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嗤~
原本兴致缺缺的曦瑶上人,顺着自家好友的目光望过去。
只见藏剑楼此行负责带队的紫府修士西门永夜,眉头拧成了川字形,一脸铁青之色。
一个没忍住,顿时轻笑出了声。
见对方望了过来,连忙用霞光衣袖捂面遮挡。
但,肩头依然忍不住微颤。
“哎呀呀,这修筑秘境的前辈们,脾性倒是有趣的很,不修金德,不喜剑修……这简直就是针对以剑立宗,专修剑道的藏剑楼。”
寒风上人面不改色,反而借机训斥道:
“你们二人,要多向韩厉学习,剑修确实是要秉持一颗往无前之心,但也要懂得何为‘古剑藏锋、光华内敛’!”
“弟子受教了!”
……
太虚恢恢,杳杳深处。
“西门道友,你门下的弟子都尽数离去了,你还留在这里作甚?”
“这秘境中的机缘摆明与你藏剑楼无缘,何必滞留于此?”
像这种没有落在五大宗门疆域内的无主秘境,南玄域的规矩向来是任由各家弟子入内争夺机缘。
当然,能够参与进来的势力至少是紫府一级的。
至于像更高一级的洞天福地,如果想要入内分一杯羹,则至少要有证得神通的金丹真人出面。
“就是就是,西门道友你贵为当世剑仙,不会打算明抢吧。”
“百里老儿,你放肆,堂堂剑仙岂会与你这般魔道贼子一般行径。”
“嘿嘿~”
铮——!
一声清越剑鸣响起,太虚霎时归于寂静。
随即,一道浑厚的声音传了出来。
“老夫自不会仗着手中之剑,去破坏南玄域约定俗成的规矩行事。”
“之所以留在此地,只是老夫想要看看这不修金德、不喜剑修的古代宗派到底能留下什么传承?”
“道友当真深明大义,老朽还以为你会一剑斩了这秘境呢~”
“百里老魔,你给老夫闭嘴,不然,就拿你祭剑!”
“嘿嘿~”
……
与此同时,秘境之内。
山脚下,陈衡稳住身形,面色凝重地望向眼前这条看似寻常的山道。
‘坎水悬天,离火伏地,当世海内两大显道挡路,这一关的难度可比上一关,不知高出了何几!’
‘强行硬闯,无异于以卵击石。’
‘必然是有法子通过的,这洞玄观不可能设下一道无法通过的关隘来考核真传弟子。’
他再次取出那枚水火玉珏,玉珏的光芒笔直地指向山道深处,没有丝毫偏移。
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眼前此路是唯一的通道。
陈衡单手扶额,捏了一下眉心,他本以为自己能凭借这枚玉珏,占据一丝先机。
但现实给了他沉重地一巴掌。
‘真不知道,这水火上人是怎么将自己的洞府布置在这秘境之中的,莫非,他有随意进出的令牌或者通道?’
‘额,应该不太可能是通道,不然外面那么多真人不可能发现不了。’
过了一会儿,陈衡垂下手来,不断摩挲着腰间的濯邪桃符,温润平和的气息让他躁动的心绪慢慢平复。
识海中的箓文【水火相济】微微颤动,助他更清晰地感知着山道上弥漫的恐怖道韵。
“水火玉珏……《水火御经》……”
陈衡低声自语,将线索串联起来,这卷当年看似不起眼的炼气功法。
从袁十三的口中可知,乃是洞玄观下发给内门弟子用来筑基的功法。
目前一路过来的考验也都与水火两道有关……
镇守关隘的火睛水猿一族,也是少见的与水火道统都有关联的妖兽。
莫非这洞玄观传承的道统涉及水火?
而这秘境又是他们用来考核真传弟子的传承之地。
那考验的很可能便是门下弟子对水火两道的感悟或者掌握程度。
心念及此,陈衡遂在脑海中回忆起《水火御经》这本早已烂熟于心的功法总纲。
‘丹田心神为鼎,经脉窍穴为径;水火交征既济,炼凡躯成真性。’
短短数语,此刻在他心头却如惊雷炸响,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
他方才以丙火阳雷、癸水阴雷相激,模拟水火齐天之势。
虽威力可观,却失之刚猛霸道,乃是强行糅合,如同在沸油中泼入冷水,看似激烈,实则隐患无穷,更易反噬己身。
而眼前这坎水离火之道阻,其势浑然天成。
坎水悬天欲倾,其势却浩荡绵长,离火伏地欲焚,其力却沉凝内蕴。
看似截然对立,却又隐隐构成一种奇异的平衡与循环。
两者并非简单的冲撞抵消,而是在这山道上,形成了一种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道域!
“交征…既济…”
陈衡缓缓闭上双眼,不急于迈步。
灵识如同触须般,小心翼翼地探向前方的山道。
不再尝试硬撼那磅礴的坎离大势,而是尝试去捕捉、去理解其中水与火的流转脉络,能量的起伏节点。
水火相济之道,自然是要将二者调和转化在一起。
时间仿佛在此刻变得粘稠。
不知过了多久,陈衡紧闭的眼皮下,眼珠微微转动了一下。
他缓缓抬起右脚,没有选择直接踏上石阶,而是以一种奇特的韵律,轻轻点在了山道起点旁一块不起眼的、布满青苔的凸起山岩边缘。
就在他脚尖触及岩石的刹那——
“嗡!”
头顶上方,那原本沉寂悬垂、蕴含着滔天洪水之威的坎水之势,仿佛受到了某种微妙的扰动,一丝极其细微的涟漪扩散开来。
几乎同时,脚下那蛰伏的、炽烈焚灭的离火之力,也微微躁动了一下,一丝灼热的气息从地底渗出。
然而,预想中的恐怖攻击并未降临!
陈衡引导着那股狂暴的坎水之力,顺着他的体表、经络,以一种玄奥的轨迹流动、分导,最终大部分力量竟被巧妙地引向了脚下的大地!
几乎同时,伏地离火的灼热熔岩之力也骤然爆发,自地底喷涌而上,欲将他焚成灰烬!
但迎接它的,却是陈衡运转《水火御经》调和转化而来的坎水之力。
坎水遇离火,二者并未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湮灭冲击,而是消弭于无形!
陈衡的身影,就如同踏在一条无形的桥梁之上!
一步,两步,三步!
他步履沉稳,每一步踏出,都伴随着体内《水火御经》的急速运转,伴随着【水火相济】箓文的闪耀。
他不再是被动承受道阻的冲击,而是主动地以自身为媒介,引导、调和着这山道上恐怖的水火。
悬天坎水的冲击被转化为推动他前行的“水流”,伏地离火的灼热被转化为温暖周身的“炉火”。
那看似不可逾越的坎离道阻,在洞玄观法门的指引下,在识海箓文的加持下,竟被他硬生生踏出了一条通路!
铅灰色的凝固天幕下,昏沉的光线映照着陈衡独行于水火之间的身影。
他速度不快,却异常坚定,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坎水离火相会的节点之上。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随着不断深入山道,掌心中那枚水火玉珏,其光芒越来越盛。
指向山顶的悸动也愈发清晰、急切,仿佛有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就在前方等待着他。
不知过了多久,山势渐缓,前方豁然开朗。
山道的尽头,并非想象中的山顶,而是一片被雾气笼罩的断崖平台。
平台边缘,矗立着一座制式古朴、与先前“两仪洞玄关”风格相似的石殿。