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一到十五,屯子里的鞭炮声就没停过,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驱赶年兽吧。
但是山里可没人放鞭炮,年前被打的四散而逃的牲口,一直在移动。
低温导致山里植被不能生长,随着时间推移,山里牲口的活动范围变大,它们又不懂什么地方不能去,只知道哪里可能有吃的。
正月十八,下午三时许,张家窝棚。
一群孩子在外面放小鞭,这些小鞭有的是家里大人给买的,还有自己在人家放过的鞭炮里,捡的未曾点燃的。
孩子在一起玩耍,想一出是一出,这群孩子倒也没往山里跑,而是跑到了田里。
屯子和田是紧挨在一起的,都是在山里开出来的田地,没有一寸是可以浪费的。
一群野猪溜达到这里,它们想看看田里有没有吃的。
野猪每年都要来田里几趟,春天可以啃嫩叶,秋天可以吃果实,冬天可以吃秸秆。
但是每年屯子春耕前和秋收的时候,组织护农队,对田地进行维护,所以损失倒也不大。
但谁都没想到,今年这群家伙来的这么早。
一群小孩子,见到野猪都慌了,有的甚至坐在地上哇哇哭,这自然吸引了野猪的注意。
野猪这东西,面对成年人都会选择进攻,更别说体型小这么多的孩子了。
大炮卵子带头冲锋,有些胆子大的紧随其后。
一群孩子,或多或少都受了伤,一个都没能幸免。
其中更是有一个孩子死在大炮卵子的撞击下,四五百斤的野猪,狠狠心小树都能撞断,别说一个年幼的孩子了。
这件事情,引起了上面的注意,如此大规模的野猪袭击村落,而且还伤了那么多孩子,这是不能容忍的。
一时间,周围屯子闻风而动。
张小军在家打量他定做的新爬犁呢,这是一个较窄的爬犁,由桦木制成,宽度有一米,长度却有两米多。
林子里树木茂密,这爬犁窄一些,可以在林子里自由穿行,树的间距即便窄一些,也可以过去,无需绕行。
作为东北农村现如今唯一的雪陆交通工具,专门制作的爬犁,可比张小军在山里搭的简易爬犁好多了。
下面的木头都是仔细打磨过的,还有两块儿汽车上废弃的弓片子垫着,拉的时候摩擦力减弱,更加省力。
旁边是一只被训的服服帖帖的马鹿,长长的斜拉杆上拴着绳子,套在小马鹿身上。
它算是家里牲口体型最大的了,约有两百斤。
马鹿个体最大能长到六百斤,普遍成年公马鹿,在五百多斤,母的则在四百斤左右。
“合适不?”张小军问道。
小马鹿不语,随后被一个嘴巴子呼在脸上。
“不说话?给我甩脸子?谁的话我听不顺耳,照样不给面子!”张小军恶狠狠道
小马鹿懵圈的低下脑袋,不明白这是因为点儿啥,这两天真是被揍怕了,升不起丝毫反抗之心。
虽说一个嘴巴子,对马鹿而言不算什么,但谁好人闲着就抽啊?
“嗯”
张小军满意的点点头,对它的表现很是满意,只要服气就行,以后也就不用再揍了。
这时,屯子里大喇叭响起了于涛的声音。
“各位社员请注意,各位社员请注意,每家派一个代表,来屯部开会”
继分田到户之后,除了张小军上次打野猪给屯子里分了以外,再也没有让所有人都去的时候了。
这一下子把所有人都叫过去,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儿发生。
张小军赶紧把马鹿拴起来,随后往屯部走去。
待到屯子里所有人汇聚到屯部,于涛开始了讲话,此时他的风格尽数发挥,没有废话。
“张家窝棚死了个孩子,伤了七个,野猪拱的,这段时间山里没人打猎,牲口到处跑。
上面对这事儿挺关心,要求下面进行一场围猎,一是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二是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春耕的顺利进行。
所有人都可以在屯部借枪,按照以前的生产队分组,一起进山,为期七天。
人多了要安全一些,不想编入生产队队伍的,可以自由行动。
要求只有一个,打不死也吓死它们,让它们不敢靠近屯子,这也是为了你们家的孩子。”
下面议论纷纷,不光是对死了个孩子感到惋惜,还有就是可以在屯部拿枪进山打猎,这样子要是有收获,自己家就能有不少肉了。
于涛接下来说了借枪收获的分配,由于已经分田到户,集体会少要很多。
一个队伍,只需要上交五成收获就可以,剩下的都分给队伍里的人。
要知道,以前自己有枪的猎人,编入副业队后,收获的七成要交给生产队,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进山当猎人的原因,自己投入一支枪,成本过高,还要受进山的苦寒之罪。
现在生产队出枪,上交的东西反而变少了,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是否定的。
一群不懂打猎的人进山,能打到啥?恐怕连牲口毛都见不到一根。
能有收获的,那运气得相当好了,一群人进山若是发现野兽,打下几只野猪,最后分了到手的也不多。
屯部之所以这么大方,主要是想发动屯子里的人进山,就算打不到,开枪后留下的火药味儿,也足以吓退大部分牲口。
七天的时间,更是可以将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是不会有牲口靠近这里了。
山里屯子之间,即便是最近的也得有点儿距离,分队进山一天也走不了多远。
而张小军刘老四这些原本就是猎人,本身就有独自进山打猎的能力,用不着跟着大队伍进山。
对他们而言,若是上交猎物,反而是不合理的,张小军不知道这规矩是本就如此,还是于涛专门为他制定的。
但是每家劳动力只要足够的,就得出人,张小军自立门户,自然是要进山的。
此时的张小军和刘老四,若是带着自己人进山,收获可能比一个生产队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