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核心成员的初审名单,此刻正安静地躺在陆寒州宽大的实木办公桌上。打印件的墨迹还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属于工业机器的气息。
这份名单,是项目组负责人赵启明刚刚亲自送来的,代表着管理层对“星辰”项目初期架构的共识。
陆寒州坐在高背椅上,背对着落地窗外的城市天际线。他没有立刻翻开,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规律而轻缓的“嗒、嗒”声,在静谧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放着不久之前,赵启明汇报时提到的那个名字,以及与之相关的评价——“资历尚浅”。
林晓晓。
林晓晓,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可能都只看到了水面之上那微不足道的一角,认为那不过是块随波逐流、人畜无害的浮冰。
但陆寒州,却因为那场意外的“事故”,得以窥见水面之下,那庞大、瑰丽、充满无限可能的冰山之体。
“星辰”项目,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打破常规、穿透表象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吗?
他终于转过身,伸手拿起了那份名单。纸张很轻,但他感觉指尖承载着不小的分量。他目光沉静,一行行扫过那些名字。
都是熟悉的面孔,王经理、李总监、技术大牛张工……资历、经验、专业能力,无一不是上之选。赵启明的工作做得很到位,这份名单四平八稳,任谁也挑不出错处,是标准意义上的“精英团队”。
然而,太标准了。
标准得就像一套精密的工业模具生产出的标准件,严丝合缝,缺乏变数,也……缺乏惊喜。
果然。在庞大的集团体系里,她就像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在组建核心团队时,第一个被忽略、被过滤掉。
陆寒州放下名单,身体微微后靠,目光投向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站得高,看得远,但也容易忽略脚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孕育着参天大树种子的土壤。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进。”
赵启明推门而入,脸上带着些许征询和完成任务的轻松。“陆总,名单您看过了吗?如果没什么问题,我就让人事部下发公示了。”
陆寒州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那份名单,用指尖在末尾空白处轻轻点了点,语气平淡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加一个人。”
赵启明愣了一下,上前两步,顺着陆寒州手指的方向看去,心里快速过了一遍可能被遗漏的、有资格进入核心层的人选,试探性地问:“陆总的意思是……加哪位?”
“营销部,林晓晓。”陆寒州吐出这个名字,清晰而平稳。
“林……林晓晓?”赵启明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那个总是坐在角落、开会时埋头记录、看起来安静甚至有些胆怯的年轻女孩。
他眉头下意识地蹙起,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强烈的疑虑,“陆总,您说的是……营销部那个刚转正没多久,负责会议纪要和新媒体文案整理的林晓晓?”
“是她。”
陆寒州确认,目光依旧落在窗外,仿佛在陈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
赵启明的惊讶几乎写在了脸上。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语气保持恭敬,但质疑却无法掩饰:“陆总,我不是质疑您的决定。只是……‘星辰’项目是公司未来三年的战略重心,投资巨大,关乎集团转型的成败。”
“核心成员每一个都至关重要,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抗压能力。这个林晓晓……她……她的资历是不是太浅了些?恐怕难以服众,也很难承担起核心成员的重担。”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陆寒州的脸色,见对方依旧没什么表情,便继续补充道:“而且,我担心她无法融入现有的团队。王经理、李总监他们都是多年的老员工,彼此熟悉,沟通效率高。突然加入一个……一个新人,还是以这种方式,可能会打破团队平衡,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波动。”
赵启明的话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林晓晓不够格,硬塞进来,只会是颗搅乱一池春水的石子,弊大于利。
陆寒州终于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赵启明充满不解和担忧的脸上。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没有一丝波澜,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让赵启明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压力。
“资历浅,不代表没有能力。”
陆寒州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打在赵启明的心上,“‘星辰’项目,我们要做的不是重复过去的成功路径,而是开辟新的赛道。这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跳出框架的思维方式。有时候,经验反而会成为思维的枷锁。”
他拿起桌面上另一份文件,那是张经理那份被驳回的方案复印件。
“至于你担心的能力问题……”陆寒州将复印件往赵启明的方向推了推,“张经理那份看似完美的方案,其中的核心漏洞和潜在风险,你认为,在我们现有的、经验丰富的团队里,有几个人能在初次听取汇报时,就如此精准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赵启明一怔。张经理的方案在高层小范围初审时,确实获得了不少好评,若非陆总当场犀利驳回并指出关键问题,恐怕真要沿着错误方向推进了。他当时也在场,内心虽觉有些地方略显仓促,却也未曾想得如此深入。难道……陆总指的是林晓晓?这怎么可能?
一个荒谬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升起,但他不敢问出口。
陆寒州没有明说,但他也不需要明说。他看着赵启明变幻不定的神色,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他不再纠缠于具体细节,而是将谈话拔高到战略层面。
“启明,” 他换了更显亲近的称呼,语气却依旧带着上位者的决断。
“我们需要的是多元化视角。”
“林晓晓是年轻人,她更贴近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她的思维方式、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是我们这些……在行业里浸淫久了的人,所欠缺的。”
“把她放进核心组,不是让她去指挥那些资深经理,而是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年轻人’的视角。这对于确保‘星辰’项目不偏离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形成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记住,‘星辰’项目的核心是‘创新’。如果我们的团队组成都一成不变,固步自封,又如何能诞生出真正颠覆性的成果?”
陆寒州的这番话,逻辑清晰,立意高远,完全站在了项目成功和公司战略的角度。赵启明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任何有力的理由来反驳。陆总说得对,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或许,引入一个“变量”,真的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尽管内心对林晓晓的个人能力依旧存疑,但赵启明深知陆寒州的决策风格——一旦做出,极少更改。而且,陆总看人的眼光,向来毒辣。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所有的疑虑和不安,脸上恢复了职业化的恭敬:“我明白了,陆总。您的考量确实更长远。是我思维局限了。”他走上前,拿起那份名单,“我立刻将林晓晓的名字加上,修改后的名单,稍后请您最终确认后,再行公布。”
陆寒州微微颔首,重新坐回椅子上。
“去吧。”
赵启明拿着那份瞬间变得有些沉重的名单,转身离开了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门。
室内恢复了寂静。陆寒州转动座椅,面向巨大的落地窗。玻璃上模糊地映出他冷峻的侧影和身后空旷的办公室。
他当然知道赵启明的担忧不无道理,也知道这个决定会在公司内部掀起怎样的波澜。将一个资历最浅的基层员工,直接擢升到公司年度最核心项目的核心组,这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
这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会引来无数的猜测、质疑,甚至是明里暗里的排挤和针对。林晓晓即将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
陆寒州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林晓晓那双平时总是带着点躲闪,但在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会骤然亮起的眼眸。
他知道那里有宝藏,就不能容忍它被永远埋没。
这既是为了项目,为了公司,也是为了……满足他自己那份难以言说的、想要亲手拂去尘埃,让明珠绽放光彩的私心。
他拿起桌上一支钢笔,在指尖熟练地转了一圈,最终,坚硬的笔尖稳稳地落在名单打印件上“林晓晓”三个字的旁边,画下了一个清晰的勾。
动作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林晓晓,对此还一无所知,依旧在为自己的“摸鱼”生活能够延续而默默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