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助理”的头衔,像一道突如其来的光环,将林晓晓从项目组的边缘角落,推向了某种意义的前台。
周一早上,她的工位旁多了一块小小的、印着新职务的亚克力名牌,在阳光下反射着微光,也反射着周围同事投来的、含义各异的目光。
新鲜出炉的林助理,还没来得及品味晋升带来的丝毫喜悦,就被现实结结实实地泼了一盆冷水。
项目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第二阶段,陆寒州要求创意组在两周内拿出三套不同风格、但都需紧扣“非遗文化元宇宙体验”核心的初步视觉概念方案,用于后续的内部筛选和深化。
作为创意助理,林晓晓被分配负责协调其中一套方案的初步构思和资源调配。这原本是她期待已久的、能够真正施展想法的工作,然而,当她第一次尝试以“负责人”的身份,去召集相关同事开一个小范围的会议时,尴尬便不期而至。
她先在内部通讯软件的工作群里发了会议通知,@了需要参与的王姐、李哥等几位老资历同事。王姐是资深视觉设计师,李哥是经验丰富的场景原画师,都是项目组的中坚力量。
消息发出后,群里一片死寂。
过了足有十分钟,李哥才慢悠悠地回了一句:“收到。手头有个陆总急着要的渲染图在赶,会议时间我尽量协调。”语气客气,却透着显而易见的疏离和“我很忙”的潜台词。
王姐则干脆连“收到”都没回。
到了预定会议时间,林晓晓提前到了小会议室,准备好白板和记录工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室里依旧只有她一个人。
五分钟后,李哥才夹着平板电脑姗姗来迟,脸上没什么表情,坐下后就开始低头划拉着自己的屏幕,似乎还在处理他那份“紧急”的渲染图。
又过了五分钟,王姐依旧不见踪影。
林晓晓忍不住在群里又@了一下王姐:“王姐,我们在3号会议室,您这边方便过来吗?”
这次,王姐回复了,语气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烦:“小林啊,不好意思,市场部那边临时有个紧急的物料要核对,苏总监亲自盯的,实在走不开。你们先讨论着,有什么结论同步我就行。”
苏总监亲自盯的……这个理由,让人无法反驳,也精准地戳中了林晓晓的软肋——资历浅,权限低,在“总监亲自交代的任务”面前,她这个“创意助理”的会议,显然优先级不够。
林晓晓看着屏幕上王姐的回复,又看了看对面头也不抬的李哥,一股无力感和微妙的愤怒涌上心头。
【又是苏晴!她绝对是故意的!还有李哥王姐他们……表面客气,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
她内心气得想拍桌子,但表面上,却只能努力维持着镇定,对李哥挤出一个笑容:“李哥,那……要不我们先开始?我把初步的一些方向想法跟您沟通一下?”
李哥这才慢吞吞地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行,你说吧。不过我待会儿真得去赶那个渲染,陆总催得急。”
一句话,既点明了自己有更重要的工作,也暗示了林晓晓这边的事情“不重要”。
林晓晓深吸一口气,走到白板前,开始讲述自己熬夜整理的几套风格方向参考和核心创意点。她讲得很认真,试图用清晰的逻辑和有趣的构想打动对方。
然而,李哥全程反应冷淡,只是偶尔“嗯”一声,或者在她提到某个具体技术实现时,泼一盆冷水:“这个效果实现起来成本很高,周期也长,现阶段不太现实。”或者“这个风格太冒险了,不符合主流审美,风险太大。”
他并非完全否定,但每一次质疑,都精准地打击在林晓晓提案的可行性或安全性上,让她原本就不算十足的底气,一点点消散。
一场原本应该激发灵感的脑暴会,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充满阻力的汇报。
会议草草结束,除了收获一堆“困难”和“风险”,几乎没有达成任何有建设性的共识。李哥匆匆离开,去赶他的“紧急任务”了。
空荡的会议室里,只剩下林晓晓一个人,对着白板上自己写下的、显得有些孤零零的创意关键词。
她终于切身体会到,拥有一个头衔,和真正拥有驱使团队的权威,完全是两回事。
苏晴甚至不需要亲自出手,只需要一个无形的态度,就足以让这些职场“老油条”们,知道该如何“对待”她这个新任的、根基浅薄的“创意助理”。
孤立,软抵抗,阳奉阴违。
这才是她上任第一天,面临的真正挑战。
林晓晓看着白板,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无奈,还有一种深深的疲惫。
这条路,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