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阳光斜射进总裁办公室,在光洁的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安静的光斑。陆寒州刚刚结束一个跨洋视频会议,略显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助理轻手轻脚地进来,收走空掉的咖啡杯,并低声提醒他四点钟与市场部还有一个关于下季度推广策略的简报会。
陆寒州颔首,表示知晓。助理离开后,办公室内重归寂静。他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窗外,俯瞰着城市脉络,试图让高速运转的大脑稍作休憩。
然而,一种微妙的、与以往不同的惯性,却在悄然引导着他的思绪。
几乎是下意识的,他的注意力不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城市景观或放空的虚无上,而是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飘向了楼下某个特定的楼层,某个特定的工位。
他在“听”。
并非刻意集中精神去捕捉,更像是一种背景扫描,一种……习惯性的探查。他想知道,那个在昨夜经历了一场风波的小助理,此刻正在想什么?是在后怕?是在庆幸?还是已经重新投入工作,继续在内心吐槽着某个难搞的流程,或者构思着她那些天马行空的漫画分镜?
这种想要“听一听”她当下内心状态的念头,自然而然地浮现,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明确意识到的……期待。
期待听到她那鲜活、跳跃,甚至有些无厘头的内心oS,再次成为他这片理性至上的空间里,一道独特的背景音。
这个认知让陆寒州微微怔住。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单向的“窃听”,从最初的科学验证、到后来的灵感汲取、再到偶尔的趣味调剂……竟然演变成了一种每日固定的、甚至带有些许期盼的“仪式”?
他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规划时间。会在处理完一个阶段的繁忙工作后,留出片刻的间隙,让思绪沉静下来,去感知那道独特的心声频率。会在踏入公司时,下意识地确认那道心声是否存在,是否活跃。会在一天结束,离开办公室前,最后一次去“听”她是否又在为加班而内心哀嚎,或者是否对明天的下午茶有了新的渴望。
这种关注,早已超越了最初“获取灵感”的功利目的。
他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因为一个紧急并购案,连续两天在外奔波,几乎没有时间静下来去“听”任何与工作无关的心声。那两天里,虽然他依旧高效地处理着一切,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直到他回到办公室,再次清晰地捕捉到林晓晓在内心嘀咕着行政部新换的绿植真难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缺失感才被填平。
那一刻,他意识到,林晓晓那活泼的内心oS,不知何时,已经成了他高压工作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剂,一种能让他从冰冷的数字和决策中暂时抽离的……慰藉。
不仅仅是获取灵感,更是在享受与她这种独特的、无人能知的交流方式。
这是一种极其私密的连接,一道只存在于他们两人之间(尽管她毫不知情)的桥梁。他知晓她最不设防的一面,看过她最真实的喜怒哀乐,这种独一无二的“知晓”,带来一种隐秘的亲近感和……掌控感。
而今天,在经历了昨夜那场由他亲手介入的风波后,这种期待感变得尤为强烈。
他想知道她的情绪是否已经平复,想知道她对昨夜他的出现作何感想,更想确认,那道鲜活的心声是否已经摆脱了阴霾,重新变得明亮起来。
这种期待,与他等待一份重要报告、或一个关键决策结果时的感觉截然不同。那是一种纯粹的、理性的等待。而对林晓晓心声的期待,却掺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性的成分。
陆寒州微微蹙眉,对自己这种逐渐形成的“依赖”感到一丝警惕。这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也不符合他一贯的行为模式。
但警惕归警惕,那份悄然扎根的期待,却并未因此而减弱分毫。
他抬起手腕,看了眼时间,距离四点的会议还有一段时间。
足够他……安静地“听”一会儿。
他闭上眼,将外界的一切干扰排除,精神缓缓集中,如同调整精密的天线,试图再次捕捉那道熟悉的、独属于林晓晓的思维电波。
办公室里静得只剩下他平稳的呼吸声。
他在等待。
等待那道能驱散他疲惫、带来一丝莫名暖意的声音,再次在他的世界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