留的爱。
陆文生回抱住他,脸颊贴着他微凉的大衣面料,感受着他胸腔里有力的心跳。
这个拥抱,驱散了海城秋夜的所有凉意。
他知道,前路或许仍有挑战,那个颁奖晚会或许会是另一场小小的“战役”。
但他不再有丝毫畏惧。
因为他身边站着的人,值得他付出所有的勇气去比肩。
风吹过城市的街角,卷起几片落叶,也悄悄传递着相拥之人之间,那无声却磅礴的爱意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